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季度空氣品質改善實作“開門紅”

作者:海澱融媒

記者從區生态環境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降幅14.9%,優良天數78天,優良率達到85.7%,持續保持城六區最優,一季度實作了空氣品質改善的“開門紅”。據介紹,2023年我區大氣環境中四項主要污染物持續穩定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标準,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連續九年保持城六區最優。近年來,海澱區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以高水準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生态環境品質持續向好,生态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強化“五大協同”實作從重點整治向系統治理轉變

海澱區通過強化目标協同、主體協同、污染物控制協同、區域協同和政策協同,有序推進各項重點任務目标實施,創新實施區級生态環境保護報告制,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連續四年獲評“優秀”等次。“推行清潔生産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有效途徑。區生态環境局指導重點企業采取源頭替代、過程管控、末端治理等手段開展清潔生産,較好地實作了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區生态環境局副局長劉曉東介紹說。同時,海澱區在全市率先開展汽修行業源排放清單編制工作,推動揮發性有機物、臭氧、PM2.5協同控制。

此外,我區不斷強化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及公衆對區域協同治理的共識,形成多主體參與的生态環境協同治理合力;落實節能減排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環境治理政務失信記錄機制,在融資授信、考核表彰等領域對失信企業設定環保信用門檻。

堅持以人為本實作從被動應對向主動作為轉變

“天氣不錯出去逛逛!”“今天的藍天真好看!”是不少海澱居民發在朋友圈裡的日常,好天氣帶給居民的幸福感是最為直接的。近年來,海澱區逐漸搭建人工智能生态環境監管平台,健全“監測、評價、預測、溯源、通報、整改、評估”閉環管理體系,做到重污染天氣提前預判、迅速響應,2023年海澱區重污染天氣僅3天,較2013年下降95.7%。

為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嚴格落實城市更新條例,實施城市更新項目85個;開展片區融合更新,将14個項目納入市級儲備庫;探索小片平房區改造實施方式,梳理摸排373處。同時,聚焦餐飲油煙、噪聲擾民等老百姓“家門口”的生态環境問題,強化未訴先辦、主動治理,落實“每月一題”“每月一案”,市級考核排名躍居全市前列。建立并完善“街巷長”“小巷管家”制度,打造共享共治社會治理格局,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全區街鎮級、社群村級管城理事等志願服務覆寫率達100%。

聚焦重點領域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

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3月13日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期間,區生态環境局嚴格開展執法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看到一家施工機關雖已停止室外噴塗粉刷、建築拆除和土石方作業等易産生揚塵的作業工序,但現場存在部分土質地面和物料未完全苫蓋、苫蓋網局部破損等問題,執法人員當即要求施工方立即整改,并要求施工機關做好灑水降塵、車輛沖洗、封閉作業等,避免産生揚塵污染。

施工機關負責人表示立即進行整改:“以後将全力以赴確定施工現場的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區生态環境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顼飛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區生态環境局從嚴從細落實《海澱區春季揚塵治理百日攻堅方案》,有效管控春季揚塵高發問題,全力提升揚塵污染防治水準,截至目前共出動348人次,檢查施工、道路、裸地等涉揚塵機關162家次,發現問題175個,現場整改問題155個,移送案件線索20起。”

2024年,區生态環境局将貫徹落實《空氣品質改善行動計劃》,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守護美麗藍天。加強施工、道路、裸地“三塵共治”,健全揚塵問題“排查-通報-核查-回報”機制。加大餐飲油煙治理力度,強化執法監測,完善并深化應用線上監控裝置等措施;強化VOCs治理,加強園區“源頭替代-過程監管-末端治理”全流程監管。持續鞏固“無煤化”成果,加快推進瓦斯鍋爐低氮深度治理,完成燃油鍋爐改造“清零”目标。強化科技支撐,完善“人工智能+生态”監管平台,健全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加快建構集環境自動監測、污染源頭管控、執法監管和智慧審批于一體的生态環境系統治理體系。

夯實綠色基底打造可持續發展“綠色銀行”

近年來,我區在生态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從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到美麗鄉村工程,從生态環境損害賠償到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區生态環境局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在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方面,海澱區成功達标,通過植樹造林、城市綠化等舉措,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綠色空間。同時,美麗鄉村工程的建設也取得了積極成果,9個美麗鄉村工程的建成,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

在生态環境保護方面,海澱區積極推動生态環境損害賠償制度,2023年共辦理損害賠償案件12起,涉及賠償金額110餘萬元。此外,海澱區還釋出了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階段性成果,涵蓋了1285個物種的調查名錄,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生态治理方面,海澱區通過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完成了21個河道生态治理項目,治理河道41.2公裡。同時,海澱區還建設了12處小微綠地和13處公園綠地,道路慢行系統增加80公裡,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閑娛樂場所。

2021年,海澱區在城六區中率先獲得“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命名,今年,海澱區正在積極建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不斷充實。

海澱區生态文明建設的成果,是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将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生态文明建設,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上,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為建設現代化強區、高品質海澱厚植生态底色。”區生态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胡玉國說。未來,區生态環境局将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生态文明建設力度,積極探索創新,努力推動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為人民群衆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記者 吳豔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