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明知接駕耗費巨大,為何還要住在曹家?

作者:單純葡萄【實時關注】

在清朝曆史上,最愛出巡的皇帝莫過于康熙與乾隆這對爺孫,其中,僅僅康熙自己,一生就曾經六次南巡。

康熙的南巡,包含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比如籠絡江南士人,巡視河道治理等,但在公務之餘,順帶着遊山玩水也是必然的事情。

而在這六次南巡中,康熙皇帝先後有四次,均住在了寵臣曹寅的家中。

皇帝住在臣子家裡,這在封建社會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但曹家在享受着這種榮耀的同時,也因為接駕導緻了自家的巨額虧空。

那麼,康熙皇帝知不知道曹家為了讓自己住得舒服,所産生的巨大耗費呢?他當然知道,但他為何還要多次住在曹家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康熙皇帝早就替曹家想出了彌補虧空的辦法。

康熙明知接駕耗費巨大,為何還要住在曹家?

這個辦法說白了一點都不複雜,就是康熙皇帝默許曹寅以及其後人公開“撈錢”。

曹寅和康熙,屬于一個媽養大的孩子,兩個人的感情,從很小的時候就十分深厚,并且,曹家的祖上,也和愛新覺羅家族淵源極深。

根據史料記載,曹家與愛新覺羅家族搭上關系,還要追溯到明朝天啟年間。

當時,在東北沈陽中衛擔任指揮使的,是一個叫做曹錫遠的人,這個曹錫遠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在對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戰鬥中大敗并被俘虜,最終,他便選擇歸順了後金。

這個曹錫遠,就是曹寅的曾祖父。

與曹錫遠一同被努爾哈赤俘虜的,還有曹錫遠的兒子曹振彥,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的記載,曹錫遠父子在歸順數年後,被編入了正白旗,成為了正白旗之下的包衣奴才,而當時,正白旗是歸多爾衮所轄,是以,曹家最早是多爾衮的家奴。

雖說身份是家奴,但由于當時的曹振彥年輕有為,并且機敏善戰,是以就受到了多爾衮的賞識,提拔其為旗鼓佐領,自此,曹振彥開始跟随多爾衮四處征戰。

公元1644年,多爾衮應吳三桂之請,率領清軍入關,并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這這場戰役中,曹振彥作為多爾衮的親軍首領,可以說是立功頗大,為清軍的順利入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是以,曹家也自此落了一個“從龍勳佐”的巨大功勞,也正因為如此,曹家開啟了顯赫百餘年的輝煌曆程。

在曹振彥之後,他的兒子曹玺在父輩的基礎上,繼續将曹家的輝煌推往高處,并且,曹玺還因為平定山西叛亂有功,在康熙二年時,升任江甯織造,任職周期一直維持到其病逝。

康熙明知接駕耗費巨大,為何還要住在曹家?

從曹家早期的經曆來看,他們是用了三代人,把曹家從降臣、家奴這樣的身份,轉變成了在清朝具有顯赫地位的家族,福蔭了其後人。

而到了曹寅這一代,曹家與皇室的關系則變得更加的緊密。

之是以緊密,是因為在康熙皇帝年幼時,其乳母正是曹寅的生母孫氏,這也就是為何說康熙和曹寅是一個媽養大的原因了。

除此之外,在康熙小時候,曾因為患上天花差一點小命不保,也是孫氏勞心費力,不分晝夜地照料康熙,最終才讓康熙得以恢複健康。

再加上康熙在少年時期,年齡和他差不多的曹寅是其貼身侍衛,是以,康熙皇帝對于曹寅,完全沒有拿他當下人看待,而是如同對自己的兄弟一般,

也正因為康熙皇帝的厚愛,曹寅在三十二歲時,就被委以重任,先是擔任蘇州織造,兩年後,又遷任江甯織造。

之是以說曹寅擔任江甯織造屬于“委以重任”,是因為這個職位在清朝時,着實是一個肥差,其具體負責的是為皇宮供應織品和綢緞,同時還負責采買各種禦用物品,說白了,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皇商”。

除了替皇家采辦物品之外,在曹寅就職期間,還常以密折向康熙報告各處及官員情況,充當康熙在南京的耳目。

不管是讓曹寅擔任江甯織造,還是讓其充當自己的耳目,這都說明了曹家在康熙的心中位置不一般,也正是因為這種不一般,康熙在南巡時住在曹家,一點也不奇怪。

畢竟曹家是自己人,曹寅還是自己的“兄弟”,住在這裡,康熙也睡得踏實。

康熙的駕臨,讓曹家人極為風光,但在風光的背後,曹家人也是蠻痛苦的。

康熙明知接駕耗費巨大,為何還要住在曹家?

康熙皇帝一生共南巡了六次,第一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最後一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

而在這六次南巡中,康熙前後有四次,都住在了曹家。

當然,曹家對于康熙皇帝的駕臨,是持求之不得的态度的,畢竟在古代封建社會,一個皇帝能來到一個臣子的家裡,那可以說是無上的榮耀。

是以,在接駕康熙皇帝時,曹家可以說是傾其所有。

之是以說曹家要傾其所有,是因為每接駕一次的耗費,那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這其中的花費,包括康熙皇帝本人的吃穿用度,以及其身邊服侍他的太監宮女的打賞,加上随行人員每天的消耗,這一切算下來,所耗費的銀子何止百萬?

