天天看點

100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已經歸俄國165年之久,為何依舊發展不好

作者:江湖小曉生

從1860年開始,整個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就都是沙俄的了。主要有兩位敗家子,把這偌大的地盤拱手讓給了俄國人。

一位是黑龍江将軍奕山,這家夥是康熙第十四子胤禵的玄孫。祖上的确是英雄,曾帶兵入藏,擊敗準噶爾汗國,可奕山卻出賣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給沙俄。

另一位是鹹豐帝,雖然出賣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裡的《中俄北京條約》是恭親王奕䜣簽訂的,但他四哥鹹豐帝不點頭,這事兒辦不成。

時至今日,遠東地區被俄國占領已經超過165年時間了。不過令人奇怪的是,遠東不僅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反而經濟每況愈下,人口越來越少。這是什麼情況呢?

100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已經歸俄國165年之久,為何依舊發展不好

地盤大,人口少,投入多,收益少

外東北擁有100多萬平方公裡,這是俄國傳統意義上的遠東,廣義上的遠東還得算上雅庫特、勘察加、馬加丹、楚科奇等地。

真算是起來,俄國遠東擁有60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700多萬,那可真是地廣人稀。足足60多個江蘇省大小的地盤,居然隻容得下一個地級市的人口,可見這地方有多空曠。

這麼大的地盤,人口又這麼少,想要發展起來,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呢?這代價是不可計量的。别的不說,基礎設施就是一大筆開銷。

要緻富先修路,俄國想要發展好遠東地區,就得投入大筆資金先把路修好了。要不就算遠東有數不清的資源,挖出來沒辦法運出去,也白搭。

除了動用國家力量,重點打造一些國家級别的項目,滿足當地人基本生活需要以外,目前的俄國再也沒辦法負擔如此沉重的經濟開銷,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沒有必要的配套設施,那就很難進行招商引資。舉個例子,某個地方有個煤礦,挖礦不是難事,但想要把挖出來的煤運到外地,還得自己想辦法先修個幾百公裡的公路,甚至鋪設鐵路,這誰肯幹啊。賺的都沒花的多。

越是不肯花錢投資,那就越沒有人願意呆在當地。當地人口越來越少,那當地的經濟自然是每況愈下。經濟越來越差,年輕人自然更加不肯在這裡待下去。這幾乎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是可以了解的,如果沒有特别的政策支援,同樣是打工,年輕人在莫斯科或者聖彼得堡,掙的錢比遠東多得多,幹的活可能還要少很多,人家幹嘛在遠東死磕呢?去大城市不香嗎?

100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已經歸俄國165年之久,為何依舊發展不好

遠東包括西伯利亞,是俄國傳統的流放地

沙俄在1860年奪取遠東大片地區的時候,的确采取了不少優惠的移民政策。畢竟是搶來的地盤,為了這裡的穩定,他們肯定希望當地住滿俄國人。隻要俄國人占絕大多數,今後不管你是投票也好,按人口劃分也罷,這裡和俄國都脫不了幹系。

比如說,每戶移民到遠東的家庭,都能免費獲得100俄畝土地,而且20年内不用交稅。這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是以很多在俄國歐洲部分混不下去的人,都會到遠東去碰碰運氣,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成了地主了。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沒什麼人願意到遠東去,畢竟太遠了,那時候又沒有西伯利亞鐵路,全程隻能靠走,一不小心就把小命交代在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了。

為了充實當地的人口,沙皇也是絞盡腦汁,最後索性放棄治療了,将大量流放犯安置在了遠東。既然你們不肯來,這裡又需要俄國人,那這麼做或許是最合适的辦法。

從此以後,遠東便和西伯利亞一樣,成了沙俄流放犯人的主要地區之一了。

蘇聯時期,流放犯人的主要地區,集中在了西伯利亞。遠東畢竟還是比西伯利亞絕大多數地區的生活環境好一點,給犯人們居住的确有些浪費了。

為了發展遠東,蘇聯也算是下了血本,在這裡建造了不少大學、實驗室,每年撒了大量的補貼在這裡。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大把的錢撒下去,連個響聲都聽不見。

畢竟當地的生活條件遠不如歐洲部分,是以同級别的上司,能到手的外快也就差很多了。為此,上頭的撥款,他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天高皇帝遠,也不用考慮體面和考核這方面的事情,揣到自己兜裡的才是實實在在的。

是以說,一直到蘇聯解體,遠東都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态,一直艱難地維系着。蘇聯解體後,俄國的經濟更是一蹶不振,自然更不可能重點發展這裡。

100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已經歸俄國165年之久,為何依舊發展不好

遠東距離俄國核心地區太遠,發展起來後莫斯科未必能掌控

雖說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連接配接着俄國的歐洲部分和遠東,但遠東距離俄國核心區域,畢竟還是太遠了。

