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性自由"正席卷中國,無性戀者突破1000萬,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主流

作者:航天器
"性自由"正席卷中國,無性戀者突破1000萬,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主流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在過去幾年裡,衆多歐洲國家相繼通過了關于同志婚姻的法律。

到了2019年,大陸台灣省也正式通過了同志合法化的法案。随着社會對于性取向以及身份認同的逐漸接納,公開出櫃的人數似乎在增加。

然而,這并不意味着同志者的實際數量有所增加,更可能是人們現在更加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身份。

"性自由"正席卷中國,無性戀者突破1000萬,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主流

此外,科技進步和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為同志者提供了更多在網絡上尋找夥伴和建立社群的機會,這不僅加強了他們的群體認同感,也鼓勵了更多人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性自由”風潮正快速在中國興起,預示着第四性取向将成為未來的主流。

社會的持續發展與文化的逐漸開放,使得人們越來越能夠接受和了解各種特殊群體,不論是性别認同、性取向、身體障礙,還是其他特殊需求。

與過去相比,當代社會更加傾向于接納多樣性,堅信每個人都應享有平等待遇,并有權利展示自己的個性和身份。

當我們讨論性少數群體時,人們常常首先想到的是同志。

"性自由"正席卷中國,無性戀者突破1000萬,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主流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群體同樣屬于性少數——那就是無性戀者。

無性戀者并非對異性或同性有性欲,他們被視為“第四種性取向”。

此外,無性戀者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

先天性或後天性功能障礙者、暫時性無性戀者以及純粹的無性戀者。

第一類無性戀者是因為生理障礙無法享有正常的性生活,盡管他們内心仍可能保留性欲。

第二類暫時性無性戀者,通常是由于經曆感情打擊或遭受不可抹消的傷害,暫時對異性或性行為感到恐懼。通過心理輔導,這些人可以逐漸克服對性的恐懼,進而恢複正常的性取向。

"性自由"正席卷中國,無性戀者突破1000萬,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主流

最後一類是純粹的無性戀者,他們既沒有生理上的問題,也沒有心理上的障礙,簡單地不願意與他人發生性關系。

這一類人中,有些完全沒有性欲望,不尋求以任何形式發洩;而另一些人雖有性欲,但更傾向于自我滿足。

據心理學家的調查估計,全球約有7000萬無性戀者,中國境内則有超過1000萬。

如今,随着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開放,人們對于包括無性戀在内的多種性取向的接納正在逐漸提高,預示着未來這一群體将更加被主流社會所接受。

"性自由"正席卷中國,無性戀者突破1000萬,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主流

您可能是首次聽聞無性戀者這個群體,但它們一直以來都存在于我們周圍,僅僅是因為當下社會的環境更加開放,人們擷取資訊的途徑日益增多,導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到這一群體。

無性戀者成為該群體的原因衆多,但無論是因為何種原因,這都不應成為社會忽視或邊緣化他們的借口。

他們在社會中屬于一個特殊群體,這種特殊性僅因他們的性需求與衆不同。是以,這并不意味着他們在任何方面都不如他人。

人類本身充滿神秘,我們的起源、發展、身體和思維一直是現代科學研究的重點。

如果社會因為個體的某種特質而對其進行歧視,這無疑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悲劇。這種偏見不僅會阻礙文明的進步,還會妨礙社會的全面發展。

"性自由"正席卷中國,無性戀者突破1000萬,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主流

無性戀者不需要性行為,他們常面臨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是以他們同樣渴望婚姻的歸屬。

然而,當無性戀者與有性需求的人結婚時,可能會引發許多家庭内的問題,這對雙方都可能是不公平的。

最理想的情況是無性戀者與另一位無性戀者結合。盡管社會不斷進步,但公衆的偏見言論依舊使無性戀者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

這種壓力使得他們很少公開自己的性取向,也增加了他們結婚的難度。

"性自由"正席卷中國,無性戀者突破1000萬,第四性取向或将成主流

盡管無性戀者不需求性行為,他們仍然渴望感情的連接配接,希望能建立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在他們對幸福的了解中,性行為并不是必需的一部分。

總體來說,無性戀者同樣能夠享受美好的生活,實作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标。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無性戀、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