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學琴學啥?——畫畫!

作者:琅琊書院筆記

鋼琴,學還是不學?(6)不學琴學啥?——畫畫!

原創 Chairman Rabbit tuzhuxi 2024-04-11 20:35 廣東

兔主席 20240411

按:有的人問,最近國内國外議題很多,你為什麼突然要花很多時間與篇幅寫鋼琴及孩童教育?回答是,我是一個父親,很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我也特别考慮能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适應未來時代的教育,不僅關乎我自己,也關乎于這個國家。據說中國有2,000萬學鋼琴的兒童,每幾個國小生中就有一個在學鋼琴,覆寫率之廣,滲透率之高,或為全球之冠。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是:在步入以人工智能為主導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全社會尋求新質生産力轉型、新生代年輕人面臨未來空前激烈的人才競争的年代,中國家庭的課外教育資源投入還停留在一兩百年前的歐洲中産家庭,到底是否合理?我們的教育是否與時俱進?我們是否在讓自己的孩子做好準備?我們是否會讓孩子被時代淘汰?我們在本篇接着讨論,如果不學鋼琴(或其他學習周期較長的樂器的話),應該為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教育?在前面說完了音樂教育、STEM和體育後,我們再探讨一下其他愛好與特長教育,首先是畫畫。

1.普通人家庭為什麼要學鋼琴?從18-19世紀的歐洲到當代社會

2.鋼琴教育為什麼如此受到當代中國家庭的歡迎

3.鋼琴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4.哪些家庭和孩子更适合學鋼琴?

5.不學鋼琴的話,學什麼?

1)音樂教育

2)非音樂教育(音樂以外的其他學科及愛好)

第一部分:架構

第二部分:具體課程/領域

a)STEM/“科創教育”/機器人/人工智能大類

b)體育運動、身體練習(physical exercise, PE)等

(接上篇)鋼琴,學還是不學?(5)不學琴學啥?——STEM + 體育

c)繪畫:培養創造力

繪畫有許多好處。

一是适合低幼:畫畫可以從低齡兒童開始,小朋友隻要能拿起筆就能畫,這一條對于給3~4歲孩子安排活動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二是容易開發興趣:很少有孩子不喜歡塗鴉的,是以開發培養孩子的興趣非常容易;

三是培養專注力、耐性,孩子開始習慣整段時間的“案頭作業”;

四是帶來快樂、安撫情緒(“内啡肽”)。孩子如果愛上畫畫,将終身受益。

五是培養身體能力:握筆可以培養手眼協調、精細動作等能力;

六是培養認知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有利于孩子認知能力的綜合發展。這裡要提一下,畫畫是需要孩子做許多觀察、歸納、總結的,最後把物質世界裡相對具象的東西用相對抽象的方式(線條、圖案、色彩)表達成畫。這對孩子是一個很有益的能力鍛煉。

七是培養創造力(劃重點!)。這裡要重點說一下:未來的時代将是AI時代,創造力将是個體極為重要的能力。有的人說,現在AI不是也可以創作了麼?AI不是在取代人類的創作能力麼?并不完全如此:AI始終隻是工具,設想:同樣用Sora做視訊,不同人因為思維不同、視野不同、創造力不同,對AI發出的指令(輸入)是不同的,是以用AI做出來的東西(輸出)也是不同的。創造力将是未來人類所需的核心技能,也是核心競争力。

不學琴學啥?——畫畫!

學琴就是練習肌肉記憶、身體記憶,通過不斷熟練來提高技藝,整個過程和培養創造力基本無關;繪畫不同,雖在紙上圖畫,卻有廣闊天地,孩子可以盡情發揮想象,是最有利于發揮創造潛能的。尤其當孩子大一點,還可以鼓勵孩子畫連環畫,通過畫面講故事,更能将繪畫與創作結合在一起。就沖創造力這一點,讓孩子畫畫也比讓孩子學琴好。還是那條:孩子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家長應當盡可能讓孩子培養能夠适應未來的技能。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父母尤其需要考慮的。一般人認為,東亞教育一特征是記憶、背誦、“填鴨式”,單向輸出、被動接受、封閉思維為主,并不有利于開發孩子的創造力,是以一些人擔心AI時代将更有利于西方的教育模式,但不利于東方的教育模式。我是同意這些看法的,是以第一要特别注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第二是考慮将AI工具用于幫助孩子提高創造力:請注意,不是讓AI工具去取代創造力,而是積極利用AI去發揮創造力、提高創造力。這裡,一要學會AI(人工智能/程式設計),二要用好AI(擅用生成式AI)。

