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的問題是定價太低,小米的問題是定價太高,這才是沖突所在

作者:當代子貢

華為在消費電子領域對标的是蘋果,汽車業務跟行業内車企打造的幾個品牌,對标的是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是以無論是産品體驗還是産品價格,都必須滿足高端使用者的需求,價格拉開的是跟普通人之間的需求層次,展現身份品位的辨識度,最起碼也是中産階級以上的使用者,是以如果存在大量的中低端産品,必然傷害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另外在産品之外需要極緻的售後服務和品質體驗,甚至包括線下體驗店的店面設計從業人員整體形象,都需要精心的去經營才行!

華為的問題是定價太低,小米的問題是定價太高,這才是沖突所在

除了在産品品質設計使用體驗以及售後服務,進行高投入的建設之外,還需要在産品的技術上有獨特的創新,最起碼需要在某些功能和體驗上做到獨一無二,而不是像有些主打成本效益走量的品牌,長期依靠供應鍊技術的提升,缺乏獨特性和外觀設計上的辨識度,做不到這一點,就算價格跟國外的高端品牌持平了,也不可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目前華為在高端産品領域的品牌文化建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技術實力已經積累的相當雄厚,現在關鍵的就是要跟國外的高端,無論是消費電子還是汽車品牌搶奪市場佔有率,勝負的關鍵就是在産品的研發更新疊代以及服務産品品質等多個次元能不能超越國外的同行,雖然在技術領域以及供應鍊領域,華為已經被逼成了六邊形戰士,但是進軍國際市場依然是個巨大的挑戰,這是華為目前急需要去解決的。

華為的問題是定價太低,小米的問題是定價太高,這才是沖突所在

而小米的問題就是需要把成本效益做到極緻,因為小米主要依靠的是國外的尖端技術,加上國内的供應鍊,雖然沒有掌握定價權但是好在目前小米國内以及國際上的主要競争對手,除了蘋果跟華為之外,營運方式類似,在營運的競争能力上目前小米跟國内類似營運方式的友商已經達到了某種平衡,唯一可以增長的方向就是三星的海外市場,不過最困難的地方需要小米去擺脫三星在整個手機供應鍊上部分零部件的相關控制,從這個角度看,小米你進一步大幅度的增長應該不遠,畢竟國産對三星控制的相關核心零部件已經能做到大部分的完全替代。

不過小米的進一步成長,主要有兩個方向的阻礙,一個是小米多年的心病高端化,另外一個就是行業内出現了一個較為強的競争對手榮耀,因為如果小李不做好品牌切割和差異化,僅僅是靠小米這個品牌是不可能完成高端化的,品牌印象已經形成,産品品控以及售後服務,小米可能都需要進行大的投入進行提升,同時小米在技術和設計上又缺乏辨識度,這裡面很多問題都不是小米能輕松跨越的!

華為的問題是定價太低,小米的問題是定價太高,這才是沖突所在

另外就是被小米在戰略上忽視的榮耀,這家企業從這兩年的産品情況來看,軟硬體的優化能力已經部分超過小米,市場佔有率也在持續提升,如果不是小米擁有印度那個沒有啥用的市場,恐怕市場佔有率已經被榮耀超越,如果國産供應鍊技術和供應的零部件品質超過三星,那麼榮耀同樣有機會在全球搶奪市場佔有率,是以如果小米不能加強自己在成本效益方面的核心能力,加強對整個供應鍊的管控,恐怕很難跟新崛起的榮耀競争。

華為的問題是定價太低,小米的問題是定價太高,這才是沖突所在

阿裡的結局已經證明,如果在市場競争過程中擁有某項核心能力,就應該把資源投在上面進行無限的加強,好高骛遠,盲目的多元化,盲目的擴張,這種擴張的同時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就會變成競争對手進攻的目标,但凡是成長過快的企業,都容易犯盲目擴張的通病,畢竟昂首盲目自大的企業,容易看不清腳下的路,遲早跌倒在所難免。

華為需要繼續加強在半導體,通訊,軟體,大資料,人工智能等多個未來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完成高科技相關技術領域的商業閉環,持續給相關的行業領域賦能,并逐漸抛棄面向c端的消費者業務,或者僅僅為了展示技術實力保留市場佔有率不大的高端,這或許也是任老一開始給華為規劃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為什麼一直反對華為做c端業務?

華為的問題是定價太低,小米的問題是定價太高,這才是沖突所在

小米最大的機會還是在國際市場,用成本效益撬開全世界各國的市場,而這一點需要豐富産品線,以及根據國際上不同地區文化審美上的差異進行産品線調整,三星還能每年售出2.4億台手機,就足以說明國際上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可以進一步增長,隻有完成對三星的替代,小米才能真正掌握全球供應鍊的話語權,小米存在的意義,就是支撐中國在通訊和汽車兩個産值最大的行業在規模上的增長。

華為的問題是定價太低,小米的問題是定價太高,這才是沖突所在

雖然目前兩家企業在網際網路上争鬥較為激烈,但實質上兩家在核心競争力上,并沒有什麼沖突,華為在用自己掌握的大量核心技術,賦能整個中國的高科技産業,而小米需要在保證産業鍊企業勞工的收入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擴大規模,為中國工業争奪全球市場佔有率,有機會更要奪回在作業系統半導體的方面的話語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