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L療法之後,眼軸縮短了,但裸眼視力沒提升,這是為什麼?

作者:眼科醫生趙陽

我是趙小刀,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近視防控其實有點像和時間賽跑,多耽誤幾個月,情況就更嚴重一些。是以很多家長執行4L方案不久後的回報都是:恨沒有早一些開始。

好在孩子被耽誤一陣子,不會被耽誤一輩子。今天要分享的這個真實案例,就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的例子。

這是一個8歲男孩,2023年6月發現左眼近視100度、右眼125度,原本想等到學校開學之前再做檢查,結果當地遇到新冠爆發,等到完全解封,已經快過春節了。年後複查視力,雙眼近視度數飙升到225-250度,這可把家長急壞了。

在朋友介紹下,家長關注到了我的公衆号,完全改變了對近視的認知。5月7日孩子再次檢查,左眼250度近視,右眼300度近視,左眼眼軸24.45mm,右眼24.50mm。“幾個月時間就這樣了,快崩潰了”。

4L療法之後,眼軸縮短了,但裸眼視力沒提升,這是為什麼?

5月7日驗光單

這樣的結果下,家長不再猶豫,果斷開啟4L,還輔助了戶外、坐姿矯正器、葉黃素等。家裡新裝修的燈光,也在考慮進一步更新……

就這樣過去了短短18天,孩子突然說“戴的是同一副眼鏡,但似乎清晰了”,家長按捺不住趕緊去做了複查:

4L療法之後,眼軸縮短了,但裸眼視力沒提升,這是為什麼?

兩次眼軸檢查結果

這個家長說自己并沒有告訴醫生,自己使用了什麼措施,這個結果讓醫生很驚訝。

4L療法之後,眼軸縮短了,但裸眼視力沒提升,這是為什麼?

這個結果讓家長難以置信,甚至興奮得睡不着覺,怕是誤差,第二天再去求證資料也差不多,還更好了:左眼眼軸24.21mm,右眼眼軸24.32mm。

4L療法之後,眼軸縮短了,但裸眼視力沒提升,這是為什麼?

收到這樣的回報,我首先要恭喜這位家長,孩子應該是紅光治療的敏感人群。不過我也提醒家長,短期的檢查有時候還需要考慮誤差的因素,拉長時間的結果更可靠,而且慢慢時間長了,對這樣的結果就“見怪不怪”很淡定了。

這位家長還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眼軸雖然退了,視力沒怎麼提升?怎麼回事?難道是時間太短,退視力滞後?”

4L療法之後,眼軸縮短了,但裸眼視力沒提升,這是為什麼?

這個家長說的“視力”指的是裸眼視力,其實裸眼視力受孩子主觀影響和環境影響的波動很大,參考價值很小,不能用于評價防控效果。

如果眼軸真的縮短了,但裸眼視力未見改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①對于長期配戴眼鏡的兒童,突然摘掉眼鏡時,裸眼視力可能感覺上變得更差。這可以類比于習慣了使用拐杖的人,一旦丢掉拐杖,可能會暫時無法正常行走。

②200度以内低度近視的孩子,眼軸縮短,裸眼視力更容易提升。但對于中高度近視,裸眼視力≤0.2的孩子,由于基礎較差,即便經曆防控之後近視度數降低了50至100度,也很難察覺到裸眼視力的提升。

③有些兒童随着年齡的增長,散光度數逐漸增加,這也會影響到裸眼視力。

是以,在臨床實踐中,裸眼視力這一名額的參考價值有限。相比之下,配戴同一副眼鏡前後的視力對比更能提供有用的資訊。此外,采用小瞳徑電腦驗光時,結果的波動性較大,故其參考價值也不高。

檢查資料都有誤差可能,但機率不同,可靠性排序為:

眼軸>戴原鏡視力>綜合驗光>裸眼視力>電腦驗光。

如果前三個名額(眼軸、戴原鏡視力、顯然驗光)的變化是同一個方向,則通常意味着結果準确,例如眼軸不變或者≤生理性漲幅,原鏡視力提升,綜合驗光不變,通常意味着效果滿意。

如果眼軸增長較多,戴原鏡視力下降,驗光近視度數升高,則意味着近視度有所加深。

如果眼軸增長很多,但戴原鏡視力提升,顯然驗光近視度數不變或者降低,則需要懷疑眼軸測量誤差。

4L療法之後,眼軸縮短了,但裸眼視力沒提升,這是為什麼?

兩次驗光單對比

從這位家長的驗光單上可以看到,孩子眼軸有所縮短的同時,綜合驗光顯示近視度數已經有所下降。

原鏡視力指的是配戴原來的舊眼鏡的視力,這個視力提升一般就代表效果不錯。比如你原來配戴100度近視鏡看到1.0,現在同一副眼鏡能看到1.2甚至1.5了,其實就說明你的度數已經在降低了。

一般來說,當我們看到眼軸縮短、綜合驗光近視度數下降、原鏡視力提升,即這三個有參考價值的名額都在向好發展時,就可以認為是真的好轉了,反之亦然。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4L的家長們可能都會面臨的一個現象是,當度數降了、眼軸退了,對面的醫生可能驚訝得無法解釋,有些醫生會告訴你“測量得不準,有誤差”,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太颠覆了,他們可能沒見過這樣的事,也不敢說“度數降了”。這沒關系,資料不會騙人,複查的次數多了,說不定醫生還會來問你,你是怎麼做到的,這時候你就有機會成為醫生的老師了。

我 是 趙 小 刀

我 是 一 名 眼 科 醫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