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圖校改員:戰鬥在“一米見方的大洋”

作者:學習軍團
海圖校改員:戰鬥在“一米見方的大洋”

記者手記

工作崗位就是戰位

■解放軍報記者 吳安甯

每次拿起尺子工作,北部戰區海軍某部海圖校改員都凱鵬的心,就會像平靜的湖面泛起一絲絲漣漪:“我們的崗位,和戰場的距離有多遠?”

2年前,剛剛走上海圖校改員崗位的都凱鵬難掩失落:沒有登上夢想中的威武軍艦,卻走進了僅20平方米的海圖室,他覺得自己距離戰場很遠很遠。隔着窗子,都凱鵬能望到長長的軍港,看到鱗次栉比的艦艇。“每次目睹艦艇駛離港口,我的心也随之飛向了深藍的大洋。”

時光匆匆走過,都凱鵬從未跟随艦艇出過海。如今,對于曾經的疑問,都凱鵬給出的答案早已與往日不同。

“海圖是艦艇的眼睛,雖然不随艦艇遠洋,但我們要熟知水下每一處暗礁、了解海域每一寸變化。通過我們校改的海圖,艦艇官兵可以掌握海區地理情況,制定航行路線,安全進出港口。”即使隻是伏在案前,每一名海圖校改員仍在日複一日的刻圖、毫厘必究的校改中,感受着與艦艇官兵們共同沖鋒的喜悅。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始終與戰場‘零距離’,我的崗位就是戰位。”都凱鵬說。

“零距離”,展現在筆下的每一個符号裡,展現在各式各樣的海圖中。沒有萬衆矚目的劈波斬浪,沒有震耳欲聾的炮火硝煙。當紅色字迹在筆下勾勒交織,當油墨氣味在空氣中充溢彌漫,海圖校改員們和艦員一同“啟程”,開啟了與艦艇“零距離”的同頻共振。

“零距離”的沖鋒是時時刻刻的。工作得久了,海圖校改員們對艦艇出航的汽笛聲格外敏感。艦艇隻要出海,便需要最新的海圖,即便在夜裡遇到緊急任務,他們也會迅速起身前往海圖室,隻為保障海圖順利傳遞。

“零距離”的沖鋒是一絲不苟的。圖紙上失之毫厘,大洋上謬以千裡,每一名海圖校改員都十厘清楚崗位的職責,更明白每一次下筆的分量。校改海圖的每一步,他們都精雕細琢、慎之又慎,用一筆一畫繡刻着萬裡海疆。

“零距離”的沖鋒是默默無聞的。并不是每一名官兵都能登上艦艇,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廣泛的海軍群體,會發現許多戰士雖未上艦,卻默默守護着戰艦馳騁大洋。氣象兵,時刻觀雲測雨,記錄天氣;航标員,于風高浪急中修複航标,巡查航線……像海圖校改員一樣,一群群保障兵前赴後繼,靜靜遙望着艦艇遠航。

透過時代的景深,我們或許能讀懂他們的激情與熱忱。雖然腳步不曾離開軍港,但艦艇逐浪沖鋒的每一時刻,他們都不曾缺席。仿若座座“燈塔”,照亮了人民海軍奮勇前行的深藍航迹。

海圖校改員:戰鬥在“一米見方的大洋”

■解放軍報記者 吳安甯 特約通訊員 封治斌

海圖校改員:戰鬥在“一米見方的大洋”

北部戰區海軍某部海圖校改員查找資料。袁波 攝

這是一群平均年齡僅24歲的海圖校改員。走進海圖室,記者見到他們正伏在案前,用鐵筆在一張張蠟紙上刻畫海圖,神情沉着鎮定。整間屋子滿是書頁翻動的聲音,以及鐵筆和鋼闆摩擦發出的“吱吱”響動。

他們年齡雖輕,下筆手法卻很老練。紛繁複雜的海圖要素經由他們的手躍然紙上,清晰準确地诠釋着海區的最新情況變化。

采訪之前,記者很難想象,在資訊化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竟會存在如此“原始”的海圖校改方式——手工謄寫、蠟紙刻版、逐份油印、人力複核……

海圖校改員宋招源告訴記者,雖說戰艦配有電子海圖和多種資訊化裝置,但出海前備好紙質海圖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規定動作”。他回想起一次訓練任務中,一艘艦艇遭遇強電磁幹擾環境,艦上包括電子海圖在内的一批電子裝置突然失靈。情急之中,他們所校改的紙質海圖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必須用準确無誤的海圖,保證遠航的戰友們順利馳騁在深海大洋。”海圖雖小,隻有平米見方,卻宛如強軍征程上的一個個剖面,記錄着遠海大洋的風雲變幻,見證着每一名海圖校改員的枕戈待旦與忠誠守望:“我們同樣在沖鋒。這‘一米見方的大洋’,便是屬于我們的戰場!”

