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作者:史作詠者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文|迅行

編輯|史作詠者

前言

圓明園曾是中國園林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國近代史的傷疤,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英法侵略聯軍攻占北京後。

貪婪的嘴臉在見到圓明園的富麗堂皇之後更加猙獰,能搬走的都搬走,不能搬走的就放一把火燒了的強盜本質。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在熊熊烈火之中,圓明園也從明珠變為中國近代屈辱史的見證,它代表着那個屈辱的近代史。

可圓明園作為園林建築的集大成者,也是無數園林愛好者未能一睹真容的遺憾,而在2008年時一位老人想要擦拭這顆明珠上因烈火而蒙受的焦黑,讓它重新綻放原來的光輝。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他決定斥巨資300億元,下血本在浙江橫店重建一座名為“圓明新園”的園林,而他是誰呢?為何能出資數百億來重建圓明園?

農民出身的商業天才

他是徐文榮,是橫店集團的創始人。要知道的是如今的橫店集團的總資産已經高達900多億元,被我們熟知的橫店影視城,不過隻是橫店集團的冰山一角。

而創始人徐文榮不過是一個農民出身,且出生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都說“甯做太平犬,莫做離亂人”。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徐文榮可謂是天崩開局。家庭貧苦,沒到上學年紀的徐文榮就已經參與到跟随父親走街串巷賣東西了。

雖然家境貧寒,但徐文榮非常聰明,尤其是記憶力出衆,成績也名列前茅,可這并不能讓他的家庭擺脫貧困。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在跟随父親東奔西走的時候,他超前的商業視野開始顯現,發現了安文山區缺少肥料,而上海卻盛産一種肥力比尿素還高的農家肥。

于是他當即向安文山社群提出以農家肥換糧食的方案,經上司準許後,他一人搜集農家肥換取了糧食。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1975年,鎮上螺絲廠瀕臨破産倒閉,鄉民們知道有個叫徐文榮的黨支部書記十分有能力,紛紛舉薦他為廠長。

從小跟随父親做生意,加上自己也有很強的商業洞見,短短1年,他就扭虧為盈,為村集體賺了6.7萬元。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而盈利後的徐文榮并沒有将利益全部進行分攤,而是想投入再生産。值得一提的是封建末期的中國已經萌生的資本主義萌芽。

但是一些實業家并沒有繼續将利潤繼續投入建廠擴張,進行再生産,把辦廠的利潤用來置辦地産。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此時的徐文榮将利潤投入再生産的想法不可謂不超前,投入再生産大大的提高了工廠的效率,利潤也逐年翻倍,并從缫絲廠延伸了上下遊的相關工廠,比如針織廠、印染廠等等。

彼時還未有産業鍊這個名詞,但在徐文榮帶領下的這些與缫絲廠有上下遊關系的工廠,已經聚內建了一條十分完備的産業鍊。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并且在他發現絲織行業的工廠逐年增加後,他意識到了如此簡單入門的機械生産并沒有很強的競争力,必須要做一些鮮有人知道的行業。

于是他跨行,從絲織行業到電磁産業,可見其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危機意識與創新意識。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但終歸隻是流水線的固定崗位,并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如何讓橫店再一次壯大? 徐文榮開始思考如何破局。

沒文化的文化巨頭

他讀書不多,肚子裡沒什麼墨水,是個沒“文化”的人,卻能夠提前注意到文化這個不被人看重的産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電影的拍攝需要獨特的19世紀的廣州街的景别,而全國沒有一處符合要求。徐文榮聽聞了他的要求後自告奮勇,發覺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沒有古景就自己動手造景。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3個月時間,一條共計160多座建築,其中包含了民居、官府、茶館等,19世紀的廣州街在徐文榮的帶領下成功複刻,也讓世人見識到了“橫店速度”。

而這廣州街并非隻能拍一次影視,完全可以重複利用,也能夠在閑暇時對群眾開放,當做景點,對遊客開放。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而這就是如今的橫店影視城的雛形,這條19世紀的廣州街已經成為橫店知名景點。因為當時全國隻有橫店有這麼大規模的影視建築道具。

是以許多知名導演紛紛與徐文榮合作,不斷地人工造景,各式各樣的建築陸續造成,最終發展到現在我們眼前的橫店影視城。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橫店影視是國内文化産業的巨頭,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而橫店影視創始人,竟然是個國小文憑沒什麼“文化”的徐文榮。

“重建”圓明園

徐文榮于2004年第一次提出複制一個圓明園的時,引起了社會的劇烈反響,紛紛表示不同意,認為是勞民傷财。

專家也紛紛對重建表示質疑,北京圓明園遺址作為那段曆史的标志,有着陳述曆史、發人深思的作用,這種遺留無限想象空間的美無法複制,徐文榮的夢回圓明園的計劃胎死腹中。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而我們回看徐文榮的經曆,與其說是被質疑,不如說徐文榮走在了時代前列。将利潤投入再生産中不被村民了解,後續工廠利潤翻番。

“沒文化”的他要進軍文化産業更是令人費解,但如今的橫店影視城已經成為了“東方好萊塢”。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這次他依然沒有顧及外界的壓力,2008年2月橫店重建圓明新園的消息在輿論上傳開,徐文榮作為老企業家身上有一種不放棄的韌勁,堅持自己重建圓明園的夢想。

于是他斥300億元的巨資,組建100多人的圓明園和曆史研究專家負責還原建築的規劃,“重建”圓明園的計劃在2012年開始動土施工。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四年時間,開山挖坡、築河架橋、造景修路、攻克萬難,2016年1:1複刻古代園林建築群的“圓明新園”竣工。

從2014年旅遊行業的業态發生重大變化,國内許多成熟的、知名的旅遊景區經營形勢并不理想。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徐文榮帶領的橫店又開始走在時代的前列,開辟了“複制文物+高科技”的新路,也是如今很多古建築景區所采用的方法。

如今這座早已竣工的“圓明新園”已經投入營運,雖說1:1重建,但是圓明園沒有相關的文字資料記載。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更沒有圖檔、影像資料,是以園區整體上的風格比較壯觀,但一些細節還原的不到位。

結語

隻是越看這座新園,越想看看真正的圓明園到底是什麼樣子,作為“百園之園”的圓明園如今隻剩殘垣斷壁,其流落海外的寶物更是令人唏噓。

在舊的圓明園遺址和和建立的圓明新園,這兩座新與舊的碰撞與融合中,那段屈辱的曆史更加的具象化。

年近80歲老人不顧專家反對,花300億重建圓明園,今已完工8年

完全的複刻圓明園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徐文榮能夠斥巨資來修建這樣一個新園。

其敢于創新、開拓進取的理念是如今的中國文化産業,尤其是影視劇行業最稀缺的,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