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作者:墨子翟的日記
“得馬上走,明兒就來不及了。”

在《康熙王朝》中,烏思道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了,他非常有智慧和謀略,是雍正身邊的一名優秀“秘書”。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後來烏思道離開皇宮,來到了田文鏡的住處。

而讓人疑惑的是,烏思道在離開田文鏡處的時候,卻表現地非常着急,一刻也不能多待。

那麼他到底在怕什麼?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烏思道的傳奇人生

烏思道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但他熱愛學習、不思進取,始終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但他的仕途之路是不順的,多次科舉考試都沒能上榜。

是以說,科考這條路對烏思道來說是行不通的,當然并不是他實力的問題,而是背後有人在搞鬼,那些考官隻能看到錢,管你有沒有天資,隻要是錢到位了,什麼都好說。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無奈之下,他換了一條路,既然科考不成,那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吧,便做起了參謀、輔助人員。

烏思道本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有智慧、有謀略,還非常會說話,就這樣得到了很多達官貴人的青睐和信任。

慢慢地,烏思道的名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都來找他幫忙,每次他也都能輕松應對。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在這期間,他的名聲也傳到了朝堂重臣田文鏡的耳朵裡。

當時田文鏡正在因為隆科多的事情而頭疼,便找到烏思道,想要他給自己出出主意。

隆科多可是雍正身邊的大紅人,深受雍正的重視和重用,想要彈劾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但隆科多居于高位卻不做正事,果然一有錢就開始變壞了,他開始變得狂妄自大,仿佛所有的好處都是他應得的,更過分的是他還被着雍正A錢受賄。

雍正可是非常重視勤儉節約的,是以對于隆科多的這種行為,他是非常厭惡和不滿的。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雍正作為高高在上的皇帝,并不是什麼事情都不知道,得知了隆科多的這些行為之後,他也有意地削弱和打壓了隆科多的勢力。

烏思道就是鑒于雍正這樣的行為,再結合雍正曾經對年羹堯的做法,他大膽地建議田文鏡直接上奏折彈劾隆科多,還給了他一封自己已經拟好的奏章。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這封奏章的内容直接說到了雍正的心中所想,不得不說,烏思道是真的有實力,他非常善于猜透人心,是一個為朝廷做事的好苗子。

正是這件事,讓他直接得到了雍正的青睐,田文鏡也因為烏思道而得到了重用,成為了河南山東的總督。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烏思道的重用之路

其實烏思道的人生之路并不順暢,經曆了很多的坎坷。

當時在得知自己落榜的真實原因之後,不甘心的他就直接寫下了自己心中的不滿,并傳揚在了整個京城,全是些罵考官的話。

因為這件事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是以當時在位的康熙直接龍顔大怒,進行了整改。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而烏思道也因為這件事受到了牽連,他在諷刺考官的同時,也帶上了一些其他的怨言,是以而遭到了降罪。

從那之後,他就過上了漂泊的生活,居無定所的他一直到孝莊太後離世才得以安定下來。

一直到四阿哥胤禛登基之後,烏思道也得到了雍正的青睐,一直跟在了雍正身邊做事,并漸漸地成了他身邊的大紅人。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其實早在科舉事件的時候,雍正就已經注意起了烏思道,認為他非常有才華。

包括在後來的九子奪嫡中,雍正能夠順利登基也有一部分的功勞是來自于烏思道的。

是以烏思道知道雍正很多的事。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烏思道可以說是田文靜身邊的軍師,經常幫他出謀劃策,兩人的關系也越來越近。

是以在後來烏思道在放棄官場生活想要退隐的時候,他就去投奔了好友田文鏡。

因為作為皇上身邊的紅人,除了會受到很好的待遇,也會随時面臨着被滅口的危險。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烏思道跟随雍正的這十幾年裡,可以說是已經完全摸透了雍正,甚至光是看雍正一個表情,就能猜到他在想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怎麼會不忌憚他呢?

這個時候,雍正就生出了對他滅口的想法,因為知道自己越多的就會越危險。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烏思道的“隐居”計劃

烏思道本就是“軍師”出身,是以在俘獲人心這件事上很有經驗。

在面對雍正的“變心”,烏思道為了活命,開始了各種“洗腦”,讓雍正知道自己隻是一個沒有什麼用處的人,要是真的自己說出了什麼不利于雍正的話,外界也隻會去怨他,而不是雍正。

同時又在這期間說了不少雍正的好話,字裡行間都是在誇他。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還表示,如果要是殺他的話,還不如自己直接自殺,雖然自己死了,但會讓康熙背上殺害功臣的罪名,真是得不償失。

一番話下來,烏思道淚流滿面,如此真心的場面,成功說服了雍正,讓雍正深信不疑,同意了他歸隐家鄉的想法。

就這樣,烏思道順利并安全地搬出了皇宮,來到了田文鏡處。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本以為自己就這樣擺脫了朝廷的一切,沒想到雍正還是不放心他,給他派了一個女子跟随着一起去了。

說是為了照顧他,其實就是想要找個人監視他。

後來烏思道在田文鏡這裡幫他做了不少事,但他隻是在做事的時候精神,其他時間都無所事事,整日什麼也不幹。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而他所做的這麼多事情,就是在為自己的“退隐”做準備。

烏思道實在是不想再接觸有關于朝廷的事情了,因為知道的越多,對他也越不利,但想要成功實作自己的心願,他必須找到一個機會。

是以他就把目光放在了田文鏡的身上。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他一天天的頹廢和無所事事成功引起了田文靜的厭煩,最過分的是,烏思道還總是無理取鬧,最後從田文鏡手上成功“騙走了”他所有的庫銀五千兩。

這下,田文鏡再也忍受不了了,直接說出了趕他走的話。

這不直接順了烏思道的心,他趕緊接上話:“東翁,這可是你讓我走的啊。”便趕忙回去收拾了東西,隻留下田文鏡一人在原地摸不着頭腦。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烏思道當即回去就讓如月立馬收拾東西走,一天都不能等。

他如此着急就是因為雍正快要來了,他就是在躲雍正,還順帶把田文鏡拉下了水。

因為一旦和雍正見了面,就很有可能被重新召回朝廷,萬一惹火上身就有可能直接被處死。

再看《雍正王朝》:才明白邬思道離開田文鏡處時,為何會那麼着急

不得不說,烏思道确實是有頭腦,成功玩了雍正和田文鏡一把。

好在雍正最後沒有刁難他,随他安享晚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