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作者:路咖汽車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4月第1周銷量出爐,造車新勢力銷量排名發生變化。

理想終于拿回了第一的位置,問界降至第二位;極氪001大賣,加上007推出的低價版車型,來到第四名,與第三名的零跑相差無幾;令人意外的是蔚來,在插電混動車型銷量激增的大背景下,比深藍賣得好;小鵬3月強勢期後,4月第1周又遇冷。

最具看點的是,小米手握4萬鎖單大定,4月第一周銷量與陷入傳遞難問題的智界持平。

總體來說,4月第1周銷量,造車新勢力銷量普遍環比下降,當然其中也蘊含着諸多因素。

特斯拉受影響嚴重,小米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具體銷量資料,理想4月第1周賣了5626輛新車,問界4189輛,零跑和極氪均約3200輛,蔚來2139輛,小鵬1230輛,小米1093輛,智界1011輛。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相比3月第1周(2月26日至3月3日)銷量,除了小米和智界外,上述其他品牌均同比下降。

其他主流新能源品牌,比亞迪4月第1周賣了45216輛新車,特斯拉僅賣了1903輛,長安旗下深藍和阿維塔分别銷售1900輛和786輛新車。

資料上看,智界傳遞上量後,銷量有明顯提升,包括比亞迪在内的主流新能源車企,銷量都受到了影響。

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特斯拉。3月份賣了近9萬輛的特斯拉,在小米SU7和一系列20萬至30萬級純電動車型的瘋狂夾擊下,銷量斷崖式下跌。這與特斯拉的預測一緻,未來一段時間内,純電市場增速放緩,以及競品的圍攻會導緻特斯拉出現銷量下滑。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另一方面,3月下旬特斯拉宣布4月份Model Y漲價的消息後,大批特斯拉意向客戶都選擇在3月底之前完成鎖單,繼續享受漲價之前的價格。但4月份之後,特斯拉推出0息購車政策,這是特斯拉史上首次推出此政策,但從第1周銷量結果的回報來看,還看不出太大的增量作用。

總體來說,在漲價、減産、競品圍攻等多方面影響下,特斯拉有跌落神壇的态勢,這還要看其後續的調整能力。不過以近期特斯拉曝出的一系列動向,Model 2難産,8月份推出robotaxi,FSD入華依然遙遙無期,特斯拉後續在中國市場,似乎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另外值得關注的就是小米。小米SU7自3月28日上市,上市即傳遞,4月第1周傳遞量超過了直接競争對手智界S7。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餘承東4月初就釋出言論稱,大批量智界S7将傳遞到使用者手中,也就是說,智界S7後續将不存在“傳遞難”的問題。這樣看來,剛上市的小米SU7能完成周傳遞超1000輛,成績還說得過去。

即使以這個成績平均,小米SU7在4月的傳遞量也将接近5000,考慮到産能爬坡,結合3月份各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成績,小米SU7有機會擊敗包括岚圖、阿維塔在内的一衆品牌,甚至是小鵬,都有被小米擊敗的可能。

此外,在華為和小米的直接對話中,智界S7産能同樣處于爬坡階段,但考慮到二者的熱度,售價以及閱聽人群體,和目前手握的訂單量,小米SU7前期超過智界S7幾乎是闆上釘釘的事。如今就要看智界S7重新上市後,能挽回多少好感了。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再簡單說一下問界和理想之争。按問界目前的訂單量和新增訂單速度來看,其被理想反超多少有點出乎意料。但目前的終端是,理想還有少量的老款車型在售,最大綜合優惠達到4.6萬元,優惠最少得L7,也有超過4萬元的綜合優惠。而新款車型,除了5000元官方優惠外,地方政策還給予1萬元的現金優惠,這在以往理想的新車上市中,是看不到的。

問界也有相應的優惠政策,銷量最好的問界M7,現金優惠2萬,起售價降到了不足23萬,可以說非常有競争力,但效果還沒展現在終端銷量上。

另一個原因,理想2023年完成産能爬坡,目前産能較為穩定,而問界一直在産能爬坡,但從傳遞周期來看,産能并不穩定。比如目前銷量走高的問界M9,一個月前傳遞周期為2個月到3個月,現在也同樣如此。

整體銷量下行,隻是市場端的短暫性調整

受價格戰帶動,3月部分車企銷量迎來爆發,如比亞迪重回30萬輛,問界突破3萬輛等。4月第1周,車市趨于平淡。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幾個原因:

  1. 價格戰雖未停止,但趨向平緩,再未有大規模降價潮出現;
  2. 車市産品結構處在調整期,燃油車、插電混動車型、純電動車之間的占比和增速正重新洗牌;
  3. 價格戰下,除推出強政策的車企,如特斯拉宣布漲價,部分使用者選擇觀望車價變化;
  4. 最重要的,一大波新車正在路上,北京車展将是下一輪車市狂歡的開始。

經曆了1月份一輪新能源車降價潮,以及2月份比亞迪引起的整體車市的價格戰,目前各細分市場車價趨于平穩。

下一輪的市場變動,聚焦在北京車展。以現有資訊來看,一部分車型有引領下一輪價格戰的潛質。

比如理想全新車型L6,有部落客曝出,L6的起售價在25.98萬,雖然官方緊急辟謠,但以理想L7的價格做标定,理想L6下探至25萬級,并非沒有可能。25萬級的增程式SUV,以理想正常的同級産品配置最優的原則,将引發新一輪的SUV降價潮。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另外還有備受關注的比亞迪秦L,介于秦PLUS和漢之間的B級車,按目前主流B級轎車市場平均14萬的起售價來看,秦L有望将再次實作“市場定價權”的目的。

當然還有要颠覆燃油車智能化的大衆途觀L Pro,也能開辟出燃油車新的定價模式,進而改變燃油車市場的玩法。

4月首周多車企銷量下滑,價格戰打不動了,還是憋大招?

總的來看,一批在各個級别,各個細分市場有重新定義市場産品格局能力的新車即将到來,根據近兩年新能源車成為主流後,市場上新的規律,要麼持續沖低,要麼徹底高端化,也就是說,即将上新的,多數以重新定義市場為目的的産品,很可能引發今年更大一輪的價格戰。目前的局勢是,一款熱門主銷車型降價,連帶的整個市場的主銷車型都要調價。

結語:

新能源主導的車市,最大的變化不僅是産品更疊速度加快,還有就是因産品更疊速度,所影響的産品價格波動頻繁。而目前的經驗是,2023年年初,還有少數車企因利潤問題漲價,僅過了一年,利潤固然重要,但市占率更重要,除特斯拉外,已經鮮有車企具備漲價能力。再加上行業、技術的變動,使新車不具備從技術性升維,進而影響車價上漲的能力,也就是說,未來的汽車市場,降價依舊是大趨勢,且不可逆。

買車的等等看,北京車展後可能有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