1張模片,117個符号

除了巧手,改圖還需要一顆專注的心,隻有心無旁骛,才能完美發揮精湛的技藝

礁石、堤岸、燈柱、碼頭……在海圖校改員眼裡,廣袤的海洋由這些符号組成。

用鐵筆将各類符号刻在薄如蟬翼的蠟紙上,需要一雙巧手。

怎麼個巧法?一筆下去,若蠟紙被劃透,則油印時符号容易漫漶;若劃得不夠深,則油墨過淡,符号難以辨認。下筆幹脆,蠟紙劃痕将透未透,才最為合适。

時間撥回1年前,海圖校改員韓伽碩的手非但不巧,還很笨拙。第一次刻版,他将半透明蠟紙鋪在鋼闆上,貓着腰、緊握着筆細細點畫。幾小時後拿起一看,不但符号歪歪扭扭,整張紙也千瘡百孔。由于用力過度,手腕和手臂僵硬又酸痛。

勤奮是塑造巧手的唯一途徑。每一名海圖校改員都需要在日複一日的刻畫中獲得絕佳手感。

手指上越來越硬的繭,訴說着艱苦的練習時光。韓伽碩順勢拿起一張改圖模片解釋道:“光這一張就有117個符号式樣,有大有小,有粗有細,即便是心靈手巧的人也要練上一個多月。”

海圖圖式厚厚一沓,近千個符号考驗着海圖校改員的手感和筆力。經由模片斑駁的邊緣,記者看到一群海圖校改員對于巧手的執着和追求。

保持住近乎完美的筆觸需要長久堅持。換言之,一日不練,就會手生。就連休假在家的日子,韓伽碩也會時不時畫上幾筆,生怕失去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手感。“越舊的海圖工具越好用。”如今,他的工具也被打磨得十分順手。

除了巧手,改圖還需要一顆專注的心,隻有心無旁骛,才能完美發揮精湛的技藝。

一次走神的經曆,讓韓伽碩記憶猶新:“那張海圖特别複雜,畫了整整兩天,最後幾筆,因為走了下神,沒控制好下筆力道,蠟紙被刻破,整張海圖瞬間廢棄。”

在打磨海圖的同時,海圖校改員的内心也被磋磨着。韓伽碩說:“剛來海圖室工作,我覺得這裡的人很古闆,和活力四射的我格格不入。”然而近期和家人的幾次通話中,母親都提到他變得沉穩了。

關于心态的磨砺,海圖校改員宋招源同樣感觸良多。2年前,他還是一名航标員,在一次業務比武中,他表現優異,一舉拿到了個人單項第二的成績。作為戰艦馳騁深藍的“開路先鋒”,他肩負着布撤和維護航标,開辟以及辨別應急戰場通道等任務,每日在海上劈波斬浪。

“将自己熟悉的航标設施刻在紙上,是一種全然不同的體驗。”宋招源覺得,如果說曾經的日子是乘風破浪,如今的工作則像徐徐深潛。

每日與鐵筆、鋼闆、寫字儀、升降圓規、改圖模片等工具打交道,枯燥是很多海圖校改員的最初感受。“面對數不清的線條和标記,的确會感到崩潰。各式各樣的要素記得人頭昏腦漲,有時提筆會突然忘記剛剛背過的符号。”宋招源坦言,“畫圖時光有時很難熬,沒有頑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心态,很難堅持下來。然而改圖沒有捷徑,海圖校改員必須和心底的浮躁反複較量。”

從謄寫到刻版,從辨認圖注到記憶符号,從掌控情緒到冷靜複盤,宋招源始終專注于筆下的汪洋大海,常常在海圖室工作到忘記時間。

今年是宋招源正式成為海圖校改員的第2年。幾年來,他使用過的蠟紙難以計數。時間長了,他發現随着筆尖一次次觸碰紙面,整個人仿佛從周遭喧嚣沸騰的世界中抽離,隻能感觸到眼前的潮汐與洋流、淺灘和暗礁……

