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作者:籃球技巧教學技巧君

卡特走過了漫長的河,終于敲開名人堂的大門。但是在中文網際網路,質疑聲不絕于耳,早就淹沒了卡特球迷聲嘶力竭的"VC,you deserve it"。

被質疑早在預料之中,因為幾年前,卡特的老表麥迪在入選名人堂的時候,就已經被球迷涮了個夠嗆,均稱他榮譽單薄且帶隊成績差,拉低了名人堂的門檻。

如今卡特也要面對同樣的苛責,假如将來卡梅隆-安東尼入選,也大機率無法免此一遭。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如大家所知,這三位都沒有冠軍傍身,且沒有過硬的榮譽,是以在唯冠軍論或者成績論的激憤球迷看來,麥迪和卡特,這對難兄難弟,何德何能可以進入籃球最高殿堂?

NBA名人堂的門檻何在?在他們看來,唯有嚴格和嚴苛,才能保證權威性和公信力,否則太過兒戲,成何體統?

競技體育不看成績看什麼?運動員本來就要用成績說話。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喬丹、伯德、魔術師這些擁有籃球世界所有榮譽的天子驕子不用多說,他們在金字塔尖跳舞,進入名人堂水到渠成;

馬龍、巴克利、斯托克頓、艾弗森、納什這些擁有除了總冠軍外的所有榮譽的無冕之王也不必多說,他們也已經向世界充分的證明了自己多麼的優秀,進入名人堂理所當然。

和以上列舉的球員比,麥迪和卡特的榮譽确實差點意思。沒有總冠軍是他倆的硬傷。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麥迪除了7屆全明星、最快進步球員獎、得分王、兩次一陣、三次二陣、兩次三陣之外,再沒拿的出手特有分量的獎項。

卡特的榮譽單上有1次二陣,1次三陣,8次進入全明星,比較值得說道的是得分曆史排第21位。

我們當然知道得到以上榮譽并不容易,他們也具備很高水準,但參考過往NBA名人堂的标準,他們确實很尴尬地處于"高不成低不就"那一批。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可憐麥迪永遠是首當其沖的那一個。

他倆但凡有一個MVP加持,哪怕全明星MVP,或退而求其次加個助攻王、搶斷王,甚至哪怕在一防二防上能有點斬獲;對此不滿的人也不敢這麼肆無忌憚地叫嚣了。

換句話說,他們取得的榮譽還沒足夠有說服力,不信你看,和卡特一同入選的比盧普斯也就進過5次全明星,一陣一防都沒進過,但抱歉,他有總冠軍戒指和FMVP獎杯。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更離譜的還有一些角色球員,抱大腿混得冠軍,便立刻增加了進入名人堂的砝碼,比如76人名宿奇克斯等等。

世界就是這麼殘酷,讓質疑者閉嘴,一枚戒指就夠了。

公允地講,曆史上進入名人堂的球星裡頭,麥迪卡特絕不是最好的,但也絕不是最差的,說他們拉低了名人堂門檻,對他們而言确實是無妄之災。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和他們同類型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克裡斯韋伯、英格利什、伯納德金、克裡斯穆林、雷吉米勒,單以榮譽(獎項)論,未必赢得過麥迪,但他們進入名人堂時,為什麼就能免遭球迷的口水呢?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大家都知道的,厚古薄今的球迷不在少數,最重要的是因為上面列舉的幾位都曾在季後賽走得比麥迪更遠——

克裡斯韋伯在2002年打到西決,且公認那年國王輸給湖人是因為黑哨,是以韋伯本來是有機會進入總決賽争取冠軍的。

雷吉米勒東決常客,還打過總決賽,更重要的是他在90年代和喬丹對抗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了,戲劇性和故事性拉滿。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黃金左手克裡斯穆林在勇士時期,季後賽成績也是慘不忍睹,得虧後期去了步行者,給米勒作配,才把自己季後賽履曆搞得好看一些。

英格曆什是當年掘金純粹的得分手,拿過一次得分王,但打過西決,且是肱股之臣。

伯納德金厲害固然厲害,但職業生涯也就進過一次季後賽二輪。

麥迪虧就虧在季後賽戰績上,衆所周知,以他當老大的球隊沒進過季後賽第二輪。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是以,榮譽單薄加季後賽戰績差,進入名人堂,球迷肯定不大買賬。按這個邏輯推論,卡特的境遇自然比麥迪好不了一點。

得承認卡特的扣籃觀賞性強,是NBA曆史獨一檔的存在,但無法構成入選名人堂的必要條件,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大學錄取隻看你聯考分數,即便你字也得好看到賽過王羲之的水準,分數不夠也無濟于事。

盡管近年來,名人堂标準略有松動,但大方向還是在的,否則太過離譜,畢竟扣籃大賽純粹娛樂性質的表演,實戰裡管你扣得好賴都是兩分。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那麼,追根究源,名人堂到底有沒有硬性入選标準?

