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為何最後還能葬于明十三陵?

作者:單純葡萄【實時關注】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崇祯皇帝朱由檢萬般無奈,最終自缢身亡,享年三十四歲,而大明朝也由此宣告滅亡。

崇祯帝倒是解脫了,但此時正值多事之秋,誰又能顧得上一個亡國之君怎麼安葬呢?

但最終,崇祯帝還是被安葬在皇陵當中,沒有抛屍荒野,而讓崇祯帝保留最後這份尊嚴的,正是将他逼得上吊的李自成。

隻不過,李自成辦這件事,着實辦得不敞亮。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為何最後還能葬于明十三陵?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李自成的大順軍在當天清晨,自彰義門殺入紫禁城内城,那麼,此時的崇祯帝朱由檢在哪裡呢?

他正騎着快馬,手持三眼槍,帶着十幾個太監,往東華門方向逃去。

本想突圍的朱由檢,卻在東華門前被起義軍的亂箭給擋了回來,無奈之下,他又調轉馬頭,奔向朝陽門,結果,駐守在這裡的成國公朱純臣裝聾作啞,拒不開門。

這下,朱由檢算是沒轍了,心灰意冷之際,身旁的太監說不如到安定門去試一試,說不定有機會。

朱由檢想了想,也隻得如此,總比困死在這裡強,一群人調轉馬頭,又匆忙趕往安定門,但讓朱由檢沒想到的是,安定門斷送了他所有的希望。

倒不是安定門這裡有起義軍,相反,這裡一個人影都沒有,但是城門緊鎖,太監用斧子砍了數次,依舊沒能劈開。

與此同時,天色也越來越亮,如果再這麼耗下去,很快就會被起義軍發現。

這一刻,崇祯帝才算是體會到什麼叫做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了,即使他貴為皇帝,但還是被困在城牆内,不能脫身。

隻能回皇宮了,最起碼那裡還算安全一些。

回到皇宮裡,崇祯帝坐在地上長籲短歎,而在地闆上,還有昨晚他刺死自己妃子、女兒時,留下來的血迹。

一切的一切,都讓崇祯帝感到幾近崩潰,而當他敲響殿前的大鐘,試圖召集大臣時,沒有一個人來的情形,則讓他徹底絕望。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為何最後還能葬于明十三陵?

失魂落魄之下,崇祯帝跌跌撞撞地往後山走去,原先跟着他的太監早就跑光了,隻剩下伺候他多年的王承恩。

就這樣,君臣二人互相扶持着,來到了後山,站在山上,崇祯帝依稀能聽到皇宮方向傳來的喊殺聲,也隐約能看到大殿前面亂哄哄的起義軍

此情此景,讓他明白,大明,真的完了。

怪誰呢?登基十八年來,崇祯帝稱得上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每日裡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挽救這潰敗的局勢。

而為了節約開支,省出更多軍費,皇宮裡已經好幾年沒舉行過大型宴會了。

但即使是這樣,還是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大明朝兩百多年的基業,如今,眼看就要亡了,即使他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緻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祯帝

留下遺書後,崇祯帝自缢身亡,而一旁的大太監王承恩,也在對面尋了一棵樹,吊死在他自小看大的崇祯帝跟前。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為何最後還能葬于明十三陵?

三尺白绫,崇祯帝就此算是解脫了,但在紫禁城裡,李自成的起義軍還在燒殺搶掠之中。

剛進入内城時,由于找不到崇祯帝的下落,讓李自成十分着急,如果讓崇祯帝逃了,那麼就會十分麻煩,是以,他一遍一遍地下令,讓士兵去尋找崇祯帝。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同時,他還傳令,如果有誰發現并交出崇祯帝,不僅賞金萬兩,還可以封侯,如果藏匿的話,直接誅殺全家。

直到三日後,才有一隊士兵,在後山發現了已經斷氣多時的崇祯帝,報告李自成後,崇祯帝的屍身,也被拖到了東華門外。

同時,早已自缢身亡的周皇後,其屍身也被放在了丈夫崇祯帝身邊。

崇祯帝身亡的消息傳出後,讓明朝的官員都大吃一驚,襄城伯李國桢一路走一路哭,來到朱由檢的屍首前時,更是頓足捶胸,哭得幾乎背過氣去。

之後,他被帶到李自成面前,面對闖王,他更是“以頭觸階,血流被面”,讓李自成對此十分感慨。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為何最後還能葬于明十三陵?

