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事實不容歪曲: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人

作者: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三國演義》中“尊劉抑曹”的色彩非常濃,正是在這種曲筆下,曹操陣營中很多名臣,能力被“閹割”或弱化,名聲被忽略或掩蓋,形象被歪曲或醜化,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很不堪。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在演義中被諸葛亮在北伐戰場上罵死的曹魏司徒王朗。

那麼,真實曆史中的王朗究竟是怎樣一種形象?

東漢桓帝劉志在位期間(146-168年)[1],距離帝國滅亡還有半個多世紀,在京師洛陽以東千裡之遙的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一個名叫王嚴的男孩降生在以詩書傳家的王家,即東海王氏[2]。多年後,天性聰穎、勤學好問的王嚴将改名為王朗,在弱冠之年獲得“景興”的表字,并投身在著名經學家楊賜的門下求學。

楊賜的身份很不一般,他出身于數百年名門望族弘農楊氏,祖父楊震、父親楊秉都是經學家,并且均做過太尉,他本人及兒子楊彪也做過太尉,是名副其實的“四世三公”(注: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太尉為“三公”,都是宰相職務,而以太尉的地位最尊崇)。另外,楊賜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孫子,即因處處耍“小聰明”而被曹操處死的大才子楊修。

事實不容歪曲: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人

王朗在楊賜的教導下成為一代儒宗

正所謂“名師出高徒”。經過在楊賜身邊多年的耳提面命,王朗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大儒。出徒後的王朗緻力于著書立說,他的一生作品等身,并且水準都很高,開經學派主流-“王派”之先河,尤其是他所著的《周易傳》一書,更是被魏晉兩朝指定為儒生研究《易經》時必須采用的教材。由此可見,王朗的學術成就遠遠超過并沒有多少高品質著述的恩師楊賜。

東漢朝廷高度重視經學,并以此來擇官取士。王朗學成後得到朝廷的征辟,被任命為郎中,不久便出任菑丘縣長。然而,就在王朗的仕途行将步入“快車道”時,恩師楊賜卻在中平二年(185年)溘然長逝。消息傳到菑丘後,王朗立刻辭官還鄉,專門為恩師服喪3年。如此有情有義,令天下士人對年紀輕輕的王朗刮目相看,他想“不紅”都難。

服喪期滿後,王朗在徐州刺史陶謙多次盛情邀請下加入幕府,擔任治中從事的要職。此時,漢朝已經分崩離析,各地諸侯都不拿先後在董卓、李傕手下做傀儡的漢獻帝當回事,唯有陶謙聽從王朗的建議,派使者向朝廷進貢以表效忠,時在初平四年(193年)。對此,漢獻帝非常興奮,下令厚賞使者并晉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将軍,而王朗則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事實不容歪曲: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人

陶謙

會稽郡管轄今天錢塘江以南的浙北地區,郡治在今紹興市,從秦漢時期開始便因鹽緻富,是長江以南的第一大都市。然而,由于連年的兵燹、饑荒,昔日富庶繁華的會稽郡“十室九空”,境況破敗至極。王朗立志改變現狀,到任後即聘用良才、蠲免賦稅、鼓勵農耕和煮鹽,使得先前殘破不堪的會稽郡數年後便面貌一新。

在大力發展生産的同時,王朗還積極創辦學校,鼓勵發展教育事業。與此同時,王朗還下令取締當地盛行百餘年的同廟祭祀夏禹與秦始皇的現象,因為後者苛酷殘暴,不值得享受來自群眾的奉獻。總之,一身正氣、勤政愛民的王朗,在擔任會稽太守的4年裡,把轄區内大小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因而深受群眾的愛戴。

然而,在刀兵四起、弱肉強食的亂世,群眾的愛戴并不能保證“王青天”坐穩他的位子。建安元年(196年),橫掃江東的“小霸王”孫策率兵進攻會稽,自認為守土有責的王朗斷然拒絕功曹虞翻提出的建議,沒有選擇堅守城池,而是在固陵列陣迎敵。王朗的勇氣可嘉,但命運卻很不濟,雖然赢得幾次戰鬥的勝利,但最終還是敗給孫策,隻好被迫逃往交州。

