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畢業多年後,三十多歲重讀大學:重新開機人生還是逃避現實?

昨天小編在某平台看到一篇文章,大約是提到最近幾年很多大學畢業多年後,年齡在三十開外的群體,選擇重讀大學。而這種現象也引起了一定的議論,很多讀者根據不同的視角,就此類現象得出了不同的解讀。

1、大學空洞

相信從主流角度來看,多數人選擇讀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業——當然今天早上,有讀者給本小編留言,說他覺得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素質教育。當然從字面意思了解,這種說辭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是從實際來看,這種說辭的背後,往往是基于這樣的現實:那就是很多底層群體家長耗費巨額财富供子女讀了個大學,結果發現畢業就失業,而且壓根沒學到真才實學——換句話說,花錢買了一張不值錢的文憑,但是指望用這張不值錢的文憑來把混文憑的投資款拿回來,卻是很困難的事情,是以很多家長不甘心面對這樣的局面,但又覺得無奈,隻好自欺欺人宣布:讀大學不是為了就業,而是為了素質提高。

大學畢業多年後,三十多歲重讀大學:重新開機人生還是逃避現實?

但是,讀個大學就能提高素質?最起碼當下的教育模式是不具備這個功能的——因為很多家長曾經很坦率的表示:素質什麼的,藝術涵養什麼的,聯考不考,是以沒必要重視。實際上從聯考拉高分數的角度來看,這個說法也的确沒什麼問題——本來聯考考的就是做題的能力,和實際上的文化素養、科學素養、道德水準、藝術素養,都沒有一毛錢的關系。對于很多聯考做題考生來說,他們知道的,也就是習題上的題目怎麼做,僅此而已。做題就能提高素質?逗呢?再說,現在男大學生因為占小便宜犯“幫信罪”的,女大學生給人當小三的,比比皆是。

而選擇大學畢業後重新讀大學的,不外乎就是因為大學的教育也太過空洞,是以畢業後沒有真才實學,于是才選擇重讀大學。

2、路徑依賴

此外就是路徑依賴的問題。

大學畢業多年後,三十多歲重讀大學:重新開機人生還是逃避現實?

很多人對于前途的概念,僅限于讀大學,然後找工作,坐辦公室。但實際上這個思路在2020年代,已經不合時宜了——要知道,每年應屆畢業生,全日制的大學+全日制的專科,就一千多萬,去掉一般的專科生,也有數百萬的大學生——當然,很多大學生大言不慚表示,畢竟大學率占同齡人也就20%,是以自己很金貴,但是每年數百萬大學生的絕對數字,已經讓社會沒那麼多合适的崗位,來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了。

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尴尬,對于這個無奈,他們别的解決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路徑依賴——即重讀大學。

是以對于這種現象,很多人認為,這其實是一種逃避現實的選擇。畢竟,大學畢業後還得考慮新的出路,更不可能在校園裡躲避一輩子。

3、重新開機人生?

三十多歲重讀大學的群體,這個群體其實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大學畢業多年後,三十多歲重讀大學:重新開機人生還是逃避現實?

一個是家裡有産業的,是以在考慮繼承、營運家裡産業的時候,會考慮重讀大學/專科,比如2022年左右就有重慶大學的大學生,畢業多年重讀大專,理由是家裡有個診所,是以自己想接班,就得讀個醫學大專,然後考執照。其實這種情況下,重新聯考确實很有必要。

另一種是單純覺得自己的專業在社會上不好混,于是三十多歲,山窮水盡重讀大學。但其實這也是不歸路:如果沒有産業支援、資源支援,這種情況下,畢業以後,以中年人新手的身份,去和青年應屆生搶工作?很明顯是沒有競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