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球形閃電”:二戰最強防空鐵掃帚!依然難保德軍裝甲部隊被炸癱

作者:鷹眼Defence

盟軍曠日持久的對德戰略轟炸,不僅摧毀了德國的軍工業,将德國經濟推向崩潰的邊緣,也絞殺了德國空軍,德國飛行員的鮮血幾乎在對抗美英重型轟炸機的戰鬥中流盡,到1944年,西線的天空已經被美英空軍統治,即便是在D日,面對漫天的盟軍飛機,德國空軍所做的最大努力也不過是兩架戰鬥機飛抵海灘,打了兩梭子機槍子彈,宣示德國空軍的存在。

“球形閃電”:二戰最強防空鐵掃帚!依然難保德軍裝甲部隊被炸癱

跟戰争初期德軍掌握制空權,一旦遇到頑強抵抗可以随時呼叫“斯圖卡”前來支援不同,風水輪流轉,二戰後期的德軍也開始飽嘗挨炸的滋味了,既然空軍無力提供空中掩護,那隻有陸軍自己撐起防空傘了。與西線之前的高空空戰不同,在盟軍登陸歐洲大陸之後,對地面部隊的空中支援大多數是近距離空中支援,為此,德軍需要一款火力猛烈的防空武器,同時還能夠伴随裝甲部隊提供防空火力,在此需求下,二戰最強空中掃帚誕生!

1944年4月,德國軍方計劃研制一種自行高射炮,能夠伴随裝甲部隊,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對付盟軍的戰鬥轟炸機。該計劃要求利用四号中型坦克的底盤,主要武器是雙管30毫米MK303機關炮,這種機關炮原本是作為高炮用在德國XXI 型潛艇上的,有一個全封閉的半球形炮塔。設計工作交給了雷明德爾公司和戴姆勒-奔馳公司,要求在1944年9月開始生産。

“球形閃電”:二戰最強防空鐵掃帚!依然難保德軍裝甲部隊被炸癱

在正式的生産型上,重新設計了炮塔并換裝了威力更強的30毫米MK103/38機關炮,原有的炮塔和武器是設計用來安裝在潛艇上的,無法很好的安裝在裝甲車輛上,如果強行堅持,不僅需要做出大量修改,還會延誤傳遞時間,提高成本。

“球形閃電”自行高射炮一共有5名車組成員,裝甲厚度由最薄處的10毫米到最厚處的80毫米。炮塔内容納了3名成員:兩名炮手分别坐在炮的兩側,車長處在炮塔中間。炮塔全重3500公斤,上部有一個艙蓋供乘員進出,此外,還開有兩個觀察口。炮塔旋轉依靠人力,可以達到每秒鐘14度。裝甲厚度僅20毫米。為了安裝這種炮塔,在車體上改裝了虎I坦克炮塔的座圈。

“球形閃電”:二戰最強防空鐵掃帚!依然難保德軍裝甲部隊被炸癱

“球形閃電”的側面輪廓低矮,機動性強(最高行駛速度達到38公裡/小時),射速高(每分鐘可以發射400到650發炮彈),火炮射角廣。它對于低空飛行的盟軍飛機,堪稱是緻命的克星。盡管安裝的兩門機關炮是相連的,但都可以單獨射擊。使用彈帶供彈的标準30毫米炮彈,威力強大,隻需命中3到4發,就足以摧毀任何一種盟軍的戰鬥轟炸機,即便命中1發也能對其形成重創,但攜彈量偏少,隻夠維持90秒的射擊,其後必須由彈藥輸送車立即補充彈藥,不過,實戰中通常也足夠了。

盡管單從技術性能上來說,“球形閃電”堪稱二戰最佳自行防空高炮,不僅可以用于防空,其強大的火力足以保證即使隻有一發命中,也會将敵機擊成重傷,對地攻擊也是猛烈無比。但最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觀瞄裝置,諸如火控雷達,再加上地面防空火力相對于高機動的戰鬥轟炸機還是出處于先天劣勢,加之數量太少,第三帝國也氣數已盡,無力重奪制空權,掩護德軍裝甲部隊重演戰争初期的輝煌。

“球形閃電”:二戰最強防空鐵掃帚!依然難保德軍裝甲部隊被炸癱

盡管“球形閃電“對空坦克的生産數量很少,其改型方案也都未實作,但其超前的設計思想深深地影響了1950年代戰後第一批自行高炮。比如美軍的M42自行高炮,在許多方面都非常類似”球形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