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

作者:君兮寄相思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個懵懂的少年做出了怎樣的抉擇?漫長的歲月裡,他經曆了什麼?當年的15歲少年,如今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當他再次踏上故土時,又會有怎樣的感慨?讓我們一起走進謝春生的故事,探尋那段不為人知的曆史。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

謝春生的少年時代

謝春生出生在江西省一個名叫泰和的小山村。那時的泰和,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經濟落後的地方。謝家祖祖輩輩都以務農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着簡單而平凡的生活。

謝春生是家中的長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父親謝大牛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母親王秀英則是村裡小有名氣的裁縫,靠着一雙巧手養活着一家四口。盡管家境貧寒,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謝春生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孩子。他知道家裡條件不好,從不像其他孩子那樣要這要那。放學後,他總是主動幫父母幹活,劈柴、喂豬樣樣在行。用父親的話說,謝春生是"老來子,懂事得很"。

然而,平靜的生活在謝春生12歲那年被打破了。那一年,日寇鐵蹄踏進了泰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了保家衛國,謝大牛毅然告别妻兒,參加了抗日的隊伍。

謝大牛走後,家裡的重擔就落在了王秀英一個人肩上。她白天要照顧兩個孩子,晚上還要靠做針線活貼補家用。日子雖然清苦,但謝春生和妹妹謝秀花卻懂事得很,從不抱怨。一家人都在盼望着,戰争早點結束,父親早日歸來。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

然而,天不遂人願。一年後,一個噩耗傳來,謝大牛在一次戰鬥中光榮犧牲了。王秀英悲痛欲絕,謝春生和妹妹呆若木雞,一下子失去了父親這個頂梁柱,日子更加艱難了。

為了躲避戰亂,王秀英帶着謝春生和謝秀花逃到了深山老林裡的一個親戚家中。盡管避開了戰火,但生活卻更加拮據。謝春生心疼母親,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每天,他都會采些野菜,摘些野果,給妹妹充饑。

就這樣,謝春生就在艱難困苦中度過了少年時代。雖然物質匮乏,但謝春生卻懂得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他知道,隻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能過上好日子。

謝春生瞞着母親參軍

1945年,抗日戰争終于取得了勝利。但是,國内的局勢卻并不太平。國共兩黨的沖突日益激化,内戰一觸即發。

15歲的謝春生已經初長成人,他開始關心起國家大事。一天,他路過村口,看到了一張征兵的告示。告示上寫道:"國家危難,需要青年人挺身而出。參軍不僅能保家衛國,還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段話深深觸動了謝春生。他想起了犧牲的父親,想起了颠沛流離的日子。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參軍,為國盡一份力。

但是,謝春生知道,母親是不會同意自己參軍的。父親犧牲後,母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謝春生身上。她希望兒子能好好讀書,将來考個大學,走出這個小山村。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

于是,謝春生決定瞞着母親參軍。他偷偷地收拾了幾件衣服,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離開了家。

在村外,謝春生遇到了正在招兵的部隊。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加入了這支隊伍。在那個年代,參軍并不需要什麼手續,隻要身體健康,年齡合适,就可以被錄取。

就這樣,謝春生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他每天跟着部隊訓練,學習射擊、格鬥等軍事技能。雖然訓練很辛苦,但謝春生卻樂在其中。他覺得,自己正在為國家做貢獻,這比什麼都重要。

然而,讓謝春生沒想到的是,母親很快就發現了他參軍的事情。一天,部隊駐紮在一個村莊,謝春生竟然收到了母親的來信。

信中,母親寫道:"春生,你怎麼能不告而别呢?你知道媽媽有多擔心你嗎?參軍是件危險的事情,萬一你像你父親一樣犧牲了,媽媽該怎麼辦?秀花還那麼小,她還需要你的照顧啊!"