48小時,60張海圖

一茬茬海圖校改員在緊張的工作節奏中懂得了責任和擔當,習慣了加速的步調

校改海圖也被大家稱為“紙上繡花”,真正的繡花講究“慢工出細活”,但校改海圖卻常常要和時間賽跑。

報道海區航标、障礙物等變化情況的《航海通告》每周都會釋出一次,海圖校改員的任務是根據通告修改相應海區的海圖。一天上午,海圖校改員田坤剛取回通告,就遇到來領最新海圖的艦員,幾艘受領任務的艦艇後天要出海。

茫茫大海,危機四伏……對艦艇而言,最新的海圖必不可少。“滿打滿算不到48小時,我們需要校改60張海圖!”接到任務的田坤與戰友們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既要保證海圖的精準,又要追趕本就不多的時間,他們像擰緊了發條的鐘表,一刻也不松懈。困了就用雙手搓搓臉頰,累了就向酸澀的眼睛裡滴幾滴眼藥水,他們持續沖鋒,順利完成任務。

一茬茬海圖校改員在緊張的工作節奏中懂得了責任和擔當,習慣了加速的步調。“我們時常遇到緊急任務,雖說攻堅過程很艱難,但完成海圖交接的那一刻,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會在瞬間裹滿全身。”說着,田坤的語氣有些激動。

海圖校改員的工作大多是平淡的,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瞬間,但他們從不缺少熱血湧動的澎湃。

2年前,老班長張旭一眼便看出宋招源的潛力:“這個小夥子遇到問題不僅沉得住氣,還有股不服輸的沖勁兒,将來一定能成才!”如今,宋招源握住了張旭的“接力棒”,擔任海圖校改班長。

“其實海圖校改員和航标員也有相似之處,架設航标要又快又準,校改海圖同樣考驗我們的速度和準度。”宋招源說,“海圖兵的口号是‘準确、高效’,任務既然下達,我們就必須又快又好地完成。在戰位上,我們沒有理由辜負使命,沒有資格放慢腳步。”

宋招源帶記者來到海圖倉庫,“這裡有3萬多張海圖,全部摞起來有2層樓高,這也是我們日夜奮戰、笃行不怠的最好證明。”

每一張海圖的主圖下方,都有一連串不同筆迹的紅色數字首尾相接,稱為“小改正标注”,詳細記錄着海圖接連不斷的版本更疊。一些年代久遠的海圖,“小改正标注”能追溯到本世紀初。“從前輩們手中拿到海圖,總覺得心裡沉甸甸的。”就像是經曆着一場又一場的接力跑,一代代海圖校改員傳遞着心中使命,并且跑得越來越快。

部隊轉型全面推進,帶給海圖校改員們比往日更強烈的緊迫感。“近年來,海圖室的任務成倍增加,為了給艦艇出航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我們一直勠力奮戰,攻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主動擔當,而非被動作為,是每一名海圖校改員的選擇。“有些海域,即便艦艇很少前往,我們仍争取第一時間完成該區域所有海圖要素的更新,避免措手不及。”海圖校改員丁子陽說,“有時也想将不那麼緊急的任務延後一些去做,然而一旦臨時出現變動,艦員們将沒有最新紙質海圖可用。我們會将許多任務做在前頭,絕不能讓艦員陷入任何可能的危險境地,更不能讓艦艇在瞬息萬變的訓練場上丢失戰機。”

無論何時,海圖校改員們都在竭盡全力,以求随時能夠提供各海域、各類型的最新海圖,為艦艇保駕護航。

那年,丁子陽正在休假,接到某緊急保障任務的通知,他連忙訂票傳回軍營。踏進海圖室,隻見眼前的每名同僚都在全力以赴,甚至連同他寒暄的時間都沒有。容不得等待和遲疑,他快步走到桌前開始工作。

