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3年,戴季陶的下葬儀式,經曆三次遷墳,兒子蔣緯國送來挽聯

作者:五四青年
1993年,戴季陶的下葬儀式,經曆三次遷墳,兒子蔣緯國送來挽聯

1993年,在四川成都的昭覺寺内,舉行了一場莊重而肅穆的葬禮,戴季陶的骨灰即将被安葬在這裡,從這張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供桌上擺放着幾個骨灰盒,被鮮豔的紅布包裹着,顯得十分莊重,供桌上還擺放着蠟燭和水果等貢品,代表着對逝者的敬仰和懷念。在供桌的前方,懸挂着一幅字,字迹工整有力,上面寫着“唯心是佛”四個大字,落款為蔣緯國,值得一提的是,這幅字是從遙遠的海峽對岸帶來的。

整個下葬儀式雖然短暫,但卻顯得非常隆重。法師們穿着僧袍,手持法器,誦經祈福,為逝者超度亡靈。當地有關部門的從業人員也出席了儀式。

1993年,戴季陶的下葬儀式,經曆三次遷墳,兒子蔣緯國送來挽聯

或許,對于許多人來說,戴季陶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他不僅是同盟會的元老,更在衆多部門擔任過要職,他不僅是中山先生的秘書,還是民國時期國府的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等,他與蔣中正的深厚友情和作為蔣的忠實“智囊”的角色,也讓他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戴季陶的文采飛揚,理論功底深厚,是個難得的人才。

然而,1949年年初,随着蔣軍戰局的失利,戴季陶的内心充滿了絕望。他選擇了喝下安眠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遺體被運回四川成都西棗子巷,安葬在他已故的妻子和父母的身邊。然而,曆史的變遷使得戴季陶的墳墓在解放後顯得尤為尴尬。作為一個在某種程度上的反面人物,他的墳墓在不久後遭到了破壞,雖然遺骨仍在。

在50年代,因建設需要,戴季陶的墓地被征用,他的棺材和妻子及父母的骸骨被遷移到一個名為羅家碾的地方。由于沒有明顯的墳頭,這個地方鮮有人知。随着時間的流逝,戴季陶的骸骨似乎注定要永遠埋在這個偏僻的角落,加上1984年戴季陶的兒子戴安國在台北去世,戴季陶的遺骸更是無人問津。

1993年,戴季陶的下葬儀式,經曆三次遷墳,兒子蔣緯國送來挽聯

然而,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忘記給戴季陶修墳的事情。他就是蔣中正的養子蔣緯國。鮮為人知的是,戴季陶實際上是蔣緯國的親生父親,而他的母親則是一位日本女子。晚年的蔣緯國對于給自己親生父親修墳的事情一直念念不忘。他委托了自己的黃埔同學李贛駒,向大陸有關部門提出了給戴季陶修墳的請求。

有關部門對此事非常重視,經過大量的走訪調查工作,最終找到了當年墳墓的大緻位置,展開了挖掘,經過鑒定,其中一具骸骨被确認為戴季陶的。1993年,在骨灰火化後,戴季陶的骸骨被安葬在成都的昭覺寺廟中。這不僅了卻了蔣緯國的一樁心事,也讓戴季陶得以重新安息。

1993年,戴季陶的下葬儀式,經曆三次遷墳,兒子蔣緯國送來挽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