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家祠堂翻新時,我捐了35000元,結果卻被親戚抨擊吐槽

作者:青草漫漫
老家祠堂翻新時,我捐了35000元,結果卻被親戚抨擊吐槽

“噼裡啪啦——”鞭炮聲炸響在老家的小村莊,紅紙屑如雨般灑落,映襯着那座剛翻新的老祠堂,熠熠生輝。這本該是件喜事,可我的心裡卻五味雜陳。一切,還得從那筆35000元的捐款說起。

我叫阿良,是個在大城市打拼的“外漂族”。盡管離鄉多年,對老家那座斑駁的祠堂,那份血脈相連的情結,始終萦繞心頭。聽說村裡決定翻新祠堂,我毫不猶豫地捐出了這筆錢,隻為留住那份鄉土的記憶,也為子孫後代留個念想。然而,未曾想到,這份心意竟成了大家的心頭患。

老家祠堂翻新時,我捐了35000元,結果卻被親戚抨擊吐槽

那天,我帶着妻兒風塵仆仆回到老家,打算親眼見證祠堂煥然一新的時刻。還沒進村口,就遠遠望見大伯站在村頭的老槐樹下,一臉嚴肅地朝我們招手。走近一看,他身後還圍着一群親戚,氣氛凝重得仿佛烏雲壓頂。

“阿良,你過來,大家有話跟你說。”大伯的話音裡透着不滿。

我心頭一緊,硬着頭皮走上前去。二叔率先開了腔:“阿良啊,你在外頭賺了錢,給祠堂捐個35000塊,出手闊綽得很哪!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一下子就把大家夥兒的标準提上去了?”

“就是!”三嬸接過話茬,“你這一捐,别人還怎麼捐?本來各家湊個千把兩千的也就夠了,現在倒好,你這一竿子插到底,讓其他人情何以堪?”

老家祠堂翻新時,我捐了35000元,結果卻被親戚抨擊吐槽

我愣住了,沒想到自己的善舉竟引來如此非議。我試着解釋:“大夥兒誤會了,我隻是想盡一份力,沒想給大家添麻煩。”

“添麻煩?”四叔瞪圓了眼,“你這是顯擺!你是不是覺得咱們這些留在村裡的人窮得叮當響,捐不起錢?”

“四叔,您誤會了,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急得額頭冒汗,試圖平息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

“那你說說,你捐這麼多錢圖啥?”五姑咄咄逼人,“是不是想讓大家記住你的好,以後祠堂裡供奉祖宗,你的名字排前面?”

老家祠堂翻新時,我捐了35000元,結果卻被親戚抨擊吐槽

面對突如其來的指責,我有些愕然,我解釋:“各位長輩,我隻是覺得祠堂是我們李家的根,翻新是件大事,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

姑父陰陽怪氣:“喲,還‘我們李家的根’呢,說得好像你多有家族觀念似的。别以為捐點錢就能買來大家的尊重,我們可不吃這一套。”

我啞口無言,面對親戚們的連珠炮轟,心中的委屈與無奈交織。我不過是想為家鄉做點實事,何曾想過要借此揚名立萬?他們的誤解與抨擊像一把尖刀,刺痛了我那顆拳拳赤子心。

夜幕降臨,我獨自坐在祠堂前的石階上,月光灑在嶄新的青磚黛瓦上,靜谧而莊重。我想起小時候,父親曾帶我來祠堂祭祖,他指着牌位告訴我:“這裡是我們的根,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能忘本。”那一刻,我明白了捐資翻新的初衷,無關炫耀,無關名利,隻是出于對家族血脈、對鄉土文化的深深眷戀。

老家祠堂翻新時,我捐了35000元,結果卻被親戚抨擊吐槽

次日清晨,我決定主動化解這場風波。我找到村裡的長輩們,坦誠道地出心中所想:“各位叔伯嬸娘,我知道你們對我捐款數額有意見。其實,我隻是想為祠堂翻新出一份力,讓咱們的根得以延續。如果我的行為給大家造成了困擾,我願意道歉。”

大伯抽了口旱煙,緩緩開口:“阿良,我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但你要明白,農村人講究個‘一碗水端平’,你這一捐,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讓其他人壓力山大。你能不能換個方式,比如以匿名形式捐款,或者将這筆錢用于改善村裡的公共設施,讓大家都能受益?”

老家祠堂翻新時,我捐了35000元,結果卻被親戚抨擊吐槽

我恍然大悟,原來症結在于我忽視了鄉村的人情世故與公平觀念。于是,我接受了大伯的建議,将捐款匿名,并提議剩餘款項用于修建村裡的健身廣場和圖書室,得到了衆人的贊同。

風波過後,祠堂翻新順利進行,村裡的公共設施也逐漸完善。再回老家時,我看到了村民們在新健身廣場上鍛煉的身影,孩子們在圖書室裡專注閱讀的神情。

雖然我的名字沒有镌刻在祠堂的功德碑上,但看到鄉親們實實在在的笑容,我知道,這份心意已經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整理:青草漫漫 故事來源:李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