海圖室裡,燈光下,海圖校改員們布滿硬繭的手正拿着尺子認真測量。他們時刻保持“滿格”狀态,沉浸在海圖上沖鋒的激情中。

0.2毫米,100米

在海圖校改員的世界,沒有“良好”這個标準,大家必須全力以赴達到優秀

“這兩幅圖的水深網格刻偏了0.2毫米,這一幅圖的兩條對角線長度不等。”一次内部例行品質檢查,3幅海圖被認定不合格。為這件事,他們特意開了一次會,3張海圖當場宣布廢棄。

每一名海圖校改員都清楚,改圖是精細活兒,任何微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導緻航海事故。

去年秋天,即将退役的張旭特意為新一批海圖校改員進行了一次崗位任前授課。“2005年,某外軍潛艇航行時撞上海底山脈,導緻1人死亡97人受傷……事後經過調查發現,引發這起航行事故的‘罪魁禍首’就是一張标注存在誤差的海圖。”在課上,老班長神情嚴肅地講述着觸目驚心的案例。

“海戰并非在炮彈射出時才打響!從某種程度上講,戰争在海圖準備過程中就已經開始!0.2毫米的失誤,在生活中也許可以忽略不計,但在一張1∶50萬的海圖上,就代表着足足100米的距離。航行時如果偏差近百米,極有可能導緻難以估量的後果。”

聽着老班長的講述,海圖校改員陳貴賓和戰友們感覺一股電流劃過身體,瞬間擊中心房。對他們來說,哪怕錯了一毫米,也是天大的事。

學生時代,陳貴賓喜歡踢足球,總在球隊中擔任守門員的角色。那天,他突然覺得守門員和海圖校改員這兩個相去甚遠的角色,有着相似之處。守門員并不能在球場沖鋒,然而守門成敗有時直接決定比賽勝負。海圖校改員同樣如此,沒有聚光燈下的光環,鮮少有人特别注意到他們的存在,但他們卻每時每刻守護着戰艦安全,絕不允許差錯的發生。

平凡的崗位有着非凡的作用,陳貴賓瞬間體味到這份工作背後的分量。那天晚上,他站在窗旁,盯着遠方的大海凝望了許久。海圖上的一簇簇細線,似乎化成了一條條安全繩,從這間不起眼的二層小樓飄出,奔向遠處的大洋,系在艦上戰友們腰間,保障着他們的生命安全。

刻圖之餘,陳貴賓一有時間就鑽進圖庫鑽研業務。看海圖擺放位置,研究水文要素,對比不同校改情況的用色、下筆力度。經緯度、地圖投影、制圖綜合……這些海圖編輯才需要了解的原理,他一項不落地自學,隻為全面掌握海圖知識,保證改圖不出差錯。這兩年,陳貴賓的工作總結密密麻麻記了幾大學,戰友們親切地稱他為“活字典”。

人力複核是制圖的最後一步,大家總能見到陳貴賓的身影:“海圖要素成千上萬,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纰漏,後果都難以想象。必須確定海圖沒有出現錯刷、漏刷等問題。”

如今,已是骨幹的陳貴賓對海圖有着特殊的敏感。一次,一批印刷完畢的海圖即将傳遞使用,陳貴賓卻緊盯着一處眉頭緊皺。“稍等一會,我去查個資料。”他飛快跑去資料室。幾分鐘後,陳貴賓焦急地趕了回來:“這裡水深發生了變化,可能對航行造成危險,我們趕快标繪上去!”

近千張海圖需要重新加繪,一名新海圖校改員犯了難:“這個水深變化并不明顯,不用改了吧!”平日待人随和的陳貴賓卻在那一刻異常嚴肅:“這個淺點要是不标上去,就相當于我們親手在艦艇的航道上埋下一枚水雷!”随後,大家迅速重新改圖,把新的參數标繪上去。

在海圖校改員的世界,沒有“良好”這個标準,大家必須全力以赴達到優秀。像陳貴賓一樣,海圖校改員們總是保持極度的細緻和敏銳,把好改圖的每一關,為艦艇航行消除安全隐患。

責任之重,使命之重。海圖校改員們一次次用精雕細琢的海圖,高标準保障艦艇出航,為官兵遠赴大洋“鋪路”。

海圖校改員:戰鬥在“一米見方的大洋”

▲刊于4月12日《解放軍報》5版

來源丨解放軍報、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海圖校改員:戰鬥在“一米見方的大洋”

監制丨歐燦 侯大偉編審丨劉建偉 嚴珊 錢宗陽責編丨周舟 鄭鵬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