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熬夜習慣難改?可能是基因在“搗亂”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館

有道是“早起的鳥吃蟲,晚起的鳥吃屎”。不得不說,早睡早起的确是很好的習慣,對健康,對工作、學習、生活都很有益,但,有些人卻無福消受。

因為個體的晝夜節律是有差異的,甚至截然不同。有些屬于“早睡早起型”,被比作百靈鳥。有些則是“晚睡晚起型”,被稱作貓頭鷹,或者直接點兒,夜貓子。

您是“百靈鳥”,還是“貓頭鷹”,與特定的生理、行為和基因表達都有關。

熬夜習慣難改?可能是基因在“搗亂”

不過,科學家研究後發現,基因所起的作用占到了40%~50%,而睡眠習慣則隻有22%~25%。遺傳因素對晝夜節律的偏好有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早睡早起與習慣有關,但終究還是基因占了上風。

熬夜習慣難改?可能是基因在“搗亂”

對于“夜貓子”們來說,早起反而真的可能毀一天。“百靈鳥”們在下午6點左右,褪黑素已經開始升高,這樣他們在晚上9點到10點便已經有了困意。而“貓頭鷹”們的褪黑素在晚上10點到11點,甚至更晚時,才開始釋放,這意味着他們可能直到淩晨才有困意。若是早起,腦中的褪黑素就來不及充分降解,于是昏昏沉沉,很久都無法恢複狀态。

熬夜習慣難改?可能是基因在“搗亂”

不過,相較于日出而起,日落而眠的農耕時代,電力和科技的發展又成了新的影響因素。夜晚的光照尤其是電子裝置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合成分泌,推遲睡眠時間,是以不管你是哪一型,晚上想早點睡,少看手機肯定是有幫助的。

熬夜習慣難改?可能是基因在“搗亂”

但,有些事情能避免,有些還真就拗不過。曾經有一項針對不同晝夜節律偏好人群的身體機能的對照試驗,雖然樣本量有限,可能影響普适性,但大家不妨一起聽聽看。

“百靈鳥”型的人,肌肉力量在中午1點鐘左右最強,大腦運動皮層興奮性在早上9點鐘最強,并且遠高于同時間段“貓頭鷹”型的人。這些名額會随時間推移逐漸減弱,到夜晚最弱。而“貓頭鷹”型的人相反,肌肉力量在早晨9點鐘最弱,但随着時間推移逐漸增強,到晚上5點時已經顯著強于早上9點,到夜裡9點時達到最強。

熬夜習慣難改?可能是基因在“搗亂”

同時,夜貓子的大腦運動皮層的興奮性也随之增強,在晚上9點達到峰值。并且,“貓頭鷹”型的人,肌肉力量及神經系統興奮性在不同時段内的起伏也更加明顯。随着夜幕降臨,到晚上9點時,“夜貓子”的肌肉力量和運動皮層興奮性已經遠高于“百靈鳥”型的人。是以,一到晚上就興奮,靈感疊出,效率飛升,還真不是夜貓子們的借口呀。

熬夜習慣難改?可能是基因在“搗亂”

您要是不信邪,一定要和命運抗争一下。榕哥得提醒您,強行打破晝夜節律是有健康風險的。有研究表明,“貓頭鷹”型的人因為與社會要求的早睡早起節律不比對,更容易出現抑郁症、肥胖、糖尿病等健康問題。舉個例子,晝夜節律也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節律。“貓頭鷹”型的人早晨胰島素的分泌也會相較延遲,無法為早飯的消化做好準備,長此以往甚至有可能出現一些糖尿病前期的症狀。

熬夜習慣難改?可能是基因在“搗亂”

最好的解決方案當然是個性化的工作和學習時間表,隻可惜目前還無法實作。對于上班族和學生來說,晚上少看手機,減少咖啡因攝入,在涼爽的溫度下入睡,也許可以幫上一點忙。畢竟,人對于環境的不斷适應才是永恒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