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作者:獨立魚

如今的網飛,被罵已是家常便飯。

一堆作品被嘲「大資料質感」,魚叔早都見怪不怪。

不過,最近的一部新劇,卻被評價為「屎裡淘金裡的金」。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上線後,評分一路上漲。

從開分8.0,到現在的8.4。

算得上是近年網飛一衆新劇中難得的佳作。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隻可惜,口碑和熱度成反比。

魚叔一連刷完8集,更替本劇不火感到不平。

趁這個機會,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它。

錯過這部冷門好劇,或許将是一大損失。

《雷普利》

Ripley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本劇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天才雷普利》。

海史密斯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懸疑小說女作家。

她的作品,一直都是影視改編的香饽饽。

首部小說《列車上的陌生人》,就一鳴驚人。

還被希區柯克搬上銀幕,成為影史經典。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她化名出版的《卡羅爾》,也在2015年改編成同名電影。

大魔王和小白兔上演禁忌戀,美得不可勝收。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而這部《天才雷普利》,自1955年發行之後,更是多次被改編。

第一次出手的,是法國大導演雷内·克萊芒。

1960年,拍成法國電影《怒海沉屍》,由大帥哥阿蘭·德龍飾演主人公雷普利。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之後的幾十年裡,先後有多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問世。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1999年的《天才雷普利》。

豆瓣上16萬人打出8.3分,口碑相當不俗。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這版的陣容可謂星光璀璨,主演包括馬特·達蒙、裘德·洛、格溫妮斯·帕特洛、凱特·布蘭切特等多位明星。

而且基本都處于顔值巅峰,很是養眼。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影版珠玉在前,時隔25年的劇版《雷普利》自然也下足功夫。

導演是斯蒂文·澤裡安,曾自編自導《罪夜之奔》,也是《愛爾蘭人》的編劇之一。

這一版的拍攝,走了非常藝術化的處理。

從頭到尾采用黑白攝影,構圖精美,光影獨到,逼格甚高。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主演,安德魯·斯科特。

這個身上充滿英倫風味的男人,此前就貢獻了兩位留名史冊的經典角色。

一個是《神探夏洛克》中的莫裡亞蒂,人送愛稱「莫娘」。

高智商且瘋狂,神經質又迷人。

過于風騷還極具力量的表演,讓角色深入人心。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另一個則是《倫敦生活》中的神父。

溫柔體貼,一度成為所有劇迷的理想型。

最讓人心動的,則是不時蹦出的關于愛情的金句。

很紮心,又很現實。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安德魯的選角,其實一度受到不少質疑。

因為原作裡,雷普利是個年輕人。

安德魯顯然年齡不符。

而且形象上,也遠不如前幾任雷普利那麼迷人。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等到劇集正式上線,先前所有質疑煙消雲散。

年齡和外形,完全沒有成為安德魯的桎梏。

恰恰相反,他的演繹讓這次的雷普利更加深邃神秘,也更加憂郁複雜。

尤其跟25年前的電影版相比,在畫風上更是截然相反。

也正是這樣的「颠覆」,這一版《雷普利》給了我非常獨特的觀感。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故事開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紐約。

湯姆·雷普利(安德魯·斯科特飾)是個窮困潦倒的騙子。

他每天要麼幹些坑蒙拐騙的勾當,要麼就是在酒吧喝悶酒。

生活,隻能說勉強度日。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突然有一天,一位私家偵探找上門來。

有一位富豪,想請雷普利做一個差事。

看到富豪出手闊綽,雷普利果斷接下了這筆交易。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原來,富豪有一個兒子迪基,常年在外過着闊綽浪蕩的生活。

目前住在意大利,一直不着家,讓父母既生氣又擔心。

是以,富豪希望雷普利前往意大利,找到他的兒子,并說服他回家。

同時承諾,期間所有的開支全部由他來承擔。

這趟旅程,也成了雷普利命運的轉變。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雷普利來到意大利後,很快找到了迪基。

與迪基一起的,還有他的未婚妻瑪姬。

雷普利努力地與迪基套近乎。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起初,迪基并不排斥雷普利。

兩人成了好夥伴,甚至住在了一起,平時一同欣賞油畫,閑聊逛街。

但,瑪姬一直對雷普利看不順眼。

而且察覺到雷普利的「性倒錯者」身份。

不久之後,就要迪基想辦法趕走雷普利。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于是,迪基安排跟雷普利兩人單獨出行。

在兩人開船到海上時,他向雷普利說明了自己的心思。

雷普利聽完,當即心灰意冷。

不僅僅是因為迪基要趕他走,而是因為迪基對雷普利的身份有着強烈的輕蔑。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迪基的話語和态度,刺激着雷普利。

最終換來了對方的爆發。

隻見雷普利拿起船槳,呼在迪基頭上。

平靜的海面傳出幾聲悶響。

迪基倒在了血泊之中。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雷普利沉着冷靜地處理了迪基的屍體。

先沉入大海,再淹了小船。

随後拿上迪基的物件,去往其他城市。

而他這時用的身份,就成了迪基。

雷普利正式開啟了他的新生活。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看到這裡就能明白,這是一樁「冒名頂替」的謀殺案。

