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辨證使用桃核承氣湯治療疑難雜症

作者:經方中醫張先生

《傷寒論》第106條言:“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傷寒派腹診·腹候篇》載:“少腹急結者,少腹拘結而急痛也。如拘攣狀然也,按之則必痛也。或有痛攣于腰腳者也,桃核承氣湯主之。”《中醫腹診學》載:“結證是邪氣凝結于内,或氣血瘀滞結塊,聚結不散,自覺局部結脹不通,疼痛不移,按之痛或不可近手,腹肌緊張、攣急,觸之如條索狀。”“若觸之少腹左側如條索狀,用手指尖輕輕地快速從臍旁向左髂窩擦過,患者突然感到疼痛而曲膝,或緊皺眉尖,是少腹急結之證。”“少腹急結”為腹診的他覺症狀。

辨證使用桃核承氣湯治療疑難雜症

将“少腹急結”的具體腹證總結為:“臍左旁、左少腹壓痛,按之有結,重按痛甚,痛而上引。”(《經方治大病實錄:危急重症診療五十年》)“少腹急結”是桃核承氣湯的主證,也是其腹證,即臍旁或左少腹部壓痛明顯,壓痛向上或向外放射。

現代應用

1.根據“其人如狂”而用于精神興奮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反應性精神病、癔病、癫痫、更年期綜合征等;外傷性頭痛、腦挫傷、腦震蕩後遺症、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的劇烈頭痛、頑固性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頭痛難忍時也可表現為“如狂”之狀。

2.根據“少腹急結”而用于盆腔及前後二陰部的急迫性、疼痛性、充血性疾病,如婦産科的急性盆腔炎、子宮肌瘤、難産、産後惡露不止、胎盤殘留、輸卵管結紮術後綜合征、痛經、閉經;以及膀胱炎、外傷性血尿、前列腺增生繼發感染造成的癃閉、淋病性尿道狹窄之尿潴留、流行性出血熱的少尿期、輸尿管結石的小腹絞痛、陰道血腫、直腸潰瘍、産後會陰疼痛等。

辨證使用桃核承氣湯治療疑難雜症

3.頭面部炎性充血性疾病,如急性結膜炎(爆發火眼)、麥粒腫、睑緣炎(目眦腫痛)、翼狀胬肉(胬肉攀睛)、面部痤瘡、面部毛囊炎、酒渣鼻、牙龈出血、齲齒疼痛等,以及皮膚科的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結節性癢疹、丹毒、猩紅熱、過敏性紫癜、濕疹的潰爛流水等也常出現本方證。

4.心腦血管疾病如多發性腦梗塞、腦溢血、腦膜炎、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心肌梗死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機會。

5.一些急腹症也用到本方,如膽道蛔蟲症、機械性腸梗阻、急性壞死性腸炎、胰腺炎、異位妊娠。

6.其他還用于肺結核大咯血、代償性咯血、哮喘、月經期鼻衄、糖尿病、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肝昏迷、化膿性乳腺炎、爆發性痢疾、蛲蟲病、骨傷科疾病合并腸麻痹者、特發性血尿、骨質增生症、庫欣綜合征等。

桃核承氣湯的應用相當廣泛,幾乎涉及全身各個系統。如婦科方面的月經異常。《儒門事親》載婦人月事沉滞,數月不行,肌肉不減。

辨證使用桃核承氣湯治療疑難雜症

《内經》曰:此名為瘕為沉也。沉者,月事沉滞不行也,急宜服桃核承氣東加當歸,作大劑料服,不過三服立愈。後服四物湯補之。曹穎甫用本方去芒硝加牛膝、當歸、白芍、枳實治療月經六七月不來,鼻衄時作,腹中有塊卻不拒按,阙上痛,周身骨節烘熱而咳。服藥半日,骨節烘熱已減,咳嗽亦除,瘾塊已能移動(《經方實驗錄》)。吳涵秋治一婦人,經來兩天,感受寒邪,月水複斷,發熱、腹痛、浮腫、少尿、神識模糊。吳氏診斷為邪結膀胱,氣血凝滞。方用生川軍、玄明粉、桂枝、桃仁、歸尾、白芍、炙甘草。僅服兩劑病減,繼服3劑病愈。

胡希恕則用本方與大柴胡湯合方治療哮喘、心絞痛等(《中醫臨床家·胡希恕》)。劉渡舟治杜某,女,18歲。因遭受驚吓而精神失常,或哭或笑,驚狂不安。伴見少腹疼痛,月經愆期不至。舌質紫暗,脈弦滑。此乃情志所傷,氣機逆行,血瘀神亂。以本方加味治療,2劑藥後經水下行,少腹痛止,精神随之而安。牟允方治74歲男性,患淋病性尿道狹窄之尿潴留,按其少腹硬滿拒按,小便癃閉,大便十餘日未行,身熱38°C,弛張不退。用本方加滑石、木通、車前,一劑即大便下如羊矢,小便也涓滴而下,但不通利。再服一劑,二便俱暢。

辨證使用桃核承氣湯治療疑難雜症

徐光華受陸淵雷《傷寒論今釋》中用桃仁承氣湯治齲齒的啟發,以本方治療45歲男子,患牙痛有旬.服清胃補腎藥不應,投麻鎮止痛藥罔效。診之右下6、7、8齒均有齲洞,不紅不腫。舌有瘀斑,苔微膩,脈來弦澀,大便秘結。與本方3劑始覺輕快,連用12劑痛愈,未複發。

熊曼琪等以桃核承氣東加味治療2型糖尿病及并發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瘀熱互結在裡”是2型糖尿病的特點之一,

據此用桃核承氣東加味治療2型糖尿病病情未控制而空腹血糖甚高者,可用瀉熱逐瘀法,方用大黃10~15g(後人)、芒硝10g(分沖)、桃仁12g、桂枝5g、生地24g、玄參15g、甘草3g。便秘及“三多”症狀解除後,及時減輕硝黃劑量,同時應佐以養陰清熱之品。2型糖尿病中晚期,且血糖控制較好者,其“三多”症狀不明顯,但神疲乏力症突出,多有四肢麻木,舌質淡黯,其大便困難多為氣陰兩虛所緻,方用加味桃核承氣湯,黃芪30g、生地24g、玄參15g、麥冬12g、桃仁12g、桂枝9g、大黃6~10g、芒硝3~6g(後沖)、甘草3g。通過加味桃核承氣湯治療本病,取得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