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租賃的業務這兩年對于輕紡城(600790.SH)而言并不好做。
作為中國“中國專業批發市場第一股”的輕紡城近10年的營收一直9億元上下浮動,但扣非淨利潤在2021年達到近10年的最高點後,就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2023年也成為近10年淨利潤最低的一個财年。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公司連年“穩定”的營收,輕紡城在背後付出了更多的營業成本,營銷推廣的費用也同時激增。
但公司也在不斷用數字化賦能,對外多個投資項目來突破目前公司在租賃業上發展的瓶頸。
4月10日晚,輕紡城披露了其2023年的年報,資料顯示公司在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約8.55億元,同比增長4.22%;實作淨利潤約2.14億元,同比下降81.93%。
來源:choice
輕紡城的年報資料披露之後,不少投資者對于公司經營環境并未發生重大變化下,淨利潤的大幅下滑都表示出了不解。
通過年報中的資訊梳理不難發現,2022年淨利潤的大幅增長是建立在征地補貼基礎上的。公開資訊顯示,2022年,因為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周邊項目建設需要,公司全資子公司紹興中國輕紡城國際物流中心有限公司部分區域拟被征收,公司也和相關部門談妥了相關的補償金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收到紹興市柯橋區齊賢街道辦事處支付的房屋征收補償款合計約9.2億元。這也是2022年的淨利潤大增174.73%,并在10年内“鶴立雞群”最主要的原因。
這樣看來輕紡城淨利潤斷崖式下滑可以了解,但如果抛去房屋征收補償款的因素,并且從扣非淨利潤看來,不難發現輕紡城自2022年開始下滑的非常明顯,2023年公司扣非淨利潤和2021年相比已經“腰斬”。
梳理公司财報中的資料不難看出,在公司營收微增、淨利潤下滑的背後,公司的營收成本、消費費用、管理費用和财務費用都在大幅上升,這些費用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蠶食着公司的利潤。
具體來看,營業成本從約3.6億元增加到約4.4億元,增長了22.24%;銷售費用從約4100萬元增加到近6000萬元,增長了45.64%;管理費用從7000萬元增加到近9000萬元元,增長了28.06%。
這些費用的增長都遠遠高于公司營收的增長幅度。其中銷售費用的增幅大大超過其他的費用,公司對這筆費用的描述是,“主要系公司營銷宣傳費用增加所緻”,而這筆費用在2022年就已經開始不斷增長。
輕紡城銷售費用連年增長 來源:choice
钛媒體APP翻閱了輕紡城2022年年報發現,公司的銷售費用的激增從2022年就開始了,彼時公司銷售費用的增長速度就超過了40%,達到了45.51%。
綜上不難發現,輕紡城這兩年似乎為了維持每年9億元上下的營收收入,每年投入其中的成本都在增加。
有意思的是,公司2024年的營收計劃依然維持在這一範圍為9.5億元,不過淨利潤的目标則是設定為了3億元,也就是要有着50%左右的增幅。但是從目前公司的主業來看,僅僅通過租賃業務來實作淨利潤的增長難度頗大。
雖然這幾年輕紡城在不斷開拓在租賃業之外的業務,但構成2023年公司營收 93.39%的依然為租賃業,網絡服務業占比0.36%。
具體來看租賃業在2023年仍然有着3.27%的增長,但是面對着增長了22.04%的營業成本和減少了8.38%的毛利率,可想而知淨利潤的減少成為必然。
單從45.55%的毛利率來看,似乎公司的租賃業務還是有着不錯的利潤率,但需要警惕的是此前幾年公司的租賃業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但是2023年公司租賃業的毛利率已經跌破50%。
來源:choice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輕紡城逐年提升的資産負債率。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輕紡城的負債總額從2022年約41億元增至約62億元;負債率也從39.20%提升至49.65%。随之帶來的就是包括借款利息在内的各種财務費用的增加,年報資料顯示公司的财務費用從2022年的-2300萬元增加到2023年的近2600萬元。
來源:choice
如果要說年報中的亮點,或是未來支撐公司利潤的,不得不提的是輕紡城一系列對外投資。對此公司方面也指出,在2023年“資本營運全面鋪開”。
财報顯示2023年公司的投資收益約1.4億元,有着同比108.6%的增幅。其中,僅僅是投資浙商銀行的分紅款就高達近9600多萬元。
或許是看到了在投資收益上的結果,2023年輕紡城不斷開拓對外投資的方向,累計對外投資近1.6億元。
具體來看,在本報告期内,輕紡城2250萬元與甯波港鐵路有限公司共同設立浙江錢清多式聯運物流有限公司;随後出資1936萬元收購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新東區市場開發有限公司股權;出資4800萬元和6000萬元分别投資金華安芯衆義産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紹興柯橋天堂矽谷福睿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公司全資子公司國際物流中心出資1000萬元設立浙江智港資料營運有限公司。
但投資收益也有着不穩定性,2022年因為浙商銀行未能分紅,投資的會稽山(601579. SH)收益減少,讓當年的投資收益未能實作正增長。
2024年對于輕紡城來說,為了保持營收的增長,各種成本縮減的機率很小,而對外的投資收益或許才是淨利潤增長50%的關鍵。(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