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彙春耕:百畝林下菌 錯時增收美

膠東線上4月12日訊(記者 王向榮 張婕 攝影 李剛 通訊員 王淩雲)剛剛萌芽的葡萄樹下,大球蓋菇正值采摘時,一叢叢的圓萌可愛。4月12日上午,記者在位于福山區的順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葡萄園内,看到豐收的美景。這個基地在葡萄園和杏樹園以“果菌間作”模式試點栽培了百畝菌菇,趁着果園空閑期每畝純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一個字,美!

智彙春耕:百畝林下菌 錯時增收美

當天,由煙台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的全市果園林下栽培大球蓋菇技術觀摩教育訓練會在這裡舉行。煙台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楊先遇參加會議并講話,煙台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吳吉壯主持教育訓練,魯東大學農學院食用菌系主任李維煥教授應邀為參會人員開展技術教育訓練。市縣兩級農技推廣人員、各區市果品或食用菌種植大戶代表等90餘人走進葡萄園,實地感受了大球蓋菇生長環境,檢視了大球蓋菇長勢情況。在随後舉行的教育訓練會上,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示範基地大球蓋菇栽培及産出情況、果園林下大球蓋菇栽培技術要點及效益等内容,并與授課專家進行了互動交流。

智彙春耕:百畝林下菌 錯時增收美

順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是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聯合魯東大學農學院共同打造的煙台果業高品質發展“果菌間作”林下示範試點項目基地。煙台市農技中心蔬菜站站長、進階農藝師王英磊介紹,這種新模式主要是利用果園生産管理的空閑期,在樹下栽培大球蓋菇,在不影響果園正常生産的情況下,讓果農增加了一茬大球蓋菇的收益,有效提高了果園士地的使用率。同時,蘑菇采收後的菌糠直接深耕還田,還能作為果園的肥料,攻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進而可以提升果品品質。

智彙春耕:百畝林下菌 錯時增收美

順泰基地總負責人、進階農藝師左希全告訴記者,基地從去年10月份葡萄收獲後,在80畝葡萄園和20畝杏園隔行種植了大球蓋菇。這種菌菇管理難度低,所需人工少。每畝産量達到2000斤以上,今年3月中旬開始成熟,預計純收入5000元以上。

智彙春耕:百畝林下菌 錯時增收美

近年來,煙台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積極争取市農業農村局、市财政局等職能部門的指導與支援,廣泛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協同聯合農業科研機關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推動建構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趟出了一些可複制、可推廣、可借鑒的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果菌間作”新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自2023年開始,我市以農技推廣機構服務生産為方向,依托煙台市果業高品質發展項目,充分發揮魯東大學農學院食用菌創新資源優勢和順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示範帶動優勢,共同實施“果菌間作”新模式試點項目。通過利用簡易設施栽培果園收獲閑置期,在果樹下栽培大球蓋菇,讓簡易設施栽培果園土地使用率及産出率大大提高,由原來的一棚一收,變成現在的一棚兩收、一年兩收,實作了一份土地兩份收入;而且生産大球蓋菇的基質是由果樹枝條、稭稈、玉米芯等粉碎制作的,有效利用了農業廢棄物,并為果園帶來了有機肥,提高了果品品質,做到了資源共享、協調發展,是生态、高效、循環經濟。據測算,僅菌菇一項每畝純收益5000元以上。

智彙春耕:百畝林下菌 錯時增收美

一項技術,隻有送到農民手中用好,才能變成生産力。下一步,市縣兩級農技推廣機構将采取積極措施加快“果菌間作”新模式的推廣應用,讓它走進千家萬戶,惠及更多果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