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亞芳連夜帶隊華為人救援震區,任正非: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訪!

作者:風起講堂
孫亞芳連夜帶隊華為人救援震區,任正非: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訪!

【風起堂原創 | 不編不傳,有源有據,分享商界創業傳奇,解讀大佬管理智慧。】

參考資料:

田濤、吳春波著《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田濤著《華為訪談錄》,吳春波著《華為沒有秘密》,林超華著《任正非傳》,王育琨《苦難英雄任正非》

孫亞芳連夜帶隊華為人救援震區,任正非: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訪!

每當國内出現重大自然災害時,那些熱心公益的人和公司總會博得一片贊譽。

但我們發現,在曆年媒體公開報道的公益事件中,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幾乎沒有華為和任正非的身影。

有些人自認為抓住華為把柄了,在鍵盤上指點江山指責華為一心賺錢無心公益。

但這些人不知道的是,華為人在每一次大災大難時,都沖在第一線,至于捐款捐物,更是數額超巨,隻不過,這一切都被禁止宣傳而已。

任正非對華為救災捐款行為有一項禁令:嚴禁任何人接受采訪。

即使是對重大困難人士的救助,任正非的前提也是要求,不對外公開,不得接受采訪。

01

孫亞芳帶隊抗震救災,

任正非: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訪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突發,全國各地踴躍捐款捐物,更有各地組織救援隊馳援災區。

其實,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最迫切緊要的,是恢複交通和通信,隻有交通和通訊通了,一切的救援行動才能快速有效開展。

華為作為國内通訊行業知名企業,更是通訊基礎設施裝置的提供者,大災面前,第一時間就行動起來,董事長孫亞芳、全球銷售與服務總裁胡厚崑帶領150名華為技術支援人員,從深圳坐飛機經重慶連夜奔赴成都。

外界不知道,就在華為救援隊臨行前,任正非特别強調:"不許任何人接受媒體采訪。“

任正非叮囑道:“救災捐款不是作秀,有接受采訪的時間,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多做一些抗震救災的工作,讓災區早日恢複通信。"

同時,華為專為應對惡劣環境開發的4000部"待機王"手機(日常正常通話待機時間可維持七至八天,耐壓、耐摔和耐撞擊)也在第一時間送達汶川災民手中,為恢複震區通訊、有效開展救援提供了極大便利。

但是,華為這種做好事不留名的無私奉獻精神,卻在自媒體時代一再被誤解。

孫亞芳連夜帶隊華為人救援震區,任正非: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訪!

2020年武漢封城期間,華為就被質疑救災不積極。

但事實是,華為不僅捐款3000萬元,還早就向武漢輸送了一批價值1億元的醫院應急配件。

隻不過,華為這一切都是靜悄悄,沒有主動公開去宣傳。

2021年河南洪災,華為又一次被網噴不捐款不援助。

鍵盤俠們看不見的事實是,華為不僅捐了3000萬(隻是華為自己不說,河南省慈善總會事後也有公開消息),還做了更多。

華為河南代表處第一時間啟動應急保障預案,187名工程師在災區一線,68名研發專家遠端投入,全力支援當地網絡修複與維護工作,力保災區通信網絡暢通。

孫亞芳連夜帶隊華為人救援震區,任正非: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訪!

不僅如此,當時緊急馳援災區、轟動國人的翼龍無人機空中應急通信系統,無人機上搭載的正是華為無線基站裝置,通過4G和5G通信技術及衛星傳輸,提供全天24小時應急通信保障方案,完全擺脫地面供電、通信回傳的束縛,快速打通指揮中心與指定區域之間的通信,為災區居民及時報告災情、報送平安提供了便利。”

這一次次華為無聲的奉獻,卻被一些無知網友質疑、網暴,最後,華為不得不發聲,媒體不得不為華為正名。

很多網友不解,為什麼華為在每一次災害面前默默做了這麼多,卻從來不說,甚至不得不在被網暴之後才出來正名?

原來,“做好事不留名”這是華為的傳統。

隻是,這種優良傳統在自媒體時代,被有些居心不良者帶變了節奏。

02

華為做公益為啥靜悄悄?

華為做好事不留名,還有一定的曆史原因。

曾經,華為一筆2500萬的教育捐款,卻引來了誣告和查賬,讓任正非和華為抑郁不已。

那是1998年,任正非讓黨委書記陳珠芳給國家教委送去2500萬元,成立“寒門學子基金”,用于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

但是,也就在那個時候,有人策劃了3000封告狀信,舉報華為拖欠供應商貨款、拖欠員工工資、偷漏國家稅款,甚至還有人舉報深圳市政府上司違法給華為巨額貸款,任正非以職工持股的名義把銀行貸款給職工分掉等罪狀。

而華為捐給國家教委的2500萬,也在被舉報漏稅之列,雖然後來聯合調查小組查清事實,還了華為清白,但就此也冷了任正非和華為的心。

此後的華為,雖初心不改堅持做公益,但卻一律不公開、不宣傳,甚至還要求接受捐助的機關和個人也不宣傳、不接受采訪。

孫亞芳連夜帶隊華為人救援震區,任正非: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訪!

2005年,愛心大使、知名公益歌手叢飛病危,任正非個人和華為都為叢飛捐了錢。

任正非個人捐了多少,無人得知。

任正非安排陳珠芳代表公司去看望叢飛,又給叢飛捐了30萬元,并特别叮囑叢飛:“我們要給你一點錢,條件是不能宣傳,這是老闆給我的訓示。”

叢飛應允,陳珠芳将錢交給了叢飛的夫人。

還有一次,朱建萍(《華為人》報第一任總編)和老闆一起散步,路上遇到一個境況凄苦的人,任正非當時就叮囑朱建萍要給人家支援一下,朱建萍馬上就安排去做了。

從華為首任黨委書記陳珠芳的回憶中,我們才知道,原來華為做公益,從不宣傳,拒絕接受采訪,是有曆史原因的。

03

任正非:不要忘了還有“賣火柴的小女孩”

事實上,任正非在華為,一直傳遞一種大愛精神。

任正非不僅在華為内和所有華為員工分享利益,分享榮譽,分享未來,更希望華為人都能向社會“獻出一點愛”。

任正非認為,華為人條件好了,當然也需要多一點回饋社會。

任正非呼籲華為人不要忘了還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遇到路邊的乞讨者,能不懷疑他們的動機,給他們一些零錢;雨雪裡遇到賣菜、賣水果的小商販,能多少買一點,讓他們早點收攤回家;碰到露宿街頭的人,可以幫他們買份食物,給他們救助;家裡有多餘的衣物、棉被,能捐出去……

在華為内,任正非告誡企業管理者:你都對員工不好,他們憑什麼替你賣力?

在華為外,任正非也提倡:你愛别人,别人也會愛你的。

這樣的任正非,帶出這樣的華為,怎能不成功?

其實,華為的成功,既是利益分享,也是愛的分享。

或許,這就是很多“企業家”、老闆們學不會的華為,學不會的任正非。

但華為真的很難學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