實際上,那是一條非常玄妙的線,既無法量化,也無法刻度化,而且大家都明白的,但凡摻雜個人意志的評選機制肯定無法做到客觀公正,所有評比排名莫不如此,比如75

大就争議不斷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名人堂在成立之初,規定凡是為籃球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無論性别年齡國籍膚色種族都有進入名人堂的資格,但球員退役後3年,教練須執教至少25年才有提名資格。

獲提名之後,名人堂7人初審小組中至少5人同意,才可以進入複審程式,稽核材料涵蓋了球員或者教練球場内外的所有表現,此外還附有7人初審小組的書面意見。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複審階段有24名成員,他們會定期或者不定期讨論初審名單,至少18人通過,被提名者才能入選,當然,落選者可以申請下一年的競争,條件不夠優越者,多年陪跑的也大有人在。

是以,麥迪、卡特的入選,也是委員會審慎決議的成熟結果。但是球迷們很難知曉其中的複雜流程以及評選時的參考依據。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要說嚴格,早期的名人堂委員會确實要比現在嚴格多了,在六七十年代,幾乎每屆隻有一名NBA或者ABA球員入選,甚至嚴格到不符合條件者甯可淘汰也不将就,導緻有時候入選者數量極少。

比如1963年總共隻有3人入選,1966年和1969年甚至隻有兩人,創下曆史入選人數最低紀錄。

而且最重要的是,對入選的NBA球員要求也極高,那就是必須必須必須是冠軍獲得者,從1959年喬治麥肯到1982年的威利斯裡德、弗蘭克拉姆塞、斯萊特馬丁、哈爾格裡爾;

這24年間的25位NBA球星全部都擁有至少一枚戒指,其中不乏王中之王——鮑勃庫西6枚,弗蘭克拉姆塞7次,比爾拉塞爾11枚。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但是到了1983年,入選的NBA球員裡混入了一個叫傑克特懷曼的白人球員,他兩手空空,榮譽廖廖,拿現在的标準,噴子們絕對會一擁而上,把他罵成篩子,給他扣"拉低名人堂門檻"的帽子。

且慢,先别急着罵,名人堂固然苛刻,但并不是一點人情味不講,按道理說,傑克特懷曼肯定是不符合入選資格的,因為他職業生涯除了6次全明星兩次2陣外再無斬獲,但他是個好人;

NBA球員莫裡斯-斯托克斯因為腦震蕩癱瘓,傑克特懷曼盡顯大愛,無私求助的故事令無數人感動。

是以入選名人堂是對他天使般的善行的最佳褒獎。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可是到了1985年,入選的兩名NBA球員都沒有冠軍戒指,一位是艾爾切爾維,他是NBA初期錫拉丘茲民族隊的元老,以及在nbl時期榮譽滿滿,可以說是NBA早期的無冕之王;

另一位是内特瑟蒙德,這位1963年的探花中鋒最後竟然成了防守型藍領,拿過兩次一防三次二防,但他奉獻過"裡奇菲爾德奇迹,打過總決賽,但均遺憾出局。

看到這,大家都應該能看出一點端倪來,雖然瑟蒙德榮譽與成績都說得過去,但要知道從早期的必須是冠軍成員到八十年代忽然變成瑟蒙德式入選者,這個标準的落差相對而言還是大了些。

好在瑟蒙德沒趕上網絡年代,否則也無法逃脫一場場靈魂拷問。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到了1992年更離譜,兩位入選的NBA球員鮑勃尼爾和康尼霍林斯沒有冠軍戒指就不提了,在榮譽上和季後賽成績上均雙輸,甚至和麥迪卡特也無法相比;

說他們二位拉低了名人堂門檻絲毫不冤枉,但這些很快淹沒在曆史的故紙堆裡,無人問津,更無人計較了。

但再往後,名人堂的标準有所松動已經是不争的事實,而且越發表現出對榮譽不夠豐富的球員裡頭的防守好手更加青睐的奇怪傾向。

比如上文提到的奇克斯雖然有冠軍加持,但他有4次一防和1次二防;

他的隊友博比瓊斯更是8次1防和1次二防,還有蒙克利夫,沒有冠軍,但有兩座DPOY和四次1防,後期的本華萊士更不用說了。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綜合來說,進入名人堂,即便沒有冠軍在手,但也必須擁有足分量的、有價值的、足以令人震懾得住的、一錘定音式的加分項。

麥迪和卡特固然優秀,但相對而言,還不夠頂尖,還不夠極緻,留給人們诟病(就是挑刺兒和找茬兒)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是以他們能進名人堂,無論是榮譽還是戰績上看,二人均有商榷的空間。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從影響力這方面考慮,還是出于情懷方面的考量,他們又确确實實并結結實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恩?卡特不配進名人堂?

實際上名人堂一直就不是硬邦邦的鐵闆一塊,盡管它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放在曆史的程序裡,多一點人文性的東西未嘗不是好事。

是以,卡特入選,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