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季度,刺破“理想”

作者:汽車公社

有沒有很好奇,在小米SU7的上市釋出會上,坐在台下的李斌、李想和何小鵬看着雷軍在台上接近三個小時的“氣吞山河”,内心究竟在想什麼?相關的表情包在網上熱傳,作為三家新勢力品牌的CEO,他們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在小米面前,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作為新勢力的代表,已經能算作造車“老兵”了。經曆了多年的摸爬滾打,也在市場中逐漸站穩腳跟,但這三家企業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恐怕一點不比小米來得輕松,它們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困境。

一季度,刺破“理想”

我們無法知道,看着小米SU7登場的這三位企業家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想的三月過得一定不怎麼舒心。各種流言蜚語,各種東猜西疑,壓在哪家企業的掌舵人身上都會有些喘不過氣。

畢竟,這家造車新勢力僅用時46個月就達成了50萬輛新車傳遞的裡程碑,是造車新勢力中的第一家。所有人都驚訝于理想耕耘市場的速度,也讓引起了無數人的議論。嘈雜的各種聲音,有褒獎、有批判、有挖苦也有諷刺,不絕于耳。

無風不起浪

就在近期,有理想内部人員爆料,理想下一步将要裁員。據爆料人稱,目前的公司狀态是新offer全部暫停審批,将縮減30%以上的預算,并且由于現在的人員架構是按照年銷80萬輛布置的,處于相對備援的狀态,下一步将要裁員。

一季度,刺破“理想”

對于這樣的消息,4月8日理想汽車官方回應稱,網傳裁員及預算大幅縮減均不屬實。

理想在辟謠,吃瓜群衆卻還在小聲嘀咕。尤其是當第一季度的銷量成績出爐時,理想汽車的表現與預計目标明顯有很大差距,做出調整是必然的。是以如果說裁員是真的,也是根據市場表現的合理調整。

按計劃,理想為了實作年銷80萬輛的目标,到今年年底其門店數量将要達到800家,這也是支撐起這80萬輛新車傳遞的基石。由于理想的門店都采用直營的方式,并且短期内也不會采用經銷商的模式,因而龐大的銷售隊伍将會占據理想員工總數中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是以,看客們的猜疑是合理的。過去一年,理想的門店數量從288家店增加到467家,幾乎翻了一番。而如果要達到年底的800家門店數量,意味着幾乎平均每天都要新增一家店,這對于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個考驗。

一季度,刺破“理想”

截至3月31日,理想在全國的直營零售中心共有474家,直營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钣噴中心共有356家。和計劃不同的是,今年前三月理想僅新增了7家直營門店,而售後服務門店反而少了4家。看來,理想關于銷量目标的一些規劃,已經在緩慢收縮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今年3月,理想共傳遞新車28,984輛,同比增長39.2%;第一季度共計傳遞80,400輛,同比增長52.9%。

雖然同比增長表現強勁,但闆上釘釘的是,這樣的數字肯定無法支撐起80萬輛年銷量的目标。更棘手的情況,是理想自今年開年以來一直被問界“壓着打”,丢掉了此前牢牢占據的新勢力品牌月銷冠軍的寶座,甚至連銷量周報也不做了。

1月、2月均屈居第二,理想原本想在3月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沒想到MEGA上市後完全沒有進入預定“軌道”,甚至對原本的L系列都産生了一些“反噬”效果。理想“啞火”了,也讓酷愛在微網誌上發帖的李想一個多月都沒有更新内容,理想正面臨着關鍵的考驗。

一季度,刺破“理想”

改變來自3月21日曝光的一封李想給員工的内部信。這封題為《如何解決理想汽車當下面臨的問題》的内部信中,李想反思了公司的近期表現,并對未來的發展政策提出了明确規劃。李想表示将降低銷量的預期和欲望,回歸健康的增長。

之後,理想将2024年全年銷量目标從原來的80萬輛,調整到了56萬至64萬輛,預估全年增長率為50%-70%。對于MEGA,從釋出會前預期的挑戰8,000輛,修改為現在每月2,000輛的銷量目标,到四季度再攀升到4,000輛以上,穩步回到正常軌道。

面對市場的不利狀況,理想沒有選擇裁員,對于企業形象的維護來說是一件好事,但理想接下來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

樹大招風

截至2024年3月31日,理想汽車累計傳遞713,764輛。作為一家從2019年年底才開始傳遞新車的企業,理想已經立下了多個裡程碑,包括首家達成50萬輛、60萬輛以及70萬輛新車傳遞的新勢力車企,随着時間的累積,他們還将繼續創造神話。