并且,康熙可是皇帝,不是一般的王公大臣,是以,所有涉及到接駕時用的東西,必須要是最好的,差一點都不行。

吃穿用度隻是所有花費中,占比較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供康熙娛樂的項目,比如唱戲、雜耍等等。

另外,還有各地前來觐見康熙的官員,這些人來到之後,所産生的花費,也全都算在了曹家的身上。

這還不算完,在康熙第五次南巡時,曹家還斥巨資,專門為康熙修建了一座行宮,名為“寶塔灣行宮”。

這一切的一切加起來,其花費都堪稱恐怖,并且最重要的是,如此巨額的花費還不止一次,前後多達四次。

雖說曹家自打曹寅的父親曹玺這一代開始,就已經是朝中的一品大員,并且,曹玺也幹了近二十年的江甯織造,再加上曹寅也在江甯織造的任上積攢下了不少錢财,但再多的錢,也架不住這樣花啊。

是以,曹家在這種花錢如流水的接駕中,逐漸把家底兒花空,但即便是家裡的錢花完,也不能讓在接駕康熙皇帝時,有一丁點的不周到。

那麼,該怎麼辦呢?為此,曹寅沒少想辦法。

根據史料記載,在康熙四十年前後,曹寅在偶然間,注意到了販銅是個好買賣,由于當時很少人做,是以其中的利潤很高,是以,曹寅就打算進行販銅。

但販銅需要不少啟動資金,曹寅一時半會又拿不出來,思來想去,他就寫了一封奏折呈給了康熙皇帝,奏折中言明自己想要參與販銅的生意,但要借内務府十萬兩白銀進行投資,而康熙皇帝見到奏折後,二話不說,當即就準奏。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兩個關鍵資訊,第一,曹寅是想盡了辦法多賺錢,而他賺錢的目的,就是為了填補接駕康熙時的花費,第二,康熙對曹寅是真的不錯。

除了想辦法做點來錢的生意外,曹寅以及其家人,還把主意打到了公款上面。

其實這也能了解,畢竟前文也講到這個接駕的花費相當巨大,曹家的積蓄根本頂不住,即便是曹寅做點别的生意,但也是杯水車薪,但又不能委屈了康熙,是以,借點公款,也是必然的事情。

但借了公款後,曹家卻沒有能力将其還上,畢竟康熙的多次駕臨,并不是三兩百萬銀子就能擺平的,況且,即便是擺平,又讓曹家拿什麼去還呢?

是以,在借了一次又一次,卻少有還上的情況下,曹家的虧空越來越大,最終終于事發,被大臣一份奏折,參到了康熙皇帝的面前。

而作為康熙皇帝而言,他對于大臣彈劾曹家,是一個什麼态度呢?簡單來說,就是極力包庇。

康熙明知接駕耗費巨大,為何還要住在曹家?

第一個參奏曹寅的,是時任兩江總督的噶禮。

當時,噶禮是用密報的形勢,上奏康熙皇帝,指控曹寅以及其大舅哥李煦擅自挪用庫銀三百萬兩,請求對曹寅公開治罪。

而康熙對于這份奏折,并沒有明确表态,更沒有準許噶禮的彈劾,也就是說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對。

但在私下裡,康熙卻以密信告誡曹寅和李煦,讓他們盡快想辦法把虧空補上。

而随着曹寅虧空一事被越來越多的人得知,彈劾他的奏折也越來越多,對此,康熙皇帝也十分焦急,但依然沒有對曹寅問罪,反而想辦法在朝堂上位其開脫。

康熙為何會為曹寅開脫呢?其實很簡單,他太清楚曹寅是因何而導緻虧空的,更知道這些錢,大部分都是他康熙自己花掉的。

但僅僅是開脫,畢竟隻是權宜之計,這虧空是必須要補上的,不然康熙也沒法給朝臣們有個交代,是以,為了讓曹寅早點補上虧空,康熙主動幫助他想了不少辦法。

比如,安排曹寅的大舅哥李煦,兼管巡鹽務,這其中的意思,就是擺明了讓曹家公開的利用職務撈錢。

這就是前文所說康熙替曹家想到的辦法,康熙這麼做,是為了曹家,同時也是為了自己。

但虧空實在是太大了,補來補去,一直到曹寅去世的時候,還有幾十萬兩的虧空沒補上,對此,康熙并沒有怪罪,而是接着幫助曹家想辦法。

他又将曹寅的兒子曹颙,安排到了江甯織造的職位上,用這個行動來告訴曹家,接着“撈錢”,接着補虧空。

不過,曹颙僅僅上任兩年便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後,由于其沒有子嗣,是以為了保住曹家的地位以及生活品質,曹寅的大舅哥李煦,親自帶着曹寅的侄子曹頫進京面見康熙。

對于曹寅無後這件事,康熙也是十分上心,最終,經他同意,曹頫被過繼給已經去世的曹寅當兒子,同時,恩準曹頫襲任江甯織造一職。

至此,江甯織造這個職位,已經在曹家傳了三代,在此之後,靠着李煦和曹頫的打點,終于在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基本上将曹家的虧空補齊。

對此,康熙帝也十分高興,畢竟這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

康熙明知接駕耗費巨大,為何還要住在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