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返鄉做“金領”,年入幾十萬!這個村種地的“80後”超六成

作者:半島都市報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

近日,平度雲山鎮的大櫻桃迎來大豐收,山旺村裡的市場一天兩次交易,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客商。一個小時左右,四五萬斤大櫻桃被銷售一空。價格高、銷路好,一畝普通大棚的收入四五萬元,有的還安裝了空調大棚,原來出村打工的村民陸續回到了村裡,如今“80後”已經成為種地的主力,很多“00後”也開始返鄉創業,從城市的藍領或白領,回村成為一名“金領”,不少村民年收入達到二三十萬元。

返鄉做“金領”,年入幾十萬!這個村種地的“80後”超六成

“00後”村民王陽回村種櫻桃

雲山大櫻桃豐收

2萬多斤一個小時被搶完

4月12日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了位于平度市雲山鎮山旺村的櫻桃交易市場。這是一個周邊村民自發組織的市場,每天上午8點和下午4點,農戶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販在這裡進行交易。

返鄉做“金領”,年入幾十萬!這個村種地的“80後”超六成

由于規模比較大,原本是本村的交易市場,已經成了周邊十多個村的大市場。下午3時許,村民們就開着電動三輪車,拉着一桶桶大櫻桃來到市場等待。

市場上的櫻桃絕大部分都是“美早”,也有一部分“黃蜜”。在這裡,主要是批發交易,都需要論桶買賣。為了規範秩序,村裡專門派人要求到點才能開始。

記者在市場裡看到,每家農戶多的五六桶,少一點的也有兩三桶,在市場裡站成了六排。每一排就有五六十人,粗略估算下來,來賣大櫻桃的農戶就有三四百人。

在市場外邊,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購商早已經摩拳擦掌,裡面還有不少是來自天津、四川、廣州等地的。

返鄉做“金領”,年入幾十萬!這個村種地的“80後”超六成

交易市場上,農戶都在等待交易

山旺村村書記王喜東說,北京新發地市場是大櫻桃的主要方向。剛采摘的櫻桃,第二天就能到達市場,如果是上午8點到市場,當天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現在這個時間段,市場上的大櫻桃主要來自平度,經銷商們都是住在這裡,随時準備“搶”貨。

返鄉做“金領”,年入幾十萬!這個村種地的“80後”超六成

而下午4點一到,廣播裡喊可以交易了,經銷商們紛紛擁入市場。有一些已經看好的商品,經銷商們第一時間就下訂單。不到五分鐘,農戶們就紛紛提着一桶桶大櫻桃,送往經銷商的攤位進行打包,準備發貨。不到半個小時,市場上的大櫻桃基本上已經被訂購一空,隻剩下一些品相一般的。一個小時左右,2萬多斤的大櫻桃就已銷完,農戶們收攤回家了。

櫻桃定制生長随時可上市

一畝地最低收入四五萬

山旺村村書記王喜東說,他們根據不同批發商的時間,設定了兩個時間點。大家來到市場裡集中交易,節約了雙方的時間。

據介紹,往年4月初的時候,平度雲山的大櫻桃就開始大量上市。僅僅是他們村裡這一個市場,最高峰每天就要十多萬斤。今年上市的時間比常年晚了一個星期左右,這兩天氣溫上升得比較快,預計再過十來天就能達到高峰。目前,市場上一天交易差不多四五萬斤。品相好一點的大果,一斤能賣到60元左右,比較小一點的,一斤也能賣到20元以上。

返鄉做“金領”,年入幾十萬!這個村種地的“80後”超六成

“現在上市的時間基本上都能控制。”王喜東說,其實從春節以前就有大櫻桃開始上市。當地的大櫻桃都是種在大棚裡,也分為暖棚和冷棚。所謂的冷棚是指安裝了空調的大棚。大櫻桃樹有一個特點,必須在低溫環境下休眠800個小時,之後才會開花結果。

不過,這種冷棚的投入也更高一些,一個兩畝左右的大棚,光是電費就要多花2萬多元。由于年前上市,價格也相對高一點。

“除去各種支出的話,這樣的大棚平均一畝地能收入15萬元左右。”王喜東說,不使用制冷的上市的時間稍微晚一點,一畝地也能收入四五萬元。

返鄉種地

“00後”小夥年入40多萬元

在交易現場,記者看到來賣大櫻桃的有不少都是年輕面孔。今年24歲的王陽,是山旺村村民,原本在即墨一家4S店做銷售。去年在父母的勸說下,他回家承包了12畝地的大棚。

返鄉做“金領”,年入幾十萬!這個村種地的“80後”超六成

00後村民王陽在市場上賣櫻桃

“在外邊掙得太少了,一年忙活下來也就掙個十來萬,在家裡能掙四十萬左右。”王陽說,父母很早就種植櫻桃,技術經驗都非常豐富。早年,他不願意在家裡種地,想出去闖蕩一下,就到4S店裡做起了銷售員。每天朝九晚五上班,收入卻并不高。

在村裡,家家戶戶都種植櫻桃,收入也很好。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陸續回村,承包起了大棚。

“一般就是從9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比較忙。”王陽說,現在村裡的大櫻桃種植已經成了規模,種植技術還有銷售管道都不用愁,這樣一年忙活下來能掙40多萬元。等到農閑的時候,他就回到市裡買房子。

“現在村裡很多這樣的情況,住在市區但是在家裡種地。”村書記王喜東說,外出打工年收入也就一二十萬。很多以前在外做生意的年輕人都回到了村裡,開始種植櫻桃大棚。

新農村樣闆

農戶六成以上是“80後”

“我們村是種大棚櫻桃最早的幾個村之一,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王喜東說,他們村裡有180多戶村民,除了年紀大的,種櫻桃的有170多戶,面積達到了1200多畝。

返鄉做“金領”,年入幾十萬!這個村種地的“80後”超六成

随着種植效益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外邊傳回村裡種地。有些年輕人原來在外邊做生意,看到村裡富起來以後,回村直接承包了80畝地,光是大棚的投入就700多萬。

随着年輕人的流出,不少農村種地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而在山旺村,“80後”成為種地的主力,超過六成以上,“90後”也有三分之一,現在不少“00後”,也回村種地。

王喜東說,年輕人回鄉種地帶來了新的活力,他們年輕有沖勁,敢想敢幹。比如在品種的更新換代上,年輕人更舍得投資,不斷提升大櫻桃的口感品質。是以,他們平度雲山的大櫻桃,才能一直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其次,年輕人帶來了新的種植技術。比如現在的空調制冷裝置,就是村裡年輕一代的農戶開始興起的。而且,他們的目光也不僅僅是國内,也瞄準了國際市場。

“種地的高回報吸引年輕人回村,他們回來又帶來新活力。”王喜東說,現在村民都是自動分成了不同的小組,經常在一起研究種植方法,如何提高市場競争力。未來,他們還将繼續擴大規模,并且開拓出國際市場,帶領更多的村民一起走向緻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