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頂不住了?朔爾茨見中美關系轉暖,馬上訪華,德系車要用華為技術

德國的總理朔爾茨又要訪華了。這是他自德國政府去年公布“中國戰略”後首次訪華。

德國的總理訪華值得關注一下。在過去,也就是朔爾茨的上一任默克爾的時候,默克爾一趟一趟地來中國,成為西方國家上司人當中來中國通路次數最多的人。

頂不住了?朔爾茨見中美關系轉暖,馬上訪華,德系車要用華為技術

當時默克爾每次來,不僅僅是跟高層會談,都會到下邊的城市走一走,看看中國的經濟情況,社會情況到底怎麼樣。那段時間可以說是中德關系最好的一段時間。

現在的總理朔爾茨跟默克爾沒法比了。畢竟默克爾當時在德國是處于一言九鼎的狀态,現在朔爾茨掌舵的德國政府是一個“紅綠燈政府”。換句話來說,朔爾茨自己在政府内部也做不了主。但是看看朔爾茨上任後對華關系問題上他的變化,你就能琢磨出一點很有意思的味道。

最初的時候,朔爾茨剛上台也是想學習和繼承默克爾的對華政策。那個時候朔爾茨訪華也是挺頻繁的。但是随着美國高喊“脫鈎斷鍊”,而歐盟也在講“去風險”,在這種大背景下,朔爾茨扛不住外國的壓力了。德國政府出台了一個“中國戰略”,大調子是要跟美國的腔調,大體合拍的,也正是從那個時間點開始朔爾茨再也沒來過中國。

頂不住了?朔爾茨見中美關系轉暖,馬上訪華,德系車要用華為技術

現在中美關系好像出現了一點松動了,兩國元首通話了,高層開始頻繁的外互動動。這個時候朔爾茨看來感覺到機會了,立刻組團開始訪華了。

訪華談什麼,這個看一看訪華團的主要組成人員就知道了。德國《法蘭克福彙報》對此事作出的報道當中,專門講到随行的代表團當中包括西門子的CEO兼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博樂仁,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的CEO康林松,寶馬的老闆齊普策,拜耳的CEO比爾·安德森,蒂森克虜伯的CEO米格爾·洛佩茲等。

頂不住了?朔爾茨見中美關系轉暖,馬上訪華,德系車要用華為技術

講到西門子公司,講到奔馳,講到寶馬,大家都很熟悉。拜耳是德國另一個工業巨頭,主要是做醫藥的。蒂森克虜伯名氣可就大了。如果到中國清末建的一些近代的炮台上看到的火炮,大部分是克虜伯的,而且口徑最大最先進的也是克虜伯的。

應該說《法蘭克福彙報》列舉的這些都是大企業大老闆,随行的代表團主要由大企業的大老闆組成。那麼朔爾茨此行來究竟談的是什麼就一目了然了。當然是談經濟,談經濟合作。

有意思的就是在朔爾茨訪華的前夕,德國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釋出了一份報告。報告稱盡管德國政府敦促對華“去風險”,但資料顯示德國經濟仍高度依賴中國,且明顯的結構性“去風險”趨勢并未形成。

頂不住了?朔爾茨見中美關系轉暖,馬上訪華,德系車要用華為技術

其實早在去年7月德國政府公布所謂“中國戰略”之後,德國商會聯邦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協會就發表了一個聲明。聲明表示不歡迎這一“中國戰略”,認為該戰略影響中德貿易關系,不符合在華德企利益。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消息說是奧迪要和華為合作了。合作智能駕駛系統。目前為止我還不敢确定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但是我想這種趨勢一定會出現。都在講中國汽車産業“産能過剩”,卷得國外受不了了。

還真沒到那個程度。中國在全球汽車産業當中所占的份額可能已經不小了,但是這個份額絕大多數都是我們國内市場的。國外市場的開拓剛剛開始,有待于進一步發展。但是趨勢已經展現出來了,畢竟中國的汽車市場在全世界市場當中所占的比例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照現在的趨勢看,洋品牌将會逐漸地退出中國市場。

頂不住了?朔爾茨見中美關系轉暖,馬上訪華,德系車要用華為技術

洋品牌是不是就被卷得沒法生存了呢?不是的,除了中國市場之外,外面還有三分之二的市場。那麼大的市場佔有率你能夠切割出來更多的一個比例,那麼你也可以活得很好。

怎麼樣切割更大的比例呢?顯然靠自己的技術不行了,需要引入擁有更先進技術的合作夥伴。我們就看到聰明的德國汽車企業家們開始跟中國頭部的智能駕駛軟體企業合作了。

這個合作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呢?最終的目的就是把他的這個洋品牌打造得更強大,能夠在中國汽車産業所占的市場佔有率之外保住更多的份額。

頂不住了?朔爾茨見中美關系轉暖,馬上訪華,德系車要用華為技術

朔爾茨來訪華是好事,中德企業經濟的合作也是好事,但是這種好事有人看了一定是不舒服的,是以朔爾茨就算來了,就算談了,最終談出來的東西能不能落實恐怕德國人也要看美國人的臉色。

德國的主權自主能到什麼程度,咱們不妨接下來等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