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作者:張三姐愛生活

從航天到新能源汽車,再到如今的衛星導航系統,美國似乎對中國取得的任何科技成就都充滿了警惕和忌憚。

這次輪到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系統,美國又開始大張旗鼓地表達所謂的“擔憂”和“警告”。

究竟是什麼讓這個“世界老大”如此忌憚中國的“北鬥”系統?又是什麼促使中國非要發展這樣一套獨立的導航系統?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中國“北鬥”系統為何讓美國如此忌憚?

每當中國有了一項新的科技成就,總能引發美國的高度關注和不安。這一次輪到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系統,美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警告”和指責。究竟是什麼讓這個自诩“世界老大”的國家如此忌憚“北鬥”系統呢?

首先我們得看看“北鬥”系統究竟有哪些優勢,才會引發美國的如此重視。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據悉,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已經擁有35顆衛星,覆寫全球,而美國的GPS系統隻有31顆。不僅如此,“北鬥”的監測站密度也遠遠超過了GPS,高達數千個,而GPS系統僅有幾百個。這意味着,“北鬥”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定位服務,在一些地區甚至優于GPS。

對于一個一直試圖維護自身GPS系統壟斷地位的美國來說,面對“北鬥”系統的崛起,難免會感到焦慮和危機感。

因為一旦“北鬥”真的取代了GPS,成為全球主導的導航系統,美國就将失去在這一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地位。而這對于一直自認為“世界警察”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也正是因為對“北鬥”系統的忌憚,美國國家空間定位、導航和授時咨詢委員會才會毫不客氣地發出所謂的“警告”,聲稱“北鬥”系統已經“超越”了GPS,美國必須想辦法重新奪回主導權。這無疑是一種赤裸裸的霸權思維,美國似乎認為,全球導航系統非美國莫屬,任何挑戰都是對其“霸權”的威脅。

美國實在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偏偏是中國的“北鬥”系統會如此迅速地崛起,并開始挑戰GPS的地位?

難道不是因為美國長期以來的傲慢和自負,讓它忽視了其他國家的需求和訴求嗎?或許是時候美國學會謙遜一點,睜開眼看看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了。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為何中國必須發展自主導航系統?

我們不難發現,美國之是以如此警惕和忌憚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根源其實在于多年來美國對全球GPS系統的壟斷和操縱。作為這一系統的掌控者,美國多次利用GPS對其他國家進行威脅和要挾,試圖維護自身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比如在台海危機期間,美國就曾經試圖通過關閉GPS系統對我們進行施壓。

這無疑是一種赤裸裸的霸權行為,美國公然利用自己掌控的全球性技術資源,來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對于一個主權國家來說,必須有一套獨立的導航系統來確定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這是理所當然的。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當年中國也曾經一度相信美國所謂的“商業信譽”,以為可以依賴GPS系統來滿足自身的基本需求。

但現實往往殘酷,美國人對待銀河号貨輪時的做法,讓中國人清楚地認識到,僅僅依賴别人的技術資源是多麼的不安全和脆弱。

于是中國決定自主研發一套更加可靠的導航系統。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我們先是試圖與歐洲的“伽利略”項目進行合作,但換來的卻隻有白眼和糊弄。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走自主創新的決心,不能再被美歐國家的“技術壟斷”所牽制。

最終,“北鬥”系統應運而生,成為中國獨立自主的導航技術。

這不僅滿足了自身的國家安全需求,也為許多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更加公平、便捷的選擇。因為我們深知,在美國GPS的壟斷下,許多開發中國家很難享受到優質的導航服務,往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美國“雙标”與“霸權”下的“北鬥”發展

美國對中國“北鬥”系統的所謂“擔憂”和“警告”,不過是又一次展現了其霸權思維和雙重标準。作為一個自認為“世界警察”的國家,美國一直試圖維護自己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卻常常對待不同國家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

衆所周知,在美國的GPS系統壟斷下,許多開發中國家一直難以享受到優質的導航服務,要麼是高昂的使用費用,要麼是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

但是當中國憑借自身的研發能力,打造出一個更加公平便捷的“北鬥”系統時,美國卻開始大張旗鼓地表示“擔憂”。這不能不讓人感到荒謬和諷刺。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難道在美國眼裡,隻有發達國家才有權利擁有優秀的科技成果,開發中國家就應該永遠處于被動的位置,任由大國們霸占和壟斷嗎?這無疑是一種赤裸裸的雙重标準,充滿了強權思維。

中國通過“北鬥”系統的發展,正在為更多的開發中國家提供一個更加公平和便利的選擇。

我們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美國的技術壟斷,而是努力實作自主創新,最終為全球使用者帶來更優質的導航服務。這正是中國崛起的一個縮影,也是我們擺脫“被壓榨”地位的一種表現。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有人或許會說,中國這樣做無疑也會威脅到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但我想告訴這些人的是,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沒有哪個國家有資格獨霸全球。如果美國真的執迷于自己的“霸權思維”,隻會讓自己越陷越深,最終被時代的車輪所抛棄。

相反,如果美國能夠學會謙遜一些,睜開眼去欣賞這個五彩斑斓的世界,認真傾聽其他國家的訴求,或許就能找到一種新的合作模式,共同推進人類科技事業的發展。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隻有這樣,美國才能真正保住自己的全球地位,而不是執迷于虛無缥缈的“霸權”夢想。

美國對“北鬥”的新指責

在美國的眼中,似乎隻要是中國取得的任何科技成就,都會引發其巨大的警惕和不安。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當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超越了美國主導的GPS系統時,美國就迫不及待地發出了所謂的“警告”。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這其實暴露了美國的一種本質性焦慮。

一方面,它害怕看到中國在更多領域超越自己,威脅到其在全球技術格局中的主導地位。而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難以阻擋中國科技力量的快速崛起。

歸根到底,美國對中國科技實力的警惕,源自于它一直依賴于自身的技術優勢來維護其全球霸權地位。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而随着中國不斷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關鍵領域超越美國,美國的這種“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但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美國對“北鬥”系統的這些指責,隻不過是它虛有其表的“危機感”罷了。因為事實上,中國的科技實力早已不僅僅局限于“北鬥”這一個系統,而是遍及衆多領域。

​美國對中國“北鬥”的指責:霸權思維與現實挑戰的碰撞

比如在 5G 通信、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上,中國的實力都已經遠遠領先于美國。是以我們完全可以預見,未來美國對中國的警告和指責将會越來越頻繁,但這隻是它難以接受中國崛起的一種表現罷了。

真正的問題在于,美國是否能夠擺脫固有的思維定式,真正接受一個多極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

如果它執迷于自己的“霸權夢”,試圖繼續壓制中國的發展,那麼它最終隻會将自己越推越遠。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我會創作更好的文章。如果你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讨論,感謝你們的觀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