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訪記㉜花 3000 可解決,勿讓寶媽花 5000,需克制

作者:愉悅的葡萄esc

文丨中童傳媒記者 枕巷

走訪記㉜花 3000 可解決,勿讓寶媽花 5000,需克制

“之前老的那一茬客戶都被大家搞疲了,但現在又是一茬新的客戶,新的這些年輕的客戶他們挺願意跟母嬰店打交道的。”來自信陽貝貝親母嬰館的王瑾這樣告訴中童傳媒。

“以前有一波客戶就是你說啥我就是不信,我就是覺得你在忽悠我。”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他變得比較理智了。”

用一句話形容,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主打一個聽勸”。

目前,95後乃至00後逐漸成為母嬰市場上的主要消費者,這些“聽勸”的年輕人不僅在網絡上保持着勇于表達、主動連結的态度,線上下的活動中同樣會積極聽取意見,這對于母嬰店自然是好事。

但王瑾很清楚,年輕客戶願意溝通并不意味着你抛出什麼,他們都會接住。

“你要是能跟他講得好,他是服你的。”

如何與年輕客戶溝通、溝通什麼是個問題。

走訪記㉜花 3000 可解決,勿讓寶媽花 5000,需克制

務實

“他們可能會更加務實一些。”王瑾告訴我們。

“比如說他們選奶粉,他們不一定非伊利、非珍護不選了,他會好好考慮一下你的幾個品牌各方面的優缺點,再結合他寶寶體質去選擇。”

大多年輕人一方面在金錢上并不充裕,另一方面又在追求更好的消費體驗和成本效益,這就使得他們更傾向于多方學習、對比,在消費前做出充裕的準備。

“不像以前,你要說伊利的奶粉,他們就隻知道珍護,你要說飛鶴奶粉,他們就隻知道星飛帆。”

在消費者轉向務實的當下,門店更需要如此,正如駐馬店天使樂園的王鵬真所說:“我們現在要給顧客實實在在的東西。”這種實實在在的東西也許未必是折扣、優惠,但一定要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走訪記㉜花 3000 可解決,勿讓寶媽花 5000,需克制

專業

“調理型門店我不想做,因為我感覺調理型門店水太深了。”

談起将來的發展方向,王瑾告訴我們他還是會沿着傳統的思路發展。

“你看現在那些營養品的業務,一來就說這個東西多厲害,吹得跟那神藥一樣。一聽到我就感覺都不靠譜,動不動就三天必須有效、無效退款,哎,吹牛成分太大了!”

“我不願意賺這個錢。”

有道是久病成良醫,各式各樣的育兒知識和繁雜的母嬰産品足以把寶媽寶爸逼成育兒專家,在資訊公開的網絡時代更是如此,面對這些“專家”,就需要門店具有更高的專業素養,才能讓消費者信服。

“你要是有個人能力,你去學個中醫理療師,或者可以搞一個中醫的師承證書,去拜個中醫大老師,然後去學一學,通過你的專業,給人家一些比較好的建議,順帶着賣一些産品。”

走訪記㉜花 3000 可解決,勿讓寶媽花 5000,需克制

克制

“她是很無助的,她信你,你賣什麼,她就要什麼。”

一位駐馬店的母嬰店老闆告訴我們,當孩子出現健康問題時,寶媽的焦慮和無助是很容易感受到的:“那個時候她是不會考慮多少錢的。”

“但越這個時候就越要克制自己,花3000能解決的,就不要讓她花 5000。”

“你要守住你靈魂的底線,不要過度銷售。”

年輕人的聽勸是有選擇的,對于值得信任的“自己人”,他們會敞開心扉,但隻要被坑過一次,他們就可能會把這個人、這家店拉黑。建立信任,往往是留住客人的關鍵。

“你既有專業,你又能提供情緒價值的時候,她很容易信任你,很容易信賴你。”

“聽勸”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标志着當下年輕人社交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但另一方面,消費者在“聽勸”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态度和需求,正是對從業者的“勸告”,消費者已經在聽勸了,老闆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