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作者:雪憶柔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高祖本紀

李淵(566—635年),字叔德,生于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唐朝開國皇帝,唐初政治家、軍事統帥。死後廟号高祖。

最“中庸”的開國皇帝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名将、八柱國之一,北周建立之後,追封李虎為唐國公。李淵七歲時襲封唐國公的爵位,唐朝的國号便來源于此。

李淵是獨孤皇後的外甥,從小練習騎射,功夫了得,深受姨父隋文帝的器重。長大之後,為人寬厚灑脫,喜歡結交朋友。北周時期,大臣窦毅有個女兒,才貌雙全。為了給女兒選婿,窦毅在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約定誰能射中孔雀的眼睛,便将愛女許配給誰。參與比試的有幾十人,都不符合要求。李淵後到,連射兩箭均中,一舉奪得美人心。“雀屏中選”的典故就出于此。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隋炀帝即位後,對外頻頻征讨,對内驕奢淫逸,引發了各地的農民起義。李淵也由文職轉任武職,負責督運糧草、平定盜賊、防禦突厥,忠心耿耿地為朝廷辦事。

有一次,李淵來到龍門縣,剛好遇到當地人聚衆起義,李淵立即領兵出擊,一人連射七十箭,箭無虛發,發發命中。敵人見到如此神射,驚為天人,紛紛潰逃。

不管李淵如何努力鎮壓,農民起義的烽火已經蔓延全國。隋炀帝生性多疑,此時更是因為猜忌而濫殺功臣。李淵不斷立下功勞,官位也步步高升,但他絲毫不敢懈怠,生怕引起隋炀帝的疑心。

617年,李淵正式擔任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留守,成為當地最高軍政長官。有一次,他的副将在抵禦突厥的戰鬥中失敗,隋炀帝下令抓捕李淵、斬殺副将,不久又下令赦免二人。李淵受此驚吓,加速了反隋的準備。

緊接着,李淵的部下劉武周發動叛亂,隋炀帝聞訊大怒,決定抓捕李淵治罪,李淵十分驚恐,但隋炀帝再次赦免了他。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早就嗅出了危機,極力勸谏他起兵。同時,他的心腹們也紛紛建言,李淵這才下定決心。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李淵以征讨劉武周為由,公開招兵買馬。兩位太原城副留守是隋炀帝的親信,見此情形,認定李淵要謀反。兩人借口天旱,定計邀請李淵父子到晉祠祈雨,準備趁機殺了他們。李淵提前知道了陰謀,先發制人,以勾結突厥的罪名将兩人抓捕。兩天後,突厥大軍果然前來進攻,李淵便将兩人斬首,正式起兵。

起兵後,李淵派使者聯合突厥,得到了突厥可汗的支援,解決了後顧之憂;又開倉放糧赈濟百姓,遠近百姓紛紛歸附,實力再次擴充。

李淵率軍南下,準備奪取關中之地,然後直取京城長安。隋軍守将宋老生帶領幾萬精銳,駐紮在霍邑(今山西省霍州市)阻擊李淵。而天公此時也不作美,連續下雨,道路泥濘,士卒疲勞,軍隊斷糧。

李淵心生猶豫,準備撤軍,李世民見父親如此優柔寡斷,力主進軍,認為如果軍心動搖,後果不堪設想。李淵醒悟,終于決定繼續進軍。後來雨過天晴,李淵指揮軍隊一鼓作氣斬殺宋老生,拿下霍邑。

起兵僅僅五個月之後,唐軍便攻占了長安城。李淵擁立楊侑為帝,自任相國。又過了五個月,隋炀帝在南方被殺,李淵趁機迫使楊侑下诏禅位,在長安稱帝,國号唐,史稱唐高祖。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李淵雖然稱帝,但全國仍然是群雄割據的形勢。為盡早統一全國,他制定了穩固關中、掃蕩北方、收取南方的戰略方針,派遣三個兒子頻頻出征,逐漸平定了各地割據勢力。

在此過程中,秦王李世民戰功最大,聲望不斷提高,身為太子的李建成感到危機重重。624年,李建成聯合齊王李元吉,準備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提前獲悉了陰謀,先下手為強,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将兩人射殺。李淵見三個兒子僅存秦王,且秦王大勢已成,于是下诏冊立他為太子,自己退位當太上皇。

635年,唐高祖李淵駕崩于長安大安宮,享年七十歲。高祖的姨父是隋文帝,表弟是隋炀帝,兒子是唐太宗,基于前後幾位帝王的大名鼎鼎,他作為唐朝的開國之君,不僅沒什麼知名度,就連他的能力和功業,都被大大低估而顯得那麼中庸,那麼平凡。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太宗本紀

李世民(598—649年),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秦安縣),唐朝第二代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大陸曆史上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死後廟号太宗。

