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作者:助管天下

小德張的結局可要比李蓮英要好太多,出宮後不僅又娶了幾房姨太太,還安安穩穩活到了81歲才去世。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清朝末期,出了幾個有名的大太監,比如曾經大紅大紫的安德海,以及慈禧太後的心腹李蓮英,另外,還有一個就是隆裕太後面前的紅人小德張。

小德張是繼李蓮英之後,又一個手握實權的大太監,曾經的他權力之大,以至于大臣們想見隆裕太後,都需要他的準許。

那麼,這位權勢滔天的大太監小德張,在清朝滅亡後,又度過了怎樣的人生呢?其結局又是什麼樣的呢?總體來說,小德張的結局,可要比死得不明不白的李蓮英要好上很多。

貧寒少年為求活路忍痛自宮

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在天津靜海縣的一戶人家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按理說,家裡添人進口理應是一件高興的事,但這家人卻絲毫高興不起來。

不高興的原因,倒不是這個嬰兒生下來有什麼缺陷,而是對這家人來說,多一口人,意味着家裡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

而這個嬰兒,就是日後有名的大太監小德張。

小德張本名張蘭德,在他之前,家裡已經有了一個哥哥,其父親平日裡,靠着打漁以及給當地的地主打短工為生,而母親則是一個道地的農村婦女,平日裡就是栽在操持家務,照顧一家老小。

也就是說,小德張的家,條件十分貧困,全家就靠着父親出賣苦力才能維持生活,同時,當時正逢亂世,是以,一家人能吃個飽飯就十分的不容易。

有道是笑貧不笑娼,幼年的小德張因為家中貧困,不僅吃了不少苦,也沒少遭人白眼。

據記載,小德張家有個有錢的親戚,某次過年,小德張與哥哥一道前去拜年,結果,到了這家親戚家裡,不僅對方冷言冷語,甚至還故意嘲笑小德張。

這件事讓年少的小德張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也為他日後為了發達而自宮埋下了伏筆。

在當時,靜海縣是有名的“太監之鄉”,很多日子過不下去的窮苦百姓,為了不讓自己孩子餓死,都會将孩子送進宮中當太監,雖說頗有些殘忍,但至少比要餓死的好。

而小德張同樣也是如此,年少的他知道,如果繼續和父親一樣去打漁、做短工,日後怕是沒什麼出頭之日,還會一如既往地貧困下去,是以,為了能過上好日子,小德張親手自宮了。

可能是由于缺乏麻醉藥劑,也可能是操作不當,總之自宮後的小德張因為失血過多,嫉妒昏死過去,最終還是他的母親百般看護,才讓小德張撿回一條命來。

不過,命撿回來了并不代表就能進宮,在當時,想進宮當太監的窮人們多了去了,每天有大量的人在排隊進宮,為了不被餓死,小德張一家百般托關系,才将他送到京城的裕家當差,在這裡他開始了自己的太監生涯。

由于聰明伶俐,做事也勤勤懇懇,小德張在裕家很得賞識,是以,到了光緒十七年,在裕家主人的幫助下,小德張花了多年的積蓄,買了一個已經死去的老太監名号,這才得以入宮。

而小德張這個名字,也是因為這個關系才有的。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剛進宮時,小德張在茶坊工作,帶他的師傅人稱“哈哈李”,是一個已經入宮多年的老太監,而小德張每天除了完成份内的工作外,就是伺候哈哈李。

衆所周知,當太監當了久的人,一般都是脾氣十分怪異,哈哈李也不例外,他不僅喜怒無常,并且,對手下人更是動不動就是打罵,而新來的小德張,沒少挨他的打。

隻要是稍微讓哈哈李不滿意,就會招來一頓打,或是扇耳光,或是挨竹竿子,根據小德張在晚年時回憶,當時他每天被哈哈李責打的次數,至少在六次以上。

天天挨打,這讓小德張感到十分絕望,如果這樣下去,别說出人頭地,有可能還會被打死,必須換個地方當差。

打定主意的小德張,開始在哈哈李面前裝瘋賣傻,最終,他被一臉嫌棄的哈哈李送到了南苑戲班,而在戲班裡,小德張得到了慈禧太後的賞識,自此一飛成天。

據史料記載,慈禧太後在晚年時,非常喜歡聽戲,是以宮裡就專門成立的一個戲班,以供她觀賞,小德張在進入這個戲班後,充分發揚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從什麼都不懂開始,每日裡拼着一股勁學習,最終,學有所成,成了戲班裡當家的武小生。

