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勞權體制下的企業内在的經營機制是什麼(答欲知常)?

作者:鐘建民的理論之說

今日,看到有位欲知常的朋友在《經濟學原理簡說之三:兩種主體之說》一文之後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勞動者與生産資料分離,資産所有者出現,這個容易了解。但生産資料共有,和勞動所有權的出現依然有不懂之處。因為目前發展階段,生産離不開協作式的企業化生産,生産資料或個人所有或股東所有,或公有,前兩者是資本主義的産權所有,而後者在過去的實踐中是主體缺失的虛拟所有,權力行使是代理人制,代理人除了可能的個人利益還兼具受托的不那麼牢靠的産權的保值增值要求。按照勞權經濟學原理。這部分權力理應歸勞動者集體行使,而勞動者在勞動成果的配置設定中也僅僅應該是獲得其自身及家庭所需的消費價值。那麼剩餘就理應留在企業作為生産資料的積累。問題是,勞動者決定消費價值與生産資料積累配置設定的内在機制如何?其二,生産資料要素的流動如何形成?請賜教”(欲知常,2024-4-7,《經濟學原理簡說之三:兩種主體之說》評論)。

欲知常朋友這段評論涉及到的問題為:

1,生産資料公有制為什麼會出現勞動所有權的要求?

2,在已有的公有制實踐中為什麼會出現主體缺失或虛拟所有?

3,在勞權體制下的産權與勞權的關系是怎樣的?

4,在勞權體制下的企業形成的新價值量如何配置設定?

5,勞權體制下的企業内在的經營機制是什麼?

6,勞權體制下的生産資料如何流動或配置?

本文現在就第五個問題作出回答:勞權體制下的企業内在的經營機制是什麼?

所謂經濟機制就是展現某種經濟有機體的運動特殊性及客觀規律的表現方式。這種客觀規律通過适當的經濟活動反映體制轉變為某種類型的收入波動,這種收入波動再作用于有關的利益主體,使之産生調節經濟活動的經濟行為,而相應的管理體制則展現利益主體要求,改變經濟活動狀态。而當經濟活動發生了變化之後,同樣的反映體制又會把這種變化轉變為某種收入的波動,這種波動又會引起新的調整行為。這就是經濟機制的作用過程。

商品經濟活動除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外,還有相應的企業經營機制的作用。資本主義經濟是市場機制和按資配置設定企業機制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下發展的。按資配置設定機制是一種已經發育健全的企業經營機制,具體地認識這一機制,有助于我們建立健全有效的按勞配置設定機制。現在我們就以資本主義股份制為例來分析按資配置設定機制。

我們知道,資本主義股份制企業的老闆是資産所有者一一股東,管理體制是股東大會、董事會上司下的總經理負責制,配置設定是以股票為形式的規範的按資配置設定體制,而企業生産結果是以利潤形式出現的剩餘價值量。是以,股份制企業的經營機制,即按資配置設定機制實質上是剩餘價值規律的表現方式和作用過程。

股份制企業的經營機制,首先是通過按資配置設定制度把企業生産經營活動的結果表現為剩餘價值量的波動,這種波動作用于企業生産主體――資産所有者――股東。如果股東們得到的收益能夠滿足他們的利益要求,他們就會肯定類似的生産經營行為,相反,如果得到的收益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要求,他們就會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的管理體制改變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而當企業生産經營活動發生了變化之後,按資配置設定制度又會把變化了的結果重新表現為新的剩餘價值量的波動。這種波動又會引起新一輪的作用過程。這就是剩餘價值規律作用過程和表現方式,就是股份制企業經營機制的基本原理。

到目前為止,存在二十年之久的生産隊機制是社會主義實踐中唯一的按勞配置設定機制。由于建立了以工分為基本形式的按勞配置設定制度,社員的勞動收入不僅能夠展現社員勞動投入量的差别,同時也反映了生産隊生産經營狀況的變化。由于勞動收入的波動強烈地作用于作為生産主體的社員,社員的利益要求在工分制的作用下得到了頑強的表現。是以,生産隊模式是從十月革命以來社會主義實踐中唯一具有有效經營機制的公有制企業形式。

生産隊的配置設定模式我們是熟悉的,那就是“補償消耗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餘下都是自己的”,和農業生産責任制條件下的配置設定模式是一樣的。在這裡,作為生産目的出現的是消費價值量,是消費價值。是以,在生産隊的生産經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基本經濟規律是消費價值規律。也就是說,生産隊經營機制實質上消費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和作用過程。這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經營機制與資本主義企業經營機制的本質差別。由于這種機制是通過按勞配置設定制度把企業的生産經營狀态表現為勞動收入波動的,是以,我們就把這種機制稱之為按勞配置設定機制。

在資本主義企業或私營企業中,企業經營機制作用的對象――即生産主體是資産所有者,而生産隊的生産主體是社員,這裡的社員也不是以資産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而是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前面我們談到,生産隊經營機制是由勞動收入的波動的作用引起的。勞動收入當然隻能引起勞動所有者調節企業生産經營活動的經濟行為。是以,生産隊社員雖然也可以有生産資料公共所有者的身份,但是,事實上社員是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

生産隊經營機制和股份制企業經營機制的另一個重要差別在于它反映企業生産經營活動的基本制度是按勞配置設定制度,而不是按資配置設定制度。在股份制企業,在建立産權制度的條件下,企業生産結果的配置設定是預先固定勞動力的價值,并在配置設定時預先支付,而使企業的生産經營狀況表現為生産資料價值量盈虧變化;相反,在生産隊的生産結果的配置設定過程中,優先補償的是生産資料消耗部分,而把企業生産經營狀況表現為消費價值量的波動。這一差別正是按勞配置設定制度與按資配置設定制度的根本差別。

總起來說,按勞配置設定機制是消費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和作用過程,其收益波動表現為勞動者消費價值量的波動,這種波動所作用的主體是勞動所有者,而展現勞動者利益要求,調節企業生産活動的管理展現則是展現勞動所有權的管理體制一一即與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相對應的員工大會和員工管理委員會;而反映企業生産經營結果的制度則是與股份制相對應的工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