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朔爾茨再訪華,帶了誰?要談啥?

作者:河南商報

2024年4月,多國政要接踵訪華,中國再掀“春季外交”熱潮。中原標準時間14日,中方又迎來一位重要賓客——德國總理朔爾茨。

這是朔爾茨就任德國總理以來,對中國進行的第二次通路。與2022年11月相比,朔爾茨此行的時間更長,行程也更豐富。

這次,與朔爾茨一同來到中國的,還有德國三位部長和多家企業高管,陣容堪稱豪華。

朔爾茨再訪華,帶了誰?要談啥?

素材來源:路透社、法新社、德國默克集團官網等;飛機示意圖為AI生成。

據德國《商報》報道,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農業部長厄茲代米爾以及交通和數字化部長維辛三位部長的到來,意味着德國政府尋求在氣候、環保、交通等領域擴大與中國合作。

據外媒透露,陪同德國總理出訪的進階商務代表團名單中,不乏西門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博樂仁、梅賽德斯-奔馳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寶馬公司董事長齊普策等知名高管。

一國總理攜各行業巨頭訪華,意義不言而喻。

路透社分析稱,這份高管名單,凸顯了中國作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重要份量”。

朔爾茨再訪華,帶了誰?要談啥?

中德1972年建交,2014年提升為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近年來,中德關系保持高水準發展,兩國高層交往密切。

2022年,朔爾茨成為中共二十大召開後首位訪華的歐洲上司人,明确表達了德國将中國視為重要經貿夥伴、反對與華“脫鈎”的看法。

那次通路後,中德陸續進行了第七輪政府磋商、進階别财金對話、上司人視訊會晤等交流。

朔爾茨多次重申,德政府無意對華“脫鈎”,希望延續兩國良好關系深化合作,并就重大國際問題與中國保持密切溝通。

朔爾茨再訪華,帶了誰?要談啥?

“經貿關系是中德關系的基石”。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2023年德國和中國雙邊貿易額為2531億歐元,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夥伴。德國連續49年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

路透社稱,朔爾茨訪華前夕,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德國經濟在不少産品和原材料方面高度依賴中國。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淩激曾說,目前中德經貿關系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投資中國成為中德企業發展的共同需要,也有助于德國企業提升全球競争力。

朔爾茨再訪華,帶了誰?要談啥?

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1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4.3%。同年,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準。

汽車、化工、發電裝置、交通、鋼鐵、通信,均是德國在華投資的重要着眼點。

朔爾茨訪華前夕,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馬銘博接受采訪時表示,德國企業普遍看好中國投資環境。他表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逆勢上漲,足見德國企業對于在華發展的信心。

德國長期投資中國市場,在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德國外交部公開資訊顯示,中國市場對德國企業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機械工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電氣工程和化工領域。

朔爾茨再訪華,帶了誰?要談啥?

中德交往與經貿往來不僅利在兩國,更在于其可以引領中歐關系發展。

目前,中德貿易額占到中歐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德國對華投資占到歐盟對華投資的三分之一,雙邊經貿合作既是中德關系的“壓艙石”,也是中歐關系的“穩定器”。

“德中經貿合作是全球化的典範,兩國應攜手應對挑戰,為德中企業合作帶來更大确定性。”德國聯邦議院德中議會小組主席弗裡德裡希曾說。

朔爾茨再訪華,帶了誰?要談啥?

2002年4月,中德簽訂《關于互相承認高等教育等值的協定》,友善兩國學者進入對方國家學習和深造。截至2023年5月,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總數超5.1萬人。

德國還是中國最大的職教合作夥伴。中德合作在德建立了19所孔子學院和2所獨立孔子課堂。

在德國人眼中,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自然風光;與此同時,德國的獨特美景和文化也吸引着不少中國遊客。

2023年1月至9月,中國内地居民首站訪德23.16萬人次,德國公民訪華15.06萬人次。

在密切的人文交流中,兩國人民對彼此的了解不斷加深,寫下一段段中德友好故事。

自建交以來,中德關系堅韌穩定,兩國在各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取得累累碩果。未來,相信中德合作将進一步釋放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