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作者:寶馬客

2024年過去四分之一了,國内也有不少新車紮堆釋出亮相。當我們讨論這些車時,總是會不由得聽到“像其它品牌的哪台車”之類的話,惟獨甚少、乃至完全聽不到有像寶馬的!這很大程度就在于,寶馬實在太有辨識度了。對于寶馬最核心的标志性設計元素,我們總是過目不忘,但其曆史發展脈絡如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如何演進?不妨來懷舊一下,一看究竟。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雙腎格栅+霍氏拐角

不朽标志,由60年代新世代車型一錘定音

雙腎格栅是寶馬最标志性的設計元素,讓每一台寶馬都能一望而識,帶來的品牌辨識度在業界首屈一指,堪稱寶馬設計的核心基因之一。追根溯源,雙腎格栅在寶馬汽車制造的早期就已成型并流傳下來:1933年的寶馬303轎車首次采用雙腎格栅,而後在328跑車上進一步奠定了人們對寶馬的初印象。它構成了車頭的視覺中心,也象征着與每輛寶馬脈動的發動機的直接聯系。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在功能意義上,雙腎格栅讓空氣流入發動機艙來冷卻散熱器、冷凝器、中冷器和前制動器,同時大面積的垂直闆條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氣流,進而使發動機保持在最佳溫度下運作。當年的寶馬首席設計師Fritz Fiedler還将格栅向後傾斜,以改善空氣動力學性能。

1950年代,寶馬開始降低雙腎型格栅的高度。1956年标志性的507跑車是寶馬首款采用動态傾斜前部(也稱為“鲨魚鼻”)的車型,它在視覺上通過更寬、更低的雙腎格栅延伸了引擎蓋,越來越注重運動優雅。這暗示着強大的向前驅動力,如此大的進氣口實際也是V8發動機散熱器的唯一新鮮空氣來源。性能越強,“鼻孔”越大?這番操作何嘗不是表裡如一。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可以看出,雙腎格栅是寶馬特有的工程學與美學價值的相得益彰,其進化也服務于實際功能需求的發展。但事實上,并非史上每一台寶馬汽車都有雙腎格栅。寶馬于1959年推出的銷量頗豐的700轎車 ,就将進氣格栅分開置于兩邊大燈下方,而車頭則采取大面積封閉式設計。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事實上,雙腎格栅真正成為每一台寶馬必有的标志性設計,還要追溯至1962年Neue Klasse車系概念(“新世代”的概念在寶馬史上第一次登場)的首款車型——寶馬1500的誕生。這也是分體式雙腎格栅首次相連接配接在一起。自此,雙腎格栅才成為每一台全新寶馬汽車的标配,完完全全地刻進了寶馬的DNA中。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1500車型所确立的設計風格,影響了寶馬二十餘年,其中革命性的地方除了對雙腎格栅的一錘定音,還在于下面這個同樣是寶馬最典型的設計元素——霍氏拐角。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從1961年亮相的寶馬新世代車型1500開始,每一台寶馬的C柱,都少不了被稱為Hofmeister Kink(霍夫邁斯特彎角)的标志性設計——正是得名于該車型的主設計師威廉·霍夫麥斯特(Wilhelm Hofmeister)。

這項設計的功能優勢在于,允許車門上有更大的側窗面積,而無需在C柱前面內建額外的窗戶。在設計方面,曲線增加了線條和表面張力,以獲得更動态的側視效果,也使車輛的外觀顯得更加堅固,而不會增加實際的備援體積。

這一靈巧而頗具動感的細節,賦予車窗輪廓向前的推力,同時強調了寶馬的另一個标志:後輪驅動。這還讓我們的賞車視角可以從車窗、車頂和C柱自然過渡到車輛的下半身,毫不突兀,且絲滑而流暢。可以說,霍氏拐角突破了當時業界沉悶守舊的固有設計模闆限制,并賦予了寶馬又一新銳印象。後來,其更如同雙腎格栅一般,在不同車型上演變出多種風格,百花齊放,自此流芳。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1960—1969年間,寶馬的汽車産量和雇員規模都翻了三番,營業額更是暴漲了六倍。按當年寶馬掌舵人赫伯特·匡特的話來說,自新世代概念下的1500車型開始,寶馬成為了那些“階級上升者”(德文Aufsteiger,指當時社會地位逐漸上升的人)的寵兒,極具辨識度的外形設計作為彰顯品位與個性的亮點,自然值得标榜。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天使眼大燈