在他十九歲那年,為慈禧太後表演了名段《嶽家莊》,因其表演十分精彩,讓慈禧太後一眼看中,親自點名讓他去自己宮裡當回事太監,還賜給他了一個名字,叫做“恒泰”。

在此之後,小德張靠着精湛的戲曲才藝,在三年内連升五級,從一個回事太監,一路做到了禦前首領太監,成為了慈禧太後跟前的紅人之一。

不過,在當時,他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在他之上,還有一個人最為得寵,這個人就是李蓮英,因為有李蓮英的存在,是以,小德張隻能是夾着尾巴做人。

但在1908年,随着慈禧太後病逝,以及李蓮英退休,小德張的機會來了。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助力隆裕太後上位,為自保悄然出宮

隆裕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後的侄女,在慈禧臨終前,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曾指定隆裕為皇太後,但由于溥儀的皇位繼承于光緒,并且,他同時兼祧同治帝,也就是說,從法理上來講,溥儀是光緒的“兒子”,也是同治的“兒子”。

這就造成了隆裕是溥儀法理上的“母親”,而同治帝的妃子,也算是溥儀法理上的“母親”。

是以,在慈禧去世後,同治帝的珣妃、瑜妃,也有機會成為皇太後,雖說慈禧留了遺言,但畢竟人都不在了,這些妃子們也沒了顧忌,一個個都想登上皇太後的位置。

而最終,是小德張幫助隆裕率先拿到了皇太後的金印,并協助她讓攝政王載沣釋出正式诏書,這才讓隆裕成為了皇太後。

由于立了這個大功,是以剛上位的隆裕,十分感激小德張,同時在她将李蓮英擠走退休後,小德張順其自然的就成為了隆裕太後眼前的大紅人。

彼時,小德張俨然成為了皇宮裡的一号人物,不僅深得隆裕的信任,同時還掌管着紫禁城的四司八處,權力極其之大,就連當時皇親國戚想要求見隆裕太後,也需要得到小德張的首肯。

不過,身居高位的小德張很有憂患意識,可能是與他從小窮苦出身有關,在他顯赫一時的同時,也不斷地積攢錢财,為自己的将來做打算。

是以,在溥儀退位後,皇宮裡的太監被遣散,小德張仗着多年的積蓄,才能過的十分逍遙自在。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2月,攝政王載沣宣布辭職,當時全國上下要求溥儀退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後面對這種情況也是舉棋不定,而最終,還是在她的心腹小德張的勸解下,最終拿定了主意,接受退位條件,宣布溥儀退位。

據說,當時小德張是暗中接受了袁世凱的三百萬兩白銀,才答應幫助他裡應外合,勸說隆裕太後,不過,這種說法究竟真假還有待考證。

在退位之後,小德張又繼續伺候了隆裕一年,到了19113年,由于遜位給隆裕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心情郁結之下,很快就因病去世。

隆裕太後的去世,意味着小德張已經沒有主子,并且,當時皇宮裡主事的是光緒帝的瑾妃,她信任并委以重用的太監叫做張謙,而這個張謙,與小德張曾有過很深的過節,是以,為了自保,小德張不得不選擇出宮。

在征得瑾妃的同意後,小德張開始着手準備,一切收拾停當,他為了安全離開,還玩了一出“金蟬脫殼”。

當時,他命小太監在東華門套好馬車,以此制造假象,但實際上,他卻偷偷地從西華門溜走,帶着金銀細軟,坐火車一路直奔老家天津。

而在天津,小德張開始了他的“寓公”生活。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所謂寓公,在古代是指那些失去爵位或者喪失封地的王公貴族們,不得已寄居他鄉,而在清末,由于大清滅亡,也有不少昔日的權貴成了四處寄居的寓公。

當然,小德張的這個寓公,當的還是十分滋潤的,畢竟他手裡已經積攢了不少真金白銀。

到了天津後,小德張先是在他的侄子張彬如那裡住了一段時間,到了1917年,小德張看中了重慶道的一塊地,花重金将其買下後,開始親自操刀,設計建造住宅,最終建成了一座前後占地數畝的中西合璧式住宅。

不過,小德張并沒有在這裡住太長時間,這所住宅後來被末代慶親王載振看中,他用英租界的8畝地和四間門面房,外加27萬大洋,買下了小德張的這座宅院。

之後,小德張又在英租界鄭州道,再次花重金蓋樓,這次他依舊是親自操刀,蓋成了一共有13座小樓連接配接的樓群,裡面不僅有戲台,其他的各種設施也十分完善,并且環境很好,可謂是果木環繞,環境清幽。

