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為人師”,做人之大忌

作者:認知決定成敗

人的最大毛病就是喜歡指教别人,總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别人依然故我,就斥責為“朽木不可雕也””爛泥扶不上牆”等等。但話又說回來,人家爛泥爛得好好的,你為什麼非要把它扶上牆呢?朽木正在自然腐化,或用來燒火,或變為泥土,都是其自然歸宿,你為什麼非要把它雕刻成工藝品呢?鹹魚躺得好好的,你為什麼非要給它翻身呢?你的心願是好的,可是不切實際,自然也就不能如願,生氣、指責與埋怨都是沒用的。

“好為人師”,做人之大忌

世界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完全相同的人與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與因果,都有其自然屬性與規律,請你克制一下喜歡指教與糾正别人的欲望或愛好吧。不要随意介入他人的因果,人人都有一首難唱的曲,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不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與需要而指教别人,隻能是隔靴撓癢。人世間所有的真知,都是靠實踐、摔跤、反思、領悟而得到的。有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點,名師指點不如自己領悟,領悟之後還要靠自己走路。

常言道:師不順路,法不輕傳,道不賤賣,醫不叩門。《易經》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說,不是你主動告訴别人該怎麼辦,而是要等别人來求教與你,你再告訴他該怎麼辦,才能有好效果。諸葛亮就很懂這一點。後漢末年,荊州太守劉表偏愛少子劉琮,不喜歡長子劉琦。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有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酒樓上飲酒,當喝到酒酣耳熱之時,劉琦突然跪下求教他該怎麼辦。諸葛亮轉身要下樓,卻見梯子已被人撤走,隻好坐下說:“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悟了其意,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避開了後母,終于免遭陷害。

“好為人師”,做人之大忌

諸葛亮所說的申生和重耳,就是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兩個大兒子。晉獻公的妃子骊姬想謀害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險惡,就帶着介子推等人逃亡國外十九年,後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申生為人厚道,要盡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給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東西,骊姬乘機用有毒的食品将送來的食品更換了。晉獻公哪裡知道,準備去吃,骊姬故意說道,這膳食從外面送來,最好讓人先嘗嘗看。左右人一嘗,便被毒死。晉獻公大怒,大罵申生不孝,陰謀殺父奪位,決定要殺申生。申生聞訊,也不作申辯,自刎身亡。

“好為人師”,做人之大忌

由此可見,幫人幫在急需時,别人才會感恩不盡。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會珍惜。現在社會上,父母本來就是打工一族,卻非要把孩子當成富二代來養,要星星不給月亮,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的一切欲望,也不管孩子的欲望是否合理與正當。豈不知,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許許多多步入歧途的孩子都是在欲望擴張中形成的。

也就是說,好為人師不如善為人師。嚴己寬人,因人而教。穩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拔苗未必就能助長,朽木也不是你想雕刻就能成才。張居正把明神宗朱翊鈞當成親兒子來教育,結果是其屍骨未寒,就被這個不求進取的萬曆皇帝抄家封門,一家十七口人被活活餓死。

“好為人師”,做人之大忌

謝天琴把兒子作為學霸來培養,結果是,兒子在北大上了三年,就因弑母而被判死刑。鄒翃燕從不讓孩子參加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教育訓練班,把兒子當朋友,母子形成一個互相支撐的“人”字,進而把一出生就被醫生預判為非癱即傻的腦癱兒子培養成哈佛大學研究所學生。

是以說,不要好為人師。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孩子的天空仍将是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