一季度,刺破“理想”

理想的成就有目共睹。不僅在品牌銷量方面,在企業利潤方面如今的理想也讓人刮目相看,理想汽車如今已經是現金儲備第一的中國汽車企業。

财報顯示,2023年,理想汽車營收1238.51億元,同比增長173.48%;淨利潤118.09億元,同比大增681.06%。其中第四季度,公司營收417.3億元,同比增長136.4%;淨利潤57.5億元。如今的理想,可以說是财務狀況最為健康的車企之一。

翻開理想過去五年的賬本,2018年-2022年,累計淨虧損超過64.5億元。在登陸美股兩年後,2022年理想營收還不足500億元,淨虧損超過20億元。理想去年一次性把過去五年的錢都賺了回來。

如此這般表現,讓理想已經從當初的一粒種子,長成了新勢力品牌中最粗壯的一棵樹。樹大招風,這樣的道理沒有人不懂。

一季度,刺破“理想”

“500萬元以内最好的SUV”,“讓他們開上勞斯萊斯庫裡南一同試駕理想L9”;“50萬元以上不分能源形式的銷冠”,“歡迎各位埃爾法車主前來試駕理想MEGA”。顯然,不止是樹大招風,李想還在拼命地“造風”。

這種頗有些“放飛自我”式的發言,為理想帶了很多關注度。以至于xx萬元一度成為網絡上的一個熱梗,在之後各種友商的新車釋出會上,“xx萬元内最好的車”這樣的話術也頻頻亮相。

好在,理想L9的市場表現為李想撐起了腰杆。理想L9上市72小時完成5000元小訂的訂單量超過了3萬輛,并且在傳遞後的首月銷量就超過了一萬輛,此後一直是全尺寸SUV市場的銷量冠軍。

但這一次,MEGA卻讓理想卻“翻車”了。在MEGA上市之後,理想并沒有給出72小時内的訂單情況,也沒有任何銷量方面的資訊。更頗為罕見的是,李想這位微網誌大V,平時經常一天連發還幾條微網誌,在MEGA上市後除了轉發過一條專訪内容,就再也沒有更新過微網誌。

一季度,刺破“理想”

毫無疑問,MEGA的終端表現給李想和理想都狠狠地上了一課。

3月,理想MEGA的銷量為3,229輛,不及小鵬X9的3,946輛,在所有純電MPV市場中僅排名第二。即使如此細分的市場都沒能奪冠,更别提之前所說的要領跑50萬以上市場。要知道,起售價超過60萬元的寶馬X5,3月銷量為7,448輛,是MEGA的兩倍還多。

在MEGA上,李想恐怕也明白了樹大招風的道理。MEGA上市之後,引來了大量網友對其外觀樣式的譏笑,從客觀來講有些評價确實有些過分,但理想此次也沒辦法用銷量表現來回應質疑。栽跟頭,這一次是實實在在。

沉寂許久後,李想在3月11日發了一條朋友圈,他表示:“雖然身處黑暗,但是我仍選擇光明。”這回李想把自己當成了受害者,卻好像忘了之前立flag時的自己。“滿招損,謙受益”,這樣的警句國小時大家好像都背過。

一季度,刺破“理想”

當然,理想不會因為MEGA一款車沒有達到理想目标就跌入谷底。李想也在積極調整,并且及時對政策進行改進。李想釋出的員工信,也表達了其知錯就改的态度,這點也值得肯定。

早在李想發聲之前,理想在産品方面已經對全系車型的配置和命名進行了調整。将L7和L8原本的Ari/Pro/Max版本更名為Pro/Max/Ultra,并且新增了配置更低的新Air版本,使得L系列的起售價格進一步下探。說不打價格戰的理想,似乎也以這種方式加入了。

而MEGA此前獨一款的Max版本,這次也更名為了Ultra。有人猜測這是為了給推出更低配的車型騰出命名空間,進而讓MEGA也能有一個“名正言順”的降價舉措。

一季度,刺破“理想”

這些其實隻是小動作。最重要的,是理想即将迎來其銷量的絕對支柱型産品,理想L6已經确定将在4月18日正式釋出。對于理想而言,無論MEGA的戰績如何,它還有回旋的餘地,而L6則是理想不容有失的關鍵産品,這款車如果再“啞火”,理想的銷量目标恐怕還得改。

不過,從目前的事實和現狀來分析,理想L6肯定表現不俗。唯一擔心的,是李想這次在釋出會上的表現,最好能“平淡”一些,不要像之前那樣“金句頻發”。畢竟,我們還有句俗話,小心駛得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