繪畫就是這樣的一個起步基礎,很遺憾鋼琴不是。

八是培養溝通表達能力。畫畫不僅給自己,也是為了展示給别人看的。孩子畫完畫,都很願意同家人朋友講自己畫的是什麼。而家人互動,獲得回報,就是給孩子提供學習訓練的機會(人類學習和與AI學習本質相通),孩子在未來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表達。是以,繪畫能夠提升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是帶有社會互動屬性的。有人說,彈琴也是表達呀,音樂也是表達呀。答複:要想通過樂器/音樂這個載體去表達思想和情感,那是需要非常高的技巧、需要常年的練習的,門檻遠遠高于繪畫。而即便彈琴水準已經非常之高,往往也做不到“freestyle”,而是彈奏前人已經寫好的樂譜,通過演繹和诠釋既有的音樂,進行有限的個人表達。彈奏者水準不夠高,彈奏不出來;聽衆水準不夠,聽不出來。這裡面,溝通、表達的成分很有限,絕大多數聽衆也是聽一個曲子“好聽不好聽”罷了。是以,在社互動動上,學琴和畫畫基本沒有可比性。

九是建立自信、培養自我意識。這裡具體有兩個方面。

第一,繪畫有個很大的特征即開放性:三四歲、四五歲還是七八歲的小朋友都可以畫畫,每幅畫都是不同的,都有其要表現的東西,都有其風格和特征,都能反映小朋友的某些想法和特點。對這個年齡段的畫,也不存在什麼統一的好壞評判标準,隻要有意思,獨特,有特點,有表現力,都可以說是不錯的畫,孩子一般都能得到正向回報。而彈琴、唱歌就不同了,一個曲子彈得好不好,一首歌唱得好不好(例如是否走調)是有明确标準的,好的就是好的,不好就是不好的,在孩子之間還可自己直接進行的比較。是以,繪畫創作的開放性是非常寶貴的:孩子可以收獲正向回報,初次品嘗對人生的”掌控力”,由此建立自信。

第二,畫畫是可以留存視覺作品的:孩子的每幅畫都是一個小小的裡程碑,畫個一年,作品就可以做成一個集子,孩子可以和家人一起看自己技巧的成熟,水準的提升,畫風的演變,主體的變遷,以及參與的各種畫畫活動(寫生、公益、競賽)等。畫集就是留給自己的禮物,現在可以看,長大還能看。畫畫有助于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建立信心,構築自我意識,回顧自己的成長并展望未來的發展。客觀來說,學琴并非不能達到這個效果(例如視訊紀錄不同曲子),但不如畫畫視覺,不如畫畫直接,不如畫畫簡單,不如畫畫友善,不如畫畫易于展示。

家長需要注意到:有些活動很容易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無論其資質禀賦——而畫畫正是這樣的活動;有些活動則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鋼琴、奧數就屬于這個品類。未來時代,孩子的自主性、自我意識、自信心等心理能力都是“軟技能”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于人口中絕大多數比例的孩子來說,通過畫畫所獲得的樂趣和自信将遠遠大于學琴。

十是學習靈活自如,“可進可退”。兒童學畫,最初可以上一些畫畫班,其作為愛好進行培養發展,但不一定要按照“賽道”來規劃。上過一些課以後,也可以自己在家裡畫,就是作為一種業餘活動,而隻要投入時間,都能培養發展孩子的專注力、創造力。我們看,畫畫的這種自由性,對于鋼琴等樂器來說就不可能了:自己在家把玩鋼琴,那是怎麼玩都彈不會的,必須正經上課學。而如果家長想進一步,把畫畫作為“賽道”,對孩子進行成體系的培養,那也是可以的,除了報有更加專業繪畫老師的輔導班以外,等孩子稍微大一些,可以開始學點素描,因為素描是進入藝術專業所需的通用基本功。如果孩子一路表現出興趣與天賦,可以繼續深耕,考慮走專業藝術路線。(但有一條因素是家長要注意的:在當代,藝術和鋼琴一樣,也有“世家”屬性,即孩子能不能最終學出來、走出來,和家庭的關系很大。如果要把藝術作為孩子将來的職業和謀生手段的話,除了看孩子的天賦,還要看家庭能否給予充分的支援——從知識、專業、文化、精神到人脈等等。但本文不是讨論繪畫、藝術賽道的,隻是為了與學琴做比較,是以就此打住)。