事實不容歪曲: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人

孫策

然而,王朗并未到達交州,在東冶準備乘船出海時,便被孫策派來的追兵擒獲。好在,孫策敬重王朗的為人,是以非但沒有殺死他,反而派大謀士張昭等人勸降,但遭到王朗的拒絕。此時,已掌控漢獻帝的曹操遣使來到江東,要求征召王朗入朝做官,孫策不敢違抗指令,隻好放王朗北上。由于久經戰亂而道路不通,是以王朗在輾轉數年後才得以到達許都。

從各種史料分析來看,曹操跟王朗的性格、愛好及做事風格迥異,先前似乎也沒有任何交集,充其量也就是互相知道對方存在的關系。不過,求賢若渴的曹操很欣賞王朗的才能和德行,是以後者剛剛抵達許都,便被任命為谏議大夫、參司空軍事[3]。建安十八年(213年),王朗以軍祭酒身份兼領魏郡太守,之後又曆任少府、奉常和大理等職務。

事實不容歪曲: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人

曹操

大理職掌刑獄,是主管司法事務的最高官員,由他做出的判決,将決定無數人的命運。當時,曹操以嚴刑峻法治國,動辄便處決乃至族滅各類罪犯,影響很是惡劣。然而,王朗在擔任大理期間卻極力糾正這種風氣,力求治獄寬和、公正,凡是控罪有疑點時,對嫌犯的判罰都會從輕,意在盡量減少冤假錯案。正因如此,王朗拯救了許多無辜者的性命,并深受朝野内外的贊許。

曹丕稱帝建魏後,王朗被進拜為司空,封樂平鄉侯。司空即西漢年間的禦史大夫,職在糾彈百官、勸谏天子,而王朗在任期間也的确忠于職守,曾上疏勸谏曹丕不可遊樂過度、半夜才回宮,并被魏文帝虛心接受。當時,司徒華歆、太尉鐘繇、司空王朗都因德高望重、品行端正而受到朝廷内外的尊重,而曹丕也由衷地稱贊他們為“一代偉人”。

事實不容歪曲: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人

曹丕

明帝曹叡登基後,王朗升任司徒,進封蘭陵侯。此時,王朗雖然已年過古稀,但依然以國事為念,曾上書曹叡谏止營造宮室,并得到皇帝的嘉獎。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在家中壽終正寝,谥号為成侯。說句題外話。王朗死後同時配享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的廟庭,跟他享受同等待遇的,唯有大将軍曹真一人而已。生榮死哀,人生可謂相當圓滿。

根據史料記載,王朗至少有3子1女,其中長子王肅是曹魏時期的儒學大師,繼續其父遺志,曾遍注群經,對今、古文經意加以綜合,是魏晉年間經學派主流-“王派”的領軍人物。王肅的長女王元姬後來嫁給司馬昭,先後生下5子1女,其中,長子司馬炎正是晉朝的開國皇帝。對于重外孫取得的功績,王朗若泉下有知,究竟該感到羞愧還是高興?

事實不容歪曲: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人

王朗從未跟諸葛亮謀過面,“被罵死”一說純屬小說家言

最後說一下所謂“諸葛亮罵死王朗”的真相。在王朗病死的同年(228年),諸葛連的确率軍北伐(第一次和第二次),并跟曹魏大将軍曹真在疆場上對決。然而,從現存的各種史料來看,并沒有任何關于王朗随曹真出征的記載,況且這也不符合朝廷的制度。既然王朗從未跟諸葛亮謀過面,那麼“被罵死”一說便純屬小說家言,不可信。

注釋:

[1]王朗生年不詳,但依據他早年間的經曆可以推測,其大約出生在東漢桓帝在位期間,去世時年紀大約在70歲左右。

[2]王朗出身東海王氏,這個家族雖然遠不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有名氣,但卻是個儒學世家,産生過很多有名的經學家。

[3]當時擔任司空的,正是曹操本人。

參考書目

1.【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07年版。

2.【南朝宋】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3.【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