如果俄國花那麼大代價重點打造遠東地區,等到這裡發展起來以後,極有可能在某個曆史節點上,不受莫斯科的控制。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遠東地區不是沒有出來單幹過。1920年到1922年這裡也成立過遠東共和國,獨立于蘇俄之外。

有曆史經驗擺在那裡,投入過多資源,極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花那麼大代價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畢竟俄國自身并不是那種十分富裕的國家,手裡每年就那麼點錢,給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很難再花同樣的代價去給海參崴、海蘭泡、伯力了。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畢竟跟了自己好幾百年了,心裡别提多放心了。可遠東那些城市地區,滿打滿算也才跟了自己160多年,還是少了點信任感。

100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已經歸俄國165年之久,為何依舊發展不好

遠東區域位置複雜,曆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并未真正解決

說是俄國遠東,實際上就是咱們中國的外東北。在1860年以前,壓根就沒有外東北這個概念。這片地區分别歸屬黑龍江将軍和吉林将軍管轄,是清朝的龍興之地。

17世紀中葉清軍入關以後,這片地區便喪失了大量人口。大多數女真族原住民都跑到南方溫暖的地方過日子去了,留在當地的原住民真不多。

而且康熙帝下令,對龍興之地東北采取封禁政策,是以關内的老百姓壓根沒辦法到關外去開墾土地。尤其是1689年康熙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以後,約定以外興安嶺為界,清廷自然對外東北更覺高枕無憂了。

北方已經劃定好邊界,按道理北方的鄰居不會撕毀條約,公然入侵。南方的百姓,又不能到東北、外東北開墾荒地,這地方真可謂是固若金湯啊!

長年累月下來,東北和外東北,自然是地廣人稀。但即便如此,這也不是沙俄公然入侵的理由。這片地盤是我們的,我們想怎麼發展,那是我們内部的事務,輪不到外人來指手畫腳。

而且雙方都有條約在先,難道可以随便撕毀條約嗎?

不好意思,在沙俄看來,真的可以。從1847年開始,沙俄便派遣了大量探險隊翻越外興安嶺,到外東北進行勘察。

他們的計劃是,如果這裡有大量中國人居住,那他們就以旅遊的名義退回來。如果這裡沒有大量中國人定居,那他們就可以大肆建立俄族定居點。

100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已經歸俄國165年之久,為何依舊發展不好

到了1858年的時候,沙俄的定居點已經直接建到了黑龍江北岸。黑龍江将軍奕山,在脅迫之下,這才簽訂了《瑷珲條約》,将黑龍江以北的60多萬國土割給了沙俄。

這是一份非法條約,因為地方官是沒有資格出賣國土的,但是沙俄認為這是合法的,而且至今俄國還在慶祝這玩意兒,認為這是他們在東方的偉大勝利。

1860年,又簽了一份《中俄北京條約》,直接把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全都割給了沙俄。

這很明顯是帶有嚴重侵略性質的不平等條約,我們是堅決不可能認可的。是以說,曆史遺留問題,注定這裡不可能得到俄國的重點栽培。

除此以外,日本對千島群島、南庫頁島,也很有想法。他們覺得自己和俄國之間,在這方面也有領土糾紛,是以說這地方沖突點很多,隻能作為戰略要地,至于發展經濟,他們沒那麼大魄力。

100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已經歸俄國165年之久,為何依舊發展不好

交給中國經營,或許就是雙赢

由于北方這位鄰居把這裡打造成了戰略要地,是以這裡的經濟就顯得相對落後了。這麼一來,本着互惠互利原則,靠近俄國遠東的中國東北地區,自然很難從這裡掙到什麼錢。

東北的黑龍江、吉林二省的出海口,全都被這片地區給堵死了。對外貿易要麼靠遼甯,要麼靠外東北,外東北的經濟還趕不上東北,是以無形中也拖累了咱們東北的發展。

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東北可是全亞洲最富有的地方,而且是全中國工業化最早的地區,各種工廠鱗次栉比,技術人員數不勝數。

按道理來說,東北會有一個不錯的未來,奈何外東北是俄國的戰略要地,這裡部署了大量核武,甚至不排除有大量核廢料的可能。

是以,誰會願意投資大量人力物力到這個極有可能惹上是非的地方呢?比如說,把上海這個級别的大城市,放在人家的戰略核武旁邊,誰放心?誰又敢來投資?

但是如果北極熊一直緊攥着外東北,那這地方根本沒有未來可言。而且伴随着人口逐漸減少,這裡也會留下一座座空城。最終的結局,或許還是會回來。

畢竟這裡距離莫斯科遠,但距離北京很近啊。這漫長的海岸線,簡直就是未來肉眼可見的經濟特區。很明顯,交給中國經營,這裡才有未來。而且這裡給了咱們,北極熊也别擔心東方的安危了,可以集中資源投資歐洲部分,豈不是雙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