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作者:愛濟南新聞用戶端

12日下午,海關總署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外貿資料。一季度大陸貨物貿易規模創曆史同期新高,超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這是如何做到的?從最新資料看,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海關總署如何回應所謂“産能過剩”的言論?

民企進出口超“半壁江山” 且增長10.7%

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曆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那麼誰才是中國外貿的“強引擎”呢?從海關總署公布的一季度資料來看,連續5年擔當大陸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再次交上了亮眼成績。一季度,大陸民營企業進出口5.53萬億元,增長10.7%,占進出口總值的54.3%。

近日,一批價值超6000萬元的光伏産品,揚帆出海運往歐洲。作為全球光伏行業的領跑者,四川這家民營光伏企業已連續7年保持出貨量行業領先地位,今年一季度,企業不僅與南非企業簽署采購協定,助力南非電力建設,還同時釋出了一款全新元件産品,憑借卓越的設計和技術,吸引了全球市場的目光。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術官 邢國強:海外市場對于光伏産品的需求在今年依舊保持火熱,今年第一季度,我們公司海外訂單簽約量便超過了1GW,相比去年同期實作了翻倍增長。我們新推出了全新的TNC-G12系列,将元件功率提升到了700W以上,這種高功率高效率的産品精準滿足了海外大型地面電站對經濟性的迫切追求。

近年來,民營經濟成績斐然,進出口規模屢創新高。不僅如此,民營企業還成為引領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是大陸高技術産品最大的進出口主體,為外貿領域新質生産力的加快孕育、積厚成勢作出重要貢獻。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民營企業在開拓市場方面敢闖敢拼,把生意做到了五洲四海、全球各地,遠到地球最南邊的智利、最北邊的挪威,近到家門口的東南亞各國,都跟大陸民營企業有着緊密的貿易聯系。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 呂大良:從經營主體的數量上看,每10家有進出口記錄的企業中,差不多有9家就是民營企業。從增速看,民營企業的出口、進口增速分别快于整體4.8個、7.8個百分點,進出口規模占大陸進出口總值的比重54.3%,穩外貿的主體地位持續在鞏固。

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再加速

從貿易夥伴來看,今年一季度,大陸與主要貿易夥伴外貿進出口保持增長勢頭,大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5.5%,占進出口總值的47.4%。區域合作緊密、多元共進的國際市場布局繼續優化。

這兩天,山東這家機械裝置企業正在加緊生産即将出口歐洲的智能噴砂裝置,這是企業自主研發的大型智能機器人首次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山東開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吳成民:今年以來,我們在濱州海關的幫助和大力支援下,主動地走出了國門,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接連并購了4家海外公司,實作了與國外主要競争對手的産值追趕和技術追齊。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大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4.82萬億元,增長5.5%,占進出口總值的47.4%,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1.6萬億元,增長6.4%。同期,對歐盟、美國、南韓和日本分别進出口1.27萬億元、1.07萬億元、5354.8億元、5182億元,合計占33.4%。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從進口看,“中國市場”繼續為各國帶來發展機遇。中東的原油、中亞的天然氣、南美的金屬礦砂,共建國家的各種優勢大宗商品出口至大陸。

從出口看,“中國制造”持續為各國提供穩定供給。中國加大與共建國家産業合作,出口電子資訊、儀器儀表、高端裝備等高技術類中間品均實作兩位數增長,為相關國家産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提供支撐。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海關總署副署長 王令浚:今年一季度僅僅3個月,海關總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11份合作檔案,其中涉農食産品準入9份、機制性合作檔案2份。

大陸與其他金磚國家貿易往來日益緊密

12日公布的一季度外貿成績中,還有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大陸與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往來。自2009年金磚國家上司人會晤以來,大陸與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4國的進出口值由2009年的9602.1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32萬億元,年均增長11.3%。今年開始,金磚合作機制邁入新階段,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大陸與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往來更加緊密。

