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鍊·新質生産力十城演義丨從一部手機看“世界工廠”蝶變

作者:川觀新聞

視訊加載中...

産業名片

東莞市智能移動終端叢集

東莞是中國最大的移動通信終端生産基地之一,全國每生産6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來自東莞。東莞市智能移動終端叢集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擁有華為、OPPO、vivo等一批龍頭企業。東莞提出,力争到2025年,以智能移動終端為主導的電子資訊産業規上總産值突破1.1萬億元,成為世界級新型智能移動終端産業集聚區。

尋鍊·新質生産力十城演義丨從一部手機看“世界工廠”蝶變

海報制作 梁慶 周桐

成鍊記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澤文 張守帥 阚瑩瑩 攝影攝像 李強

東莞是什麼?衆所周知的說法是“世界工廠”,這裡産出全球三分之一的玩具、五分之一的羊毛衫、十分之一的運動鞋。這裡吸引了500多萬名産業勞工紮根,常住人口破千萬,平均年齡約33歲。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在全國萬億城市中首屈一指。

“手機”則提供了重新認識東莞的新視窗。從功能機、半智能機、全智能機到AI手機以及湧現的各式智能終端,東莞伴随着手機産業進化一路跨越,站上山巅再望時,輕舟已過萬重山。

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尋鍊——新質生産力十城演義”采訪組來到東莞,深入采訪東莞市智能移動終端叢集發展,探尋“世界工廠”蝶變的奧秘和對四川制造業轉型更新的啟示。

手機“巨頭”帶動

90%零部件一小時配齊,鍊條企業騰飛

“不創新就是‘死’,耳機産品的生命周期隻有八九個月,有時這月火,下月就涼了。”東莞市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并不是一家初創企業,在業内已頗有名氣,但總經理沈定坤言語間透露着緊迫感。

尋鍊·新質生産力十城演義丨從一部手機看“世界工廠”蝶變

漫步者消音室

漫步者創立于1996年,2007年建設東莞生産中心。沈定坤坦言,選擇落戶“世界工廠”,就是看重其強大的配套供應能力。一個當下流行款式的耳機,長度不過2厘米,但其中容納的主要元器件多達數十個。于方寸之間騰挪,意味着零部件公差不允許超過0.01毫米。

在東莞,能實作這樣工藝的供應商不勝枚舉。就算是構造更為複雜的智能手機,從原材料到元器件再到模組及整機代工一條龍齊全,90%零部件都可在東莞一小時通勤圈内配齊。

21萬家工業企業、1.3萬多家規上企業、超90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集聚于此,業内一度用“東莞塞車、全球缺貨”來描述其對世界供應鍊的影響力。

回過頭看,起步于“三來一補”的東莞制造業,很長一段時間内都處于産業鍊低端。“今天不主動調整産業結構,明天就被産業結構所調整。”2008年東莞下決心從加工制造轉向研發、制造、服務“三位一體”,走出“滿天星鬥、不見明月”的窘境。

手機制造龍頭的變換,可窺探東莞的更新之路。“功能機時代是諾基亞,智能機時代是華為、OPPO和vivo,從代工到自主品牌,從手工加工到智能生産,‘世界工廠’走向了‘世界智造’。”東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相關負責人說,這一轉變經曆了國際金融危機、全球貿易摩擦的風風雨雨,更顯來之不易。

2011年,東莞本土企業OPPO和vivo分别推出各自首款智能手機;2015年前後,華為将智能移動終端搬遷到東莞。依托供應鍊關系,“三大手機”下遊不少關聯企業也同步集聚到珠江東岸,使這裡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基地之一。2022年“東莞造”智能手機産量達1.96億台,盡管2023年産量資料尚未出爐,但去年被稱作“争氣機”的華為Mate60火爆出圈,“三大手機”2023年的産值增長了13.3%。

本土智能手機巨頭崛起,配套企業騰飛。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長為智能移動終端産業鍊上的“佼佼者”——全球一半以上智能手機、無人機、平闆電腦都搭載其锂電芯。立訊精密、生益科技等一批在産業鍊細分領域居首的“隐形冠軍”湧現出來,甚至還有似乎與手機不直接相關的廣東彙興精工智造公司。“2014年東莞啟動‘機器換人’,我們站上了産線智能化改造的風口。”公司相關負責人袁侃說,因為需求旺盛,春節期間都在加班加點。

強強聯合、以大帶小,産業鍊上下遊通力協作。如今,東莞形成了以智能手機、智能穿戴、VR/AR等研發設計和整機生産為主、産業鍊配套為輔的智能移動終端産業體系,智能手機制造規模位居國内第一。

松山湖的進擊

從“問路”到“問道”,這裡崛起科學城

松山湖畔,偶遇科學家的機率有多大?50多位院士常年在這裡工作,分布在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博士人才超過5000人。

向創新型城市邁進,必須補齊源頭創新匮乏的短闆。與許多城市相比,東莞科教資源并不富集,沒有“985”“211”,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大院大所。怎麼破?