讀着母親的信,謝春生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他知道,母親是愛他的,是擔心他的安危。但是,他已經下定決心要報效國家,不能就這樣退縮。

于是,謝春生給母親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媽媽,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能照顧好自己。參軍是我自己的選擇,我不會後悔的。國家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必須去戰鬥。等到戰争勝利的那一天,我一定會平安回來的。您要好好保重身體,等我凱旋。"

謝春生把信交給了郵差,心裡默默地說:"媽媽,等着我吧。我一定會讓您為我驕傲的。"

就這樣,懷揣着保家衛國的理想,謝春生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軍旅征程。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場漫長的離别。

中國抗日戰争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結束,曆時14年。這場戰争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争,中國共産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戰期間,國共兩黨既有合作也有鬥争。國共合作的高峰是在1937-1940年間,雙方在軍事上密切配合,如在台兒莊戰役、忻口戰役等取得重大勝利。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

但國共沖突一直存在,國民黨多次發動反共高潮。

抗戰勝利後,國共和談破裂,全面内戰爆發。内戰從1946年6月持續到1950年,最終以中國共産黨取得勝利而結束。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

國民黨在内戰中迅速潰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腐敗無能、内部分裂、對自身實力估計過高、在戰略戰術上犯錯誤等。而共産黨則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援。

内戰的結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進而形成了兩岸分治的局面,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今天。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最終赢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這一勝利改變了中國和世界的面貌,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

時隔71年,謝春生重回故土

2008年12月,海峽兩岸實作了"大三通"。謝春生終于等到了回家的機會。這一年,他已經86歲高齡。

盡管旅途遙遠,舟車勞頓,但謝春生還是決定踏上尋親之路。他要回到闊别了71年的故鄉,去尋找思念了一輩子的母親和妹妹。

謝春生的家鄉泰和,位于江西省的大山深處。當年,他就是從這裡被戰火推着,踏上了漫長的流亡之路。如今,故鄉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曾經的泥土小路,如今已經被柏油馬路取代。記憶中的土坯房,也變成了磚瓦樓房。就連當年的老街坊,也多已不在人世。謝春生走在故鄉的街頭,恍如隔世。

謝春生來到了母親和妹妹生活過的老宅。然而,那裡早已人去樓空。鄰居告訴他,母親和妹妹在戰亂中已經去世多年。謝春生悲痛欲絕,他不願相信這個事實。

為了尋找母親和妹妹的下落,謝春生四處打聽,甚至求助于當地政府。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衆人的幫助下,一個奇迹出現了。

15歲少年瞞着母親偷偷參軍,一别71年後重回故土,母子白發相見

原來,謝春生的母親王秀英并沒有去世,而是離開泰和,去了南昌投奔親戚。盡管年事已高,但老人家還健在。得知這個消息,謝春生激動得熱淚盈眶。

謝春生來到南昌,來到母親居住的小區。雖然時隔多年,但母子倆一眼就認出了對方。當年的少年,如今已是白發蒼蒼的老者;而母親,也已是百歲高齡的老人。

"媽,我回來了。"謝春生一把抱住母親,泣不成聲。

王秀英激動得渾身顫抖,她緊緊地握着兒子的手,生怕他再次離去。

"春生,你總算回來了。媽媽找了你一輩子啊。"

原來,這些年來,王秀英從未放棄過尋找謝春生。她四處打聽兒子的消息,甚至還托人去了台灣尋找。然而,她始終沒能找到謝春生的下落。

謝春生也向母親訴說了自己的經曆。原來,當年他随部隊去了台灣,就再也沒能回來。在台灣,他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從未忘記大陸的親人,一直在尋找母親和妹妹的下落。

可惜,天不遂人願。就在母子重逢的第二天,王秀英便撒手人寰,永遠地離開了人世。謝春生伏在母親的靈柩前,悲痛欲絕。

"媽,您放心走吧。兒子會好好活下去的。"

王秀英的葬禮上,謝春生見到了妹妹謝秀花的兒女。原來,妹妹早在幾十年前就去世了。如今,謝家的後代都已成家立業,兒孫滿堂。

望着家族的新生代,謝春生黯然淚下。他想,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盡管家人已經不在,但謝家的血脈還在延續。這片養育了他的土地,也終将記住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