眼下正是籽仁類農産品的出口旺季,海關關員正在巴彥淖爾市這家食品企業裡,對一批出口伊朗的葵花籽進行屬地查檢。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聶長成:開春以來,我們通過出海展銷和線上推介的方式,接二連三地搶回來自土耳其、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家的5000噸葵花籽訂單。

巴彥淖爾市是“蒙字号”農産品出海的“領頭雁”,出口額占内蒙古農産品出口總額的七成以上。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烏拉特海關監管四科科員 周麗麗:我們創新屬地查檢業務模式,推廣跨境電商出口業态,培育企業公共海外倉,用足用好RCEP協定原産地享惠政策,為農産品通關按下“快進鍵”。一季度,巴彥淖爾市進出口農産品23億元,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0億元,再次創曆史同期新高。

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大陸對其他9個金磚國家進出口1.49萬億元,增長11.3%,占大陸進出口總值的14.7%。大陸與其他金磚國家各領域合作互補性強,進出口各有特色。

創曆史同期新高 超10萬億元!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 呂大良: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最新預測顯示,2024年開發中國家貨物和服務貿易量将增長4.5%,高于全球3.3%的整體增速,金磚國家作為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的代表,有望成為目前全球經濟複蘇和貿易發展的“加速器”。

超10萬億!誰是中國外貿“強引擎”?

從12日公布的資料來看,一季度大陸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0.7%,占進出口總值的54.3%,半壁江山名副其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5.5%,占進出口總值的47.4%;從2009年開始,大陸與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4個金磚國家的進出口值,年均增長11.3%。

民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金磚國家,他們為何會成為中國外貿“強引擎”?來聽複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沈國兵的解讀。

複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經濟學院教授 沈國兵:第一個我認為中國政策層面在積極商簽多邊貿易和雙邊的貿易協定,我們統稱為高标準的貿易協定。我認為這些高标準的貿易協定成為推動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主要表現在了“一帶一路”國家和跟我們商簽的RCEP國家的外貿,出口進口都有所上升。比如“一帶一路”國家增長了5.5%,占到我們外貿總47.4%。

第二就是市場主體活力層面表現非常明顯,主要表現在民營企業。中國民營企業充分熟悉了全球的營商環境,具備了靠市場敏銳力捕捉市場,具有開拓市場精神和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是以中國民營企業成為推動中國外貿增長的強引擎,民營企業的活力仍然是呈上升,推動着中國外貿可持續的增長。

第三就是我們國家在整個全球貿易當中,由于具有超大規模的行業外部規模經濟優勢。這樣一些成熟的技術品,比如我們說機電産品、IT資訊通信技産品,包括新能源行業的産品,就符合整個全球低碳環保的産品。由于中國行業的超大規模經濟優勢,它的平均成本非常低。是以相對于世界來說,同行業企業具有競争優勢,使得這些同質品成為中國出口增長的強引擎。

海關總署回應路透社關于産能過剩的提問

在12日下午的釋出會上,路透社記者提問稱:有分析認為,生産者價格較2023年水準持續下降的事實證明中國生産商産能過剩,因為這表明廠商正在削減和銷售過程中的成本,同時中國3月份的出口同比下降7.5%,他提問:出口生産商還能這樣持續多久,以確定維持海外客戶及銷售訂單?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予以回應。

海關總署副署長 王令浚:首先,我們不認為,生産者價格下跌就意味着所謂的産能過剩。産品價格下跌往往與原材料價格波動、技術更新疊代、生産商主動讓利等多種因素有關。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通過不斷地研發創新,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産品品質的同時,有力降低了生産成本,不斷拓展了向下遊讓利的空間。其次,中國商品在全球範圍内受到廣泛歡迎,靠的是創新和品質。比如,憑借強大的研發生産能力,中國家電的智能化、綠色化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體驗,滿足了更高生活品質需求。又如,可靠耐用、性能強大、售後服務完備的中國工程機械,熱銷全球,海外重大項目建設工地上,中國工程機械比比皆是。再如,有着“中華文明重要名片”之稱的中國陶瓷,承載着中國文化、中國故事遠銷海外。這些是我們企業努力的結果,也是廣大使用者和消費者的理性選擇。(來源:央視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