千古一帝“天可汗”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二兒子。四歲那年,有人給他算命,說他有“龍鳳之姿,将來一定可以濟世安民”,是以高祖給他取名“世民”。

李世民少年勇武,聰明異常。當時,突厥是北方草原的霸主,常常襲擾隋朝邊地。615年,隋炀帝北巡,被聞機而動的突厥騎兵包圍在雁門關,隻好号令天下兵馬前來救援。

十八歲的李世民也在救援隊伍當中,他對主将說:“現在是敵衆我寡,我們肯定不是突厥騎兵的對手。我們隻能大張旗鼓,讓軍旗連綿數十裡,令突厥人以為我們大軍雲集,才能吓走他們。”主将采納了李世民的建議。突厥可汗果然以為隋軍的大隊人馬到了,便撤軍逃跑。李世民一舉成名。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隋炀帝大興土木,興建洛陽城(今河南省洛陽市),挖掘運河,又屢次征伐高麗(lí)失敗,導緻民不聊生,起義軍四起,隋王朝風雨飄搖。李世民敏銳地覺察到這一點,果斷勸高祖起兵。

起兵之後,李世民親自帶兵,獨當一面。他精選了三千五百名士兵,都穿黑衣黑甲,叫作“玄甲兵”。每次作戰的時候,李世民都身先士卒,帶領着玄甲兵像一陣黑色旋風沖進敵陣,把敵人沖得東倒西歪,身後的大軍趁機掩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李世民先後帶兵戰勝薛舉、宋金剛、劉武周等割據勢力,消滅了北方各地的軍閥。618年,高祖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此時,中原地區隻剩下王世充和窦建德兩股割據勢力,平定他們的重任又落在了李世民身上。李世民先是擊敗王世充,把他的部隊團團包圍在洛陽城中。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帶領十萬大軍前來救援。

唐軍将領擔心遭到這兩股力量的夾擊,都勸說李世民退兵。不料李世民輕松地說:“正好把這兩股力量一起消滅,省得我還要勞軍遠征!”大家聽完之後目瞪口呆。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李世民先是引兵回到虎牢關,等到窦建德的軍隊到來之後,高踞不出。直到窦建德的軍隊開始懈怠,李世民才帶着玄甲兵開關出戰,直撲敵營。在他的身後,唐将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等人也都緊緊跟随。

很快,李世民突入窦建德軍營的陣後,豎起了唐軍的旗幟。窦建德的士兵紛紛投降,窦建德也被俘虜。洛陽城中的王世充看到這種情況,吓得心驚膽寒,隻好獻城投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虎牢關之戰”。

憑借着巨大的軍功,李世民被唐高祖封為“天策上将”,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嫉恨。他擔心李世民會奪走自己的位子,于是聯合三弟李元吉,準備一起對付李世民。

李世民提前得知了消息,預先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沒有辦法,隻好冊封李世民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幹脆把帝位禅讓給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唐太宗登基之後,重用人才。他有兩個宰相,一個是房玄齡,謀略過人;一個是杜如晦,善于決斷,這兩個人被稱為“房謀杜斷”。還有一個著名的大臣就是魏征。

魏征向來鐵骨铮铮,敢于當面指出唐太宗的錯誤,先後有兩百次之多。有時候,唐太宗被魏征給指責得非常惱火,恨不得馬上殺死魏征。但到了第二天,他的惱火卻又煙消雲散,再次喜笑顔開地聽從魏征的建議。魏征死後,唐太宗非常惋惜,說道:“用銅做成鏡子,可以用來整齊衣帽;把曆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曆朝曆代的興衰;把人比作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行為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在治理國家上,唐太宗采用三省六部制,恢複均田制,沿用隋朝的科舉制,輕徭薄賦,提倡節儉,鼓勵生産。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發展,國家強大,百姓富庶。唐太宗的年号是“貞觀(guàn)”,後世把這個時期叫作“貞觀之治”,是大陸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黃金時期。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

不過,草原霸主突厥還經常襲擾唐朝的邊境。629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帶兵十萬,分道進擊。第二年,擊破東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煊(xuān)赫一時的東突厥滅亡。646年,太宗又派兵擊敗薛延陀部。

太宗認為“胡越中華是一家”,愛護這些少數民族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樣,采用懷柔政策來治理他們。回纥、拔野古、同羅等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落都心悅誠服,自稱為“唐民”,給太宗奉上了尊号“天可汗”,就是天下所有人至高無上的可汗。641年,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贊普松贊幹布,這就是“文成公主入藏”,成為曆史上的一段佳話。

649年,唐太宗病死在翠微宮含風殿,千古一帝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完美的句号,成為後世帝王的榜樣。

本文節選自《二十四史馬上讀,國文曆史都進步》——第八冊《舊唐書》,官方唯一授權釋出,歡迎持續關注。

李淵能“雀屏中選”,因何被說中庸?李世民為何被稱作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