在這裡,小德張度過了他自出宮後,逍遙自在的惬意隐居生活。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晚年生活富足,因心髒病發作離世

小德張的後半生,過的十分自在,而其自在的基礎,還是因為他早早地就開始做打算。

他親眼見過不少出宮後的太監過的窮困潦倒的,是以,早在宣統二年時,小德張就利用自己的權勢,為自己留後路。

當時,他與人合夥開了祥義号綢緞莊,之後又單獨開設了天成信布店,在前門附近和如今的東城區,都有小德張的幾個産業。

這些産業,讓他在出宮後,不至于坐吃山空,每個月都讓他有定息收入囊中,以維持他的全部開銷。

是以,小德張的後半生,過得十分逍遙自在,平日裡,就是寫寫字,練練功,監督下兒孫們讀書,完全是一副富家翁的模樣。

據記載,小德張曾經有一段十分的樂善好施,他出宮後,帶出來一本名叫《驗方彙集》的大内宮廷秘方,用這本秘方上的諸多藥方,親自配藥,除了自家用之外,還對外進行免費發放。

根據小德張的養子的兒子張繼和回憶,當時小德張在配藥時,每一次都是親自配料,力求一絲不苟,并且,對外發放時,小德張有時會親臨現場。

而對外發放的藥方,也是出自小德張之手,像烏雞白鳳丸,八寶救坤丸等,一時間,求藥者絡繹不絕。

最初的時候,每天隻發放一百付,到了後來,由于需要的人過多,就增加到每天兩百付,依然是供不應求,以至于發放藥物時,因為人數過多,導緻警方派出英租界的警察來維持秩序。

不過,在發放藥物中,出現了一些讓小德張憂心忡忡的事情,導緻這種善舉最終被其叫停。

某次,領藥物的人群裡,因為争搶發生了尋釁滋事,并且,還把小德張派出去發藥物的人打傷,再到後來,小德張從下人們那裡了解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拖家帶口來排隊領藥,結果領完後,轉手賣進了附近的藥房中,以此來進行牟利,而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卻得不到藥方。

這幾件事讓小德張深刻地認識到“善門不易開”,是以,最終決定施舍。

除了在家讀書寫字,同時做做善事外,小德張在天津期間,還又娶了兩房姨太太,其中一位一直活到了1978年。

小德張一生共娶了四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是在他20歲時,由母親唐氏做媒,将她的侄女嫁給了小德張,第二位夫人則是在小德張36歲時,也就是他正值大紅大紫時娶的。

而在天津時,小德張分别在43歲和49歲時,又娶了兩房夫人,其中一位在婚後一年就因為肺結核病逝,而第四位夫人張小香,則是在1978年因病去世。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在閑暇時,小德張也會與往日的同僚們叙舊,1933年,小德張帶着家眷仆人,回到京城,專程看望了居住在宏恩觀和立馬關帝廟的太監們,在看到不少太監因為身體原因早早離世後,小德張也開始非常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根據其孫張繼和回憶,小德張在晚年時生活十分規律,不管是春秋秋冬哪個季節,都會在早上四點準時起床,并開始帶着兒孫們在家裡鍛煉身體,如此規律的生活,同時,日常飲食中也十分注意營養搭配,是以,才能一直活到80多歲。

到了1950年,天津市紡織局要為勞工建造宿舍樓,看上了小德張位于鄭州道的住宅,就派人與他協商,最終,用270件棉布,将該樓換走。

在此之後,小德張在朋友的幫助下,又在睦南道金林村買了一棟三層小樓,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幾年。

1955年,小德張過79歲大壽,當時,好幾個尚存的老太監都前來賀壽,在宴席中,小德張還當衆向衆人表演了一番腳踢朝天凳,足以可見他的身體還是相當不錯的。

1957年4月的一天午後,剛吃完飯的小德張正在院子裡澆花,突然感到心慌胸悶,很快就昏迷不醒,被診斷為心髒病發作,最終離世,享年81歲。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

綜上所述,清末大太監小德張在出宮後,他的結局還是相當不錯的,不僅有用不少産業,讓他生活富足,也很少也有外人打擾,總之就是讓他安安穩穩的度過了餘生,這要是與他的老上司李蓮英最終死的不明不白比起來,還是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