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作者:小火慢煎文與史

我們簡單地探讨一下,春秋中期楚國最大公族若敖氏的崛起與滅亡。

楚王熊儀死後葬于若敖,故而又稱其為楚若敖,若敖氏即為熊儀的後代。

若敖氏有兩個分支,一個是鬥氏,一個是成氏。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楚武王弑君自立,需要國内世家的支援,使其犯罪行為合法化。

若敖氏站隊武王熊通,鬥伯比、鬥廉、鬥缗、鬥祁等人被國君重用,掌握要職,家族開始強盛。

令尹鬥伯比是楚武王拿下漢江平原的總策劃師,居功甚偉。

鬥廉是楚王的重要将領,在攻打隕國的戰役中殺伐果敢,為分裂漢江諸姬起到了關鍵作用。

可以說如果沒有鬥氏,楚武王屁股都坐不穩,恐怕也難以突破漢水。

那麼他就沒資格要求周天子提升爵位,更别說“欲觀中原之政”。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若敖氏立功的同時,家族子弟不從王命的反骨特點也跟着暴露出來。

鬥缗在權縣叛亂,被楚武王鎮壓後殺死。

然而不久楚武王的兒子莫敖屈瑕戰敗自殺,軍力嚴重損失,武王不得不更加倚重若敖氏。

莫敖本來是楚國的最高官職,相當于國相,令尹次之。随着形勢變化,楚武王将令尹的權力提升,置于莫敖之上。

自此,若敖氏家族的地位高于屈氏,位列楚國最強世家。

往後一直到楚莊王時期,上百年來所有的令尹、司馬,幾乎都出自若敖氏。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若敖氏家族成員總是展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态,一部分人積極為楚王謀劃霸業,另一部分人憑借家族勢力無所顧忌甚至作亂。

楚成王在位時的名相令尹子文(鬥谷於菟),全心全意為楚國服務,為了支援國家發展将家産全部捐獻,自己經常餓肚子。

楚成王為此感動不已,時時接濟子文。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而接替子文的令尹子玉(成得臣),獲得的評價則是“剛而無禮”,他不聽成王的指令,強行和晉國作戰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以消除國人對其非議。

楚成王礙于若敖氏家族的面子,給了子玉少量兵力,結果城濮之戰徹底翻車,弄了個身敗名裂。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若敖氏或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楚國的勢力太大,城濮之戰給楚王内心制造了陰影。

從子玉這裡,成氏由鬥氏分支出來,而且在國君的推動下,風頭逐漸壓制鬥氏。

楚王想看到的風景,就是若敖氏分裂為兩派搞内鬥。

是以後來楚成王明知鬥勃作戰沒有逃遁,而是被太子誣陷,卻不由分說砍了他。

楚穆王再次冷落鬥氏,任命成大心為令尹。

鬥氏總算明白過來,敢情是楚王從中作梗,扶植成氏打壓鬥氏,同時讓若敖氏家族内鬥。

于是沖突更新,鬥氏開始直接針對楚王。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鬥申宜以楚穆王弑君為由準備幹掉他,計劃失敗遭到反殺。

鬥克與成嘉争奪令尹失敗,心态失衡挾持了剛剛繼位的楚莊王,也沒有成功,被戢梁誘殺。

鬥氏與國君勢同水火,幾乎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楚莊王為什麼要淫樂三年,選擇蟄伏蓄勢,原因在于他故意表現出昏庸,讓鬥氏掉以輕心。

鬥氏果然被麻痹了,沒有借着國君“昏聩”奪取政權,轉身又去自己搞自己,争搶相位。

三年之中,鬥般取代了成嘉為令尹,鬥椒坐上了司馬的位置,鬥氏似乎勝利了。

楚莊王可沒閑着,他暗中聯絡楚國的老貴族蒍氏,給鬥氏布了一個局。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蒍賈先是幫助鬥椒,圖謀鬥般令尹之位,赢得了鬥椒的信任,逐漸謀取軍權。

感覺時機成熟,蒍賈和鬥椒聯合誣告鬥般。

關鍵時刻楚莊王突然宣布,我不玩了,我要一鳴驚人。

而後,楚莊王按照計劃,進行人事大調整,殺數百人,進數百人。

弄死鬥般,把鬥椒晉升為令尹,蒍賈擔任司馬。

一通操作下來,鬥椒發現他的确升官了,但是他這個令尹沒有軍權,軍權落在司馬蒍賈手裡。

【春秋056】令尹鬥椒叛亂,楚莊王借機将楚國最大世家連根拔除

而此刻的蒍賈突然徹底翻臉,完全不服從鬥椒,隻聽楚王的指揮。

鬥椒炸了,原來自己一直是枚棋子,被玩得團團轉。

畢竟若敖氏還是有實力的,他組織族人和舊部,殺死蒍賈,攻打楚莊王,做拼死一搏。

公元前605年,楚莊王在臯浒之戰中戰勝鬥椒,并将若敖氏滅族。

若敖氏基本上被屠戮殆盡,因為子文是楚國臣子的典範,被曆代楚王推崇,隻有他的嫡系後代得以赦免!

寥寥數筆,不足以描述這段曆史的複雜與精彩。政治鬥争之兇險,本文僅僅是以管窺豹。

若敖氏族人大多不乏智謀和權術,為了利益拼殺百年,最終得以保全的,唯有正直而質樸的子文一脈。

故而,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不正直的人或許可以一時幸免禍害,但是縱觀曆史長河,絕不可能屢屢幸免。

你我戒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