精彩的地方,就在于雷普利如何斡旋于多方人物之間而不露餡。

他将迪基的護照換上自己的照片,堂而皇之地住進各種奢華酒店,以迪基的名義進行各種消費。

無論走到哪兒,旁人眼裡的他,就是一個闊綽的美國人。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他還用迪基的口吻,與父母和未婚妻保持着書信往來。

在歐洲各處留下痕迹。

讓他們相信,迪基依然在歐洲旅行、生活。

各種僞裝,天衣無縫。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直到迪基的朋友找上門來,雷普利才發現自己的計劃有敗露的危險。

就這樣,雷普利手中又多了一個冤魂。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朋友的屍體很快被發現。

警察懷疑迪基與這場兇殺案有關,便來找迪基問話。

但怎麼也沒有想到,眼前的迪基并不是迪基。

同時,還表示已失蹤的雷普利,也與眼前的迪基有關。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至于雷普利,越來越慌張于自己的身份暴露。

讓自己擺脫嫌疑也就成了他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問世70年,《雷普利》的故事經久不衰。

不同的版本,幾乎都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歸根究底,還是在于相似的故事一直在不同的時代重演。

有個心理學名詞叫作「雷普利症候群」,正是以《天才雷普利》的主人公命名的。

指的是,為了提升身份而不斷說謊,以至最終自己也分不清是真實還是謊言的一種人格障礙。

而湯姆·雷普利就是最典型也是最極端的代表。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近年來,許多作品都有着「雷普利症候群」的影子。

比如韓劇《安娜》。

講的是一個女性假裝名媛晉升上流社會。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又比如電影《薩特本》。

也是一個普通少年在接觸上流社會後,沉迷在貴族世界中不能自拔。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除了影視作品,現實世界裡也頻頻曝出類似的新聞。

形式千變,但本質都是相同。

利用的都是階級社會的本質,以富人身份為中心講一個彌天大謊。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是以,《雷普利》這部劇與其說是個犯罪故事,不如說是一場人性窺探實驗。

它借助一個窮小子冒名頂替富二代的過程,刻畫了階級鴻溝下的心理異化。

雷普利很聰明。

精于算術,文采出衆,學習模仿能力極強。

但礙于身世卑微,始終找不到很好的工作,過着貧苦可憐的生活。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他自卑,也自負。

總是條件反射地想要掩蓋自己的身份。

貧窮,同志,謊話連篇。

迪基曾問雷普利,要不要說出他想隐瞞的真相時,他果斷表示拒絕。

也正是這個羞于啟齒的真相,成了他陷入瘋狂的重要一步。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他對富人的身份,充滿迷戀而又十分蔑視。

雷普利拿走迪基的身份,心安理得。

一方面,是為了獲得優渥的生活。

另一方面,是認為他自己配得上,甚至比迪基還要配得上。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在他眼裡,富二代們幾乎個個是廢柴。

迪基說自己要成為畫家,可筆下的畫卻毫無光彩。

未婚妻瑪姬每天忙于寫作,可寫出的文字空洞乏味。

雷普利同樣不相信,自稱是劇作家的迪基朋友真的有多少才華。

「太明顯了,他不是劇作家,隻是家裡有錢罷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富人的外衣,往往能遮蓋一切醜陋與肮髒。

當雷普利換上盜取了迪基的身份之後,他所獲得的待遇和眼光都跟以前大不相同。

曾經的他來到一個陌生城市,滿臉惶恐,小心翼翼。

一下車就被人拎包帶走,稀裡糊塗地付了錢,還去了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地方。

整個過程都遭到了别人的冷漠敷衍。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而僞裝成迪基之後,住進豪華酒店,前台和房東個個都格外熱情友善。

一時間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雷普利的人格魅力,還是單純的「鈔能力」。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瑪姬的變化,也大相徑庭。

起初,無論雷普利怎麼做,都遭到瑪姬冷眼相對,認為他是一個行蹤可疑的窮小子。

後來,雷普利騙瑪姬,自己繼承而來了一大筆财富。

此後,瑪姬對他也放下心防,不再像之前那樣充滿鄙夷。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迪基的父親也是如此。

他曾認為雷普利是個想要騙他錢财的家夥。

最後卻認為雷普利是個善良的好人。

甚至還說出「自己當初沒看錯」這樣的話。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也正是這種富人身份的優待,無形間為警察的破案「添堵」。

前台人員對護照上的照片随手一翻,根本不去核對。

奇怪的動靜也不去搭理,其實是在搬屍體。

諸多疑點也都不再追究,完全相信雷普利是個好人。

他們對富人的善意,成了雷普利一次次逃脫法網的強力助攻。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活在這樣的目光裡,雷普利自己的内心自然也産生異樣的變化。

就連他自己也對自己的富人身份深信不疑。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

正是因為對階級社會下心理狀态的精準拿捏,《天才雷普利》的故事才能經久不衰。

無論是彩色畫面下的陽光燦爛,還是黑白場景中的陰郁深邃。

形式的改變都無法磨滅它用不過時的核心。

這是名作的可貴之處,也是影視作品的偉大之處。

讓觀衆從中看到現實,才是最值得稱歎的地方。

全球第一假「名媛」,這把又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