層次感之下,是強大的功能拓展空間

除了雙腎格栅和霍氏拐角,圓形前大燈也是寶馬一直以來标志性的車燈設計:從最早的單眼大燈,發展到于1968年首次亮相的2800 CS上的雙圓大燈。而後更随着2001年的第四代5系(E39)的誕生,進一步演化出天使眼大燈(Corona Rings)。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天使眼大燈中增添了熾白色的環形燈,這不僅多了一種獨特的現代造型,同時也不失原本的古典風韻。值得注意的是,彼時任寶馬集團設計總監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克裡斯·班戈(Chris Bangle)。寶馬的天使眼大燈曆經多年不斷發展,也在逐代進化,除了顔值的提高,其進化曆程本身也是技術進步的展現。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初代天使眼是随着氙氣大燈的發展而壯大,而後與時俱進地疊代為LED大燈,更具備了自适應、随動轉向和遠光控制等功能,而這都離不開天使眼設計對分區照明的基礎支撐作用。而後相容的雷射大燈更可以縮小燈組,用更小的空間實作更強照明。天使眼設計的超前層次感,本身就意味着功能的強大拓展空間。

短前懸+長軸距

讓寶馬好看、更好開的黃金比例

以上我們回顧了寶馬的标志性設計元素,而當我們在聚焦關鍵點之外,還由點及面、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就會發現寶馬的經典設計之美還在于其車身比例。短前懸、長軸距便是寶馬标志性的比例特征。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短前懸是指車輛前輪中心到車頭的距離較短的設計,能讓視覺重心前移。與之配合的則是長引擎蓋,進而使發動機縱向放置,而這對實作50/50的重量配置設定至關重要,是寶馬實作精準操控的核心之一。

前後輪軸心距離顯著的長軸距,則增強了車身的穩定性,為汽車提供了動感而優雅的視覺基礎,更進一步拓展了車内的實用空間。這樣的車身比例,讓一台寶馬好看,更好開——純粹駕駛樂趣和視覺之美完美融合。

以駕駛者為中心

寶馬的内飾布局理念一直流傳

初代新世代寶馬1500奠定了寶馬标志性外觀設計元素的不可動搖的地位,而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内飾布局理念則源自尺寸更小、駕控追求更深的初代寶馬3系(E21)。這樣的布局符合人體工程學,充分考慮了駕駛者的需求。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在儀表闆和不對稱設計的中控台上,重要操作和控制元件均明顯向駕駛座椅傾斜,是以位于駕駛者觸手可及的範圍内,實作了最佳視野。寶馬非常重視駕駛者的首要需求和價值,在這個地方的“偏心”上就已經可見一斑。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後來,到了1982年問世的第二代寶馬3系(E30)上,經由寶馬首席設計師克勞斯•魯特(Claus Luthe)的團隊的改進,其内飾設計不僅以駕駛員為核心,更從儀表台扇形展開,中控台的一體式偏置造型得到強化。這是寶馬在汽車領域又一開創性的設計,更影響了其他諸多品牌運動取向車型的内飾風格,以至于後來一衆超級跑車都為之效仿。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自此之後,幾乎每一款寶馬車型的内飾中心都向駕駛者偏置了一個恰到好處的角度。時至今日,這一設計在現款寶馬車型中最“原汁原味”的,自然要數寶馬8系了——在2019年複興時,中控區向駕駛員一側傾斜的設計,乃是源自于初代E31 8系,緻敬的用心程度有目共睹。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如今,寶馬在内飾的豪華程度上不斷躍遷,環抱式互動光帶在全新寶馬5系上帶來前所未有的座艙氛圍和精緻觀感。而隻要稍微留心一看,就會發現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内飾理念仍然得到了傳承,雖有所收斂,也與新式豪華完美相融。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寫在最後:

寶馬為駕駛樂趣而生,同時又在設計上追求個性的美,因而是駕駛者之車,更是愛美者之車。“處處皆新又處處寶馬”,這是寶馬對新世代概念車的注腳,也是我們能鮮明感受到的精華之處。

寶馬作為百年豪華品牌,其魅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獨具一格:既要沉澱,又要新鮮,對傳統的尊重與活力的追求不可或缺。傳承與超越在于接力式的創造,以至于看到這些寶馬的經典設計與背後的故事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感慨于成為我們愛車與夢想之車的寶馬的情懷光環。

雙腎格栅、天使眼大燈…寶馬之是以是寶馬,離不開這5個特征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年初代新世代啟發了一個輝煌的寶馬時代流傳至今,時隔50多年後,又一個新世代來了——電動化,新的寶馬傳奇即将全新開篇。

請留言 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