十一是友善、成本低:這裡,指的是小孩子在學前或國小階段的初級水準的繪畫。孩子可以上專業一些的畫畫班,也可以自己随便畫,不一定接受專業學習(即便自己學着畫,也能享有有上述的各種好處)。畫畫成本可控,對場地沒有特殊要求,基本随時随地可以進行。

這裡,再談談幾個細分領域及相關領域,純粹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書法:書法有很多好處,包括培養專注力、提升情緒控制力、手眼協調、精細動作等方面。對于大一些的、進入學校體系的孩子來說,練好字也很重要,因為在現有體系下,作文和書法是一體的:字寫得不好會影響國文成績。但對于孩子來說,學書法也有幾個問題,第一是對握筆有要求,不适合太小的孩子,而塗鴉是可以從最小的孩子開始;第二是書法主要是模仿,通過臨帖來學習。而字一筆一劃怎麼寫,何為好的字,都有大量的體式規則、規矩限制。孩子練字可以靜心,但培養不出什麼創造力。是以,從培養孩子的興趣、創造力、溝通表達能力等角度看,繪畫強于書法。

國畫:國畫的問題和書法差不多,有大量的體式規則、規矩——蝦該怎麼畫,石頭該怎麼畫,竹子該怎麼畫,雞該怎麼畫,諸如此類。孩子畫畫主要是臨摹,學畫的過程成了培養身體記憶、肌肉記憶。從發揮創造力、想象力的角度講,自然不建議孩子學國畫。(當然,作為一種繪畫風格,孩子完全可以接觸)。

素描:素描是進入藝術專業所需的通用基本功,如果打算将來考美術學院的,可以早點學素描。素描需要孩子有很好的觀察力,形體、構圖把握能力,但素描也是寫生或臨摹,不能幫助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孩子如果喜歡畫畫,就讓他廣泛嘗試,畫各種東西,用各種風格,但不需要過早的接觸素描(孩子自己有強烈興趣且表現出天賦的除外)。

其他藝術:在諸視覺藝術裡,繪畫是門檻最低的,娃娃從低幼就可以開始。待孩子長大,動手能力增強,就可以開始廣泛接觸各種門類,不設邊界。真正打算将孩子送上藝術專業特長,讓孩子以藝術謀生的家庭應該是少數,大多隻是在學前和國小階段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及綜合能力,大多孩子進入國中後就開始陷入繁重的課業。

基于這個考慮,在孩子學前及國小階段時培養藝術愛好,可以着重考慮:

——是不是孩子的興趣所在?即能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能不能幫助孩子開發、培養一些适應未來時代的技能?特别是創造力、表達能力、自我意識及情緒控制能力等等。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讓孩子廣泛的接觸各種藝術創作門類。

藝術欣賞:前面文章讨論是否學鋼琴時,提到了音樂欣賞。練琴 不等于 音樂教育。畫畫也是一樣的:讓孩子學畫畫當然可以培養創造力、表達力等。但要更進一步,讓孩子開發更多的能力,應當讓孩子接受更多的藝術教育熏陶。但這對家長要求就比較高了。首先,家長要經常和孩子談論藝術話題,講述自己對藝術的了解,聽取孩子對藝術的了解。第二,家長有機會應該多帶孩子參觀藝術展,這對于提升孩子的藝術修養、熏陶、了解力是有幫助的。但光看展可能還不夠:家長要有高品質陪伴:給孩子适當講解,和孩子一起讨論、分享,如此才能保證看展的品質和效果。但這對家長的藝術造詣就有要求了。第三看展要達到一定的頻度,一有展就去,每周都去,不斷的接觸、不斷的沉浸,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眼界,最終實作量變到質變。

小結:人類社會即将面臨向AI時代的大轉型,而大多數孩子隻有有限的幾年(4~12歲)發展培養業餘愛好。這時,必須要考慮把資源投入哪些領域活動的“投入産出比”更大。在這段時期,讓孩子畫畫——甚至哪怕隻是“自由創作”——也能幫助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觀察力、問題解決力、表達力,培養自我意識與自信心,作用遠遠優于學琴。

(未完待續)

鋼琴,學還是不學?(1)從19世紀的歐洲家庭到今日社會

鋼琴,學還是不學?(2)鋼琴為何在中國這麼火,以及鋼琴教育的問題

鋼琴,學還是不學?(3)哪些人适合學琴

鋼琴,學還是不學?(4)不學琴學啥?——音樂篇

鋼琴,學還是不學?(5)不學琴學啥?——STEM + 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