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作者:那群媽媽

因為沒有完美的人,是以沒有完美的父母,而父母的不完美,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甚至是童年的創傷。

比如,小時候很少被父母關愛的孩子,長大後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人或事;被父母忽視的孩子,長大後會覺得孤立無援,很難和他人建立親密關系;和父母關系不好的孩子,長大後可能習慣讨好别人,總想優先考慮别人,忽略自己;童年不快樂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有種低能量感,總覺得很累,等等。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這樣的成人内心很可能住着一個受傷的,渴望被治愈的内在小孩。

如果他們想從童年的陰影中走出來,或許不需要一生的時間,但需要做好這件事,那就是擁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怎樣讓内在小孩重新長大。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01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受傷的内在小孩,

就是受傷的童年

内在小孩,我們可以了解為内心長不大的自己,還執着于幼年時期受的傷。

帶着受傷内在小孩生活的人,成人後會對某類人充滿敵意,或對某些事極為敏感,以緻讓自己重新體驗到童年時曾經受過的傷害。

就像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她從小習慣讨好父親,渴望得到父親的愛和關注,長大後還是如此,在與他人的關系中,總是先考慮他人的需求,很少顧及自己的感受,以緻曆屆男友們大多都在“消費”她,因為失去自我的人,喜歡讨好别人的人,沒人愛,而得不到愛,又讓松子一次次體驗到童年時被忽視的感覺。

這樣的傷害,就像輪回。

其實,這就是在童年時,撫育者(主要是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愛,使其内心留下一個“受傷的孩子”,一直沉浸在對世界深深的焦慮和恐懼中,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害怕被人嫌棄,長大後依然如此。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02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帶着受傷内在小孩生活,

創傷的體驗會一直在

前面說了,童年的創傷導緻了受傷的内在小孩,而如果帶着受傷的内在小孩生活,創傷的體驗就會一直在,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我們的内在關系模式。

内在關系模式,用知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老師的話來說就是,童年時,我們怎麼和父母相處,長大後,我們怎麼和他人相處。

如果小時候我們和父母的相處模式是讨好式的,長大後也會傾向于順從他人。

就像松子,小時候一直渴望父親多關注自己,想得到和妹妹一樣的愛,偶然間發現自己做鬼臉,父親會特别開心,于是習慣用這樣的方式去讨父親歡喜,以緻落下後遺症,每次緊張時就會做鬼臉,讓自己特别尴尬,更為重要的是,她的讨好型人格在日後的工作中,戀愛中一直保持着,但越讨好,越卑微,越得不到,直至她過完無聊的、被人嫌棄的一生。

可見,這個受傷的内在小孩,有着強大的力量,很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這裡,我們也看到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是有條件的,就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關系模式,即“隻有我表現好時,你才會愛我”,“隻有我順從你時,我才值得被愛”。

當愛是有條件時,真正的愛便不在了,而帶着受傷内在小孩生活的成人,陷入輪回中,是因為他們渴望改變他人,期待自己的讨好或順從,能夠換來對方的愛。

隻是這樣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期待他人改變,是艱難的。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03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擁抱内在小孩,

讓ta重新長大

前面說了,童年的傷害一直輪回,是因為我們的内在關系模式,且把改變他人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而要治愈自己的童年創傷,關鍵在于自己,即擁抱内在小孩,讓ta重新長大。

首先,意識到内在小孩的存在。

很多人之是以一直重複體驗童年的創傷,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問題的症結,即他們意識不到童年傷害的深遠影響,也不懂得自己内心的想法,說到底就是意識不到内在小孩的存在,且發揮着重大作用。

但有時候,意識到問題,就是療愈的開始。

其次,重新讓ta長大。

内在小孩是可以重新長大的,當然,這并不是要傷害自己的父母重新愛一次童年的自己,因為那不現實,一方面童年無法回去,那時的愛無法重來,另一方面有些父母也不肯去愛,總之很難。

就像影片裡的松子,即使長大後看着父親的遺言,知道父親是愛自己的,也為時已晚,或者說,現在的愛不足以彌補當時她缺少的愛。

那麼,該怎樣重新讓ta長大呢?

其一,找心理咨詢師,用專業的知識來幫助自己;

其二,有強大的勇氣和力量進行自我療愈。

其實就是要建立滋養型關系,來幫助内在小孩重新長大。因為滋養型關系中,自己的需求有回應,可以被滿足,就像小時候自己和理想父母的關系。

再次,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療愈童年,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改變是需要自己下定決心的,也就是說,隻要真正想改變的人,改變才會發生。

關于改變,我們要意識到:

其一,不要期待他人改變,自己先改變。

前面說到,童年傷害一次次上演,是因為我們總是期待他人改變,而治愈創傷,是需要自己先改變的,因為隻有自己先改變,他人才有可能改變。

就像松子,她不再讨好,不再順從,不再愛得卑微,才有可能找到那個真正愛她的男人。

其二,把在心理咨詢中覺察和領悟的東西,平移到現實生活中,以促進改變的發生。

當我們能夠通過咨詢建立滋養型關系,就會明白自己的内在關系模式是可以改變的。就像松子,如果她能意識到自己的内在關系模式是可以改變的,就不會再去讨好他人,這樣她就會和他人建立平等的關系,也會擁有自信,明白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或許父親是不會愛,那并不是自己的問題,這時,改變就真正發生了。

其三,學會愛自己,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也是改變。

童年經曆過創傷的人,多數會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不值得愛”,而學會愛自己,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找到閃光點,就會讓原來的内在關系模式發生變化,即不再因為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而輕易否定自己,這時那個内在小孩的心裡就充滿了愛。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寫在最後

治愈童年或許不需要一生,但需要做好這件事

我們讨論童年的傷害,并不是在讨伐原生家庭,更不是歸罪于父母,而是在認清自己過去的同時,讓自己過好現在的生活。

當然,不去指責父母并不代表父母對自己的負面影響不存在,也不必強迫自己一定原諒傷害自己的父母,而是要直面家庭的真相,讓自己有力量去擁抱内在小孩,學會用愛去滋養ta重新長大。

同時,我們還要意識到,消除父母對自己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最終我們内心的力量将得以解放,我們隐藏多年的自我也會得到解放,我們将找回自己本應成為的那個富有愛心、獨一無二的人。

更重要的是,我們了解了什麼是愛。

正如《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人格缺陷》一書中說的:

愛的行為并不會折磨你,也不會讓你失控,更不會讓你産生自我憎惡。愛并不會帶來傷害,愛是一種令人幸福的感覺。愛的行為會滋養你,讓你擁有健康的情感。當有人愛你時,你會感到被接受、關懷、珍惜和尊重。真正的愛帶來的是溫暖、愉悅、安心、穩定和内心的平靜。

當你了解了什麼是愛的時候,你可能就會意識到你的父母沒有能力,或者不知道怎樣愛你。盡管這個事實很可悲,你也隻能選擇接受。而當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的局限性和自己遭受的損失後,你也将為自己的生命打開一扇新的大門,開始接納那些真正愛你的人,他們會賦予你應得的、真

本文轉自| 家庭教育

版權聲明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内容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更正或删除。

據我們粉絲反映,關注【那群媽媽】的媽媽更加年輕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愛她了……關注【那群媽媽】的爸爸更加帥氣成熟了、孩子更上進了、老婆更體貼了……快來關注我們一起共同成長吧!

版權聲明:本号緻力于好文推送,内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文章/圖檔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系,我們将第一時間處理,感謝您的支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