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玉米播種季,“一炮轟”施肥好還是底肥+追肥好?誰更勝一籌?

作者:選擇圖像

近幾年來,每年到了春玉米播種季時,不少農戶都會讨論玉米施肥的問題。以前種植玉米,基本上都是采取底肥+追肥的方式,而近幾年來,“一炮轟”施肥的呼聲逐漸增多,讓一些農戶不知如何抉擇。

種植玉米選擇底肥+追肥的方法

底肥的施用對玉米的生長至關重要,在整地前,先把底肥撒入地表,随後進行深耕、耙地等措施,等整地完畢後,緊接着播種玉米。

這樣的話,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確定養分能夠最大化的被玉米所吸收,不僅能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對于後續一系列的生長,都能提供養分支援。

春玉米播種季,“一炮轟”施肥好還是底肥+追肥好?誰更勝一籌?

玉米底肥通常選擇高氮、低磷、高鉀的複合肥作為底肥,這樣的配比有助于增強玉米的長勢。施肥量則要根據土壤的肥力來決定,貧瘠的土壤可以适量多施肥,而肥沃的土壤則可以适當減少。

一般情況下,多數農戶每畝施用量在100斤左右,有些農戶覺得自家地塊相對貧瘠,會增加到150斤左右。也有些農戶覺得自家地塊肥沃,每畝隻用80斤左右,降低種植成本。

追肥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起着補充和調節養分供應的作用,追肥通常分為幾個關鍵時期,如拔節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漿期等。拔節期追施氮肥有助于促進莖的生長和幼穗的分化;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則能有效促進穗大粒多,提高後期籽粒的灌漿效果。

追肥的肥料選擇,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尿素為主,追肥最佳時期在喇叭口期,每畝追施20-30斤尿素。當然,如果玉米葉片出現發紫、發紅等現象,就不能隻追施尿素了,還要補充一些磷肥和鉀肥,或者是一些中微量元素的葉面肥。

春玉米播種季,“一炮轟”施肥好還是底肥+追肥好?誰更勝一籌?

種植玉米選擇“一炮轟”施肥的方法

玉米“一炮轟”施肥是指在播種玉米時,将玉米整個生長周期所需的肥料一次性施入土壤中的施肥方法。這種方法減少了多次施肥的麻煩,隻施一次底肥,後續直到收獲,不再進行追肥。

“一炮轟”施肥中,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比例需要合理搭配,以滿足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也是以高氮低磷中鉀的肥料為主,至于每畝用量,不少農戶能用到150斤左右。

除了正常的複合肥之外,不少農戶還會選擇長效緩釋肥,這些肥料養分釋放慢,能夠盡量延長養分的持續時間,滿足玉米生長的養分需求,一般情況下,每畝也是施用100斤左右。

在施肥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施肥的深度和距離種子的位置,施肥深度達到6-8厘米,距離種子7-10厘米,以避免燒種、燒苗現象的發生。

但是,“一炮轟”施肥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地塊,比如保水保肥能力較差的地塊就不宜采用這種方式,因為一次性施肥可能導緻養分流失或使用率降低,而後續不進行追肥的話,玉米因缺少養分,會出現早衰現象。

春玉米播種季,“一炮轟”施肥好還是底肥+追肥好?誰更勝一籌?

上述兩種方式,到底選擇哪種好?

不論是“一炮轟”施肥,還是底肥+追肥,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比如從省事省時省力的角度來說,肯定是“一炮轟”施肥要好一些,畢竟後續不用追肥了。尤其是對于種田大戶來說,追施一次肥的人工成本也不低,如果能省一次追肥的人工,就等于純利潤了。

而從農戶們的施肥習慣上來說,肯定是大多數農戶都習慣了底肥+追肥的措施,畢竟“一炮轟”施肥近些年來才逐漸被一些農戶所熟知。

那麼從效果上來說,不同農戶對此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些農戶使用“一炮轟”施肥後,覺得産量不高,認為還是正常的底肥+追肥效果好。而有些農戶使用“一炮轟”施肥後,感覺減少人工成本的同時,産量也不低,就認為“一炮轟”比較好。

小幫手個人觀點,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先從意願上來說,如果自己心裡不相信“一炮轟”的方法,那麼就不用過多讨論了。

春玉米播種季,“一炮轟”施肥好還是底肥+追肥好?誰更勝一籌?

如果自家的地塊,相對比較低窪,并且在往年種植過程中,保水保肥能力較差,也不建議使用“一炮轟”施肥,中後期容易脫肥。而采用底肥+追肥的方式,追肥後,能夠及時補充養分,促進玉米的生長。

如果是在外務工的農民朋友,中間沒有時間回來追肥,那建議采用“一炮轟”施肥的方式,相比不追肥來說,“一炮轟”施肥優勢較大。

如果是種植面積不大,以種地為主的農民朋友,有充足的時間去管理玉米,建議采取底肥+追肥的方式,不僅能夠最肥,還能配合澆水一起,對于玉米來說有水肥保障。

當然,如果有想試試“一炮轟”施肥到底好不好的農戶,對此比較感興趣,那就可以先試試一小塊地塊,第一年不要全部做實驗,等有結果之後再做決定。

我們當地目前大多數農戶還都是采取底肥+追肥的方式,你們那裡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