尋鍊·新質生産力十城演義丨從一部手機看“世界工廠”蝶變

松山湖高新區航拍

松山湖進入決策層視野:這裡位于東莞、深圳兩大城市交界處,水域面積8平方公裡,湖天一色、生态優美,适合潛心于此做研究。2010年,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初衷如是,但把人才吸引來卻難上加難。“剛到松山湖時,這裡很偏僻,陌生人跟你聊天最多的是問路。”對于松山湖初期的“荒涼”,沈定坤至今曆曆在目。

軟硬體一起抓。看“國之重器”,2011年總投資23億元人民币的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在松山湖奠基,結束了大陸南方地區無國家大科學裝置的曆史,建成投用後注冊使用者超5000人,完成1000餘項課題。看領軍企業,2018年華為将終端總部從深圳遷往松山湖,帶來2萬名科學家、工程師和程式員。

看人才培養,建設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為企業解決後備人才之憂。看引智政策,給項目、給平台、給補助,特别是“允許用打醬油的錢買醋”,科研成果處置和經費使用的寬松度,讓許多高端人才“不得不愛”。2020年,松山湖科學城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如今,松山湖形成了以華為公司為龍頭的千億級智能移動終端産業叢集,以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叢集。擁有7家上市企業、2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86.1%。

整個區域集聚就業人口20.46萬人。沈定坤感歎,“現在要堵車了,出行高峰期,幾個頭部企業門口不堵一陣子過不去。”

3月23日,周六,東莞市東電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的電磁波暗室很忙。兩台造價上千萬元的雷達發射儀上下移動,對十米開外的目标進行電磁波幹擾,測試電子電器裝置的電磁抗擾度。“所有電器上市前都需進行這類測試,合格後才能進入市場。”公司副總經理李慶飛說,不是所有企業都有實力和必要建設測試平台。

尋鍊·新質生産力十城演義丨從一部手機看“世界工廠”蝶變

航拍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資訊工程研究院

他的話,揭開了松山湖的另一面:這裡有開放共享、高效便捷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比如,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資訊工程研究院布局了服務內建電路設計、晶片與元器件快速封裝等的五大平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擁有上百台套高價值的先進儀器裝置,助力企業實作“從0到1”的技術落地。最近,東莞中關村智造中試基地在松山湖揭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的工具箱又上新了。

2024年,松山湖高新區經濟總量達到900億元以上,僅次于長安鎮(965.2億元),而這兩個地方,都是以智能移動終端産業為主導的區域。

沖刺“世界級”

解決“卡脖子”問題,培育更多叫得響的品牌

每逢周末,東莞展覽館人頭攢動。這裡常設展的主題是“東莞城市發展之路”,從千年古邑到廣東“四小虎”,從世界工廠到智造進階……順着時間線,東莞下一步走向哪裡?

2023年11月,vivo釋出了旗下自研通用AI大模型矩陣——藍心大模型,包含十億、百億、千億三個參數級5款模型,全面覆寫核心場景;2024年初,OPPO釋出行業首款通過國家測試标準的AI手機,讓以往很多複雜的操作變得十分高效;進入4月,同樣是AI手機,華為P70系列尚未釋出,就持續沖上熱搜……

業内專家表示,AI手機将成為繼功能機、智能手機後手機行業發展的第三階段,2024年将是AI手機元年。東莞智能移動終端叢集發展開啟新階段。

向新圖強——東莞2024年1月出台叢集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對标世界先進水準,提出打造智能移動終端産業全産業鍊條,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争力的世界級智能移動終端先進制造産業叢集。

所謂“全産業鍊條”,就是向上遊布局、向中遊集聚、向下遊延伸,開展“1+5”産業布局,即以“整機內建與應用”為牽引,以“半導體及內建電路、新型顯示、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機器人及高端裝備”為驅動,建設若幹叢集核心區,推動智能移動終端産業叢集快速發展。

東莞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沖刺“世界級”,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自主可控方面仍存在關鍵領域“卡脖子”,部分領域處于産品價值鍊中低端,産業規模優勢需進一步擴大等。

機遇亦近在眼前。資訊技術與制造業加速深度融合,催生5G、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為智能終端産業創造了跨越發展的時機。“發展瞬息萬變,隻有不斷創新,才能繼續立于潮頭。”上述負責人表示,東莞将以補齊短闆做強産業鍊、以市場為導向提升價值鍊、以核心技術發展創新鍊,加快相關領域邁向産業鍊高端,搶占未來産業發展制高點。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表示,由衆多企業共同形成的先進制造業叢集,為東莞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了重要載體和抓手,亦是智能終端産業叢集邁向世界級的依靠。今年1至2月,東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728.36億元、同比增長20.2%,工業投資增長34.9%,其中工業技改投資的增幅高達55.5%。具體到電子資訊制造業,其增加值增長34.3%,智能手機産量增長36.5%。

“‘三大手機’是東莞新的标簽,我們也希望培育出更多叫得響的品牌,大家一起來構築一個更高品質的‘世界級’。”東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相關負責人說。

這一理想藍圖,叫做形成“倍增企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領航企業”優質企業梯隊培育體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