而在李自成提出招降他的要求時,李國桢表示,隻要李自成答應不去破壞明帝王皇陵,并将崇祯帝以天子之禮安葬,他便投降。

對于這個要求,李自成一一表示同意,就這樣,崇祯帝和周皇後的身後事,算是有了着落。

隻不過,李自成答應歸答應,葬禮的大小事宜以及各類開銷,這些他卻并不負責,更被說讓他出錢安葬崇祯帝了,所有的一切,都得明朝官員自己想辦法。

這就是為何說李自成辦事不敞亮的原因,他之是以答應安葬崇祯帝,就是為了拉攏明朝官員,以此來收買人心,進而顯示他的“仁愛”之心,但答應後又不出錢,就顯得着實有些小家子氣。

假如他能将崇祯帝風風光光的大葬,想必那些官員們,也會對他感恩戴德,可惜,他沒有這麼做。

最終,還是昌平州吏趙一桂,求爺爺告奶奶地找到地方上的富戶進行募捐,才勉強湊了些銀子,來安葬崇祯帝。

而在安葬時,還是有不少麻煩事,首先崇祯帝活着的時候,并沒有修建自己的陵墓,是以,隻能将他葬在田貴妃的墓中。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為何最後還能葬于明十三陵?

其次,崇祯帝入殓時,由于倉促,再加上銀子短缺,是以有棺無椁,重新做也不現實,最後,還是主事許作梅出了個主意,将田貴妃的棺材從棺椁裡取出來,将崇祯帝的棺材放了進去。

幾番折騰後,崇祯帝最終埋進了田貴妃的墓中,根據史料記載,為了合乎傳統,在下葬時,崇祯帝的棺材放在墓室正中,田貴妃則在左側,周皇後安置在右側,安放完畢後,這才關閉墓室石門,填平入口處的隧道。

之後,趙一貴又捐出了部分銀子,組織人在陵墓周圍修築了五尺高的圍牆,進行了簡單的祭拜,這才算是将崇祯帝入土為安。

雖說葬事寒酸至極,但總比棄屍荒野強得多,也算是讓崇祯帝保留了最後的一份尊嚴。

根據統計,崇祯帝整個葬禮,滿打滿算共花費了白銀兩百三十三兩,其中絕大部分,均來自于趙一桂等官員以及昌平附近的富戶捐贈,除此之外,明朝一些一些曾深受皇恩的進階官員,對崇祯帝如何安葬,安葬費用從何而來,完全是不聞不問,甚至避之不及,至于讓他們出錢,更是想都别想。

是不是他們很窮沒有錢?還真不是,李自成随便一吓唬,就乖乖地大把掏銀子。

比如内閣首輔魏藻德,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祯帝曾向他請教有何退敵良策,此人卻三緘其口,默不作聲,氣得崇祯帝當場發怒,但他依舊是一聲不吭。

城破後,魏藻德被抓到李自成面前,面對李自成質問他身為内閣首輔,為何不随舊主(指崇祯帝)一起以死殉國,魏藻德大言不慚的說了一句讓李自成都感到無恥的話。

“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準備效力新朝廷,怎麼可能敢死。)---魏藻德

就是這麼一位高官厚祿的内閣首輔,在得知崇祯帝自缢後,閉門不出,絲毫不為所動,若是他沒錢倒也罷了,但在大将劉宗敏的脅迫下,乖乖的交出了數萬兩白銀。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為何最後還能葬于明十三陵?

還有武英殿大學士陳演,在崇祯活着的時候,對他頗為信任,先後讓他擔任禮部左侍郎、戶部尚書等要職,但此人不僅才質平庸,還大肆打擊他人,欺瞞崇祯。

尤其在李自成攻打山西時,崇祯帝曾想調吳三桂去抵抗李自成,整個朝堂的人都同意,唯獨陳赓反對,最終導緻調兵未成,錯失了戰機。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陳演十分主動,向起義軍交出四萬兩白銀“助饷”,但最終還是被劉宗敏格殺。

類似于這樣的事情,在明朝滅亡時的京城裡,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不少曾經的明朝官員,主動或者被動地向李自成上繳着大量的白銀,根據史料記載,李自成在京城的那段時間裡,共搜刮出白銀七千多萬兩,其他的各類珠寶更是不計其數。

而在不久前,崇祯帝曾多次哀求這些人,讓他們捐出一部分銀子,來貼補軍費,但響應者寥寥無幾,就連崇祯帝的老丈人周奎,為了少捐點,居然跑到宮裡,找到女兒周皇後大鬧,直到周皇後拿出自己的積蓄給他,方才罷休。

但在安葬崇祯帝和周皇後時,這些曾經的大明進階官員,一個個消失得無影無蹤,對安葬崇祯帝一事不聞不問,唯恐自己受到牽連,影響了日後前途。

最終,還是小官吏趙一桂,傾其所有,才算是将崇祯帝下葬。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為何最後還能葬于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