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作者:清風文史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在七七事變發生之後,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争,大陸的華北地區瞬間成為燃遍戰火的戰場,百姓為此蒙受了巨大的苦難。

然而此時蔣介石還在幻想國際社會能夠出面調停這場戰争,是以在抗日戰場上表現得并不積極。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直到1937年8月初,日軍在大陸上海挑起事端,之後準備入侵上海,這本是日軍逼迫蔣介石政府同意華北自治的手段,但蔣介石随後主動調集兵力對日軍進行了猛攻。

随着日本援軍的陸續到來,上海周邊竟成為了百萬軍隊的大戰場,那麼蔣介石為何做出如此選擇?人數是日軍三倍有餘的國民黨軍,又是怎麼輸掉此戰的呢?

蔣介石的進攻選擇

在大陸近代曆史上,上海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晚清上海被迫開放成為通商口岸,之後這裡便憑借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了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大量西方國家在上海建立租界,依托于此上海逐漸發展成為遠東地區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1926年的調查報告顯示,上海擁有當時全國三分之一的工廠。

1933年的時候全國50%的對外貿易都是在這裡進行的,上海的關稅收入也基本占據了全國的半數,這讓上海成為了蔣介石的财政根基。

而且蔣介石能夠奪取國民黨的上司地位,也是靠着江浙滬地區的财團支援完成的,再者上海還是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門戶,這都讓蔣介石對此極為看重。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而日本方面之是以挑釁上海,也是為了引起蔣介石的重視,希望借此逼迫蔣介石同意日本提出的華北自治要求。

當時日本認為想要侵占中國北部,就要盡可能消除蘇聯方面的威脅,而這需要日本在華北有穩固的控制力,而華北自治是這一切的前提。

是以日本在早期戰鬥中隻調集了上海周邊海域的海軍力量,并沒有向上海地區投入陸軍士兵的打算,但蔣介石對此戰的看法卻和日方的預期完全不同:

他認為日方在拿下華北地區後一定會沿着平漢鐵路直撲武漢,這樣就會把中國大陸截成東西兩半,這會打亂他此前制定的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消耗戰政策。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而且上海是蔣介石的根基所在,一旦上海被日本人占據,那麼不但國民政府的财政收入會受到嚴重影響,其本人的上司地位也會産生動搖。

為此蔣介石希望在上海戰場上投入重兵,在保證上海安全的同時将部分日本兵力吸引到華東戰場,以緩解武漢方面可能遭受的壓力。

是以在淞滬會戰爆發後,蔣介石便在上海周邊投入了重兵,還派遣其心腹大将陳誠坐鎮上海負責指揮。

他本希望憑借兵力優勢盡快拔掉日本人在上海城内建設的據點,以及驅趕附近海域的日本軍艦,但戰争的走勢卻出乎了他的意料。

兇險的淞滬戰場

在淞滬會戰之初,國民黨軍隊依靠人數優勢将日本軍隊壓縮到了黃浦江左岸的狹長地帶之中。

但那裡有許多日本人用鋼筋水泥建造的碉堡,國民黨士兵憑借手中的輕武器難以對其造成威脅。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彼時國民黨參戰部隊每個師配備的槍支僅有3000餘條,火炮四十多門,其中口徑最大的克虜伯山炮,口徑不過75毫米,這對日本人的堅固工事,無法造成有效殺傷。

與此同時,日本海軍的軍艦上卻有着口徑驚人的巨炮,日軍主艦出雲号的火炮口徑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03毫米,有效射程長達10公裡,這對參與進攻的國民黨士兵造成了恐怖的殺傷。

那時國民黨軍隊經常發起集團沖鋒,幾十人的小隊有時會被一發炮彈所團滅,如此恐怖景象也打擊了戰士們的士氣。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為了應對日軍的艦艇,國民黨軍隊将火炮集中起來向日方艦艇襲擊,但始終無法擊穿日艦的裝甲,這讓戰線始終無法有效推進。

而且日方還在短時間内迅速奪取了上海周邊地區的制空權,日方在淞滬戰場上前後投入戰機兩千餘架,而國民黨方面的戰機總數不過三百餘架,根本無法與日軍抗衡。

奪取制空權之後日軍對國民黨陣地展開了頻繁的轟炸,由于上海周邊地區多為寬闊的平原,國民黨部隊缺乏良好掩體躲避,導緻大量士兵傷亡。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日軍還重新評估了上海的戰略價值,最終他們決定暫緩華北地區的攻勢,将大部隊集結到上海地區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決戰。

而國民黨方面對日軍的野心估計不足,将杭州灣地區的駐軍集結到了正面戰場,讓日軍有了登陸的機會,最終讓日軍将軍力補充至二十餘萬人,這令戰争的走向徹底逆轉。

日本陸軍大部隊登陸之後,便立即開始針對國民黨軍隊的合圍作戰,意圖全殲國民黨主力部隊,為了儲存實力蔣介石隻得下達撤退指令,自此淞滬會戰落下了帷幕。

錯誤的戰略布置

在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隊一直占據着兵力優勢,雖然他們在武器裝備上和日軍有着較大的差距,但是這并不足以造成如此慘重的傷亡。

國民黨軍隊之是以承受了如此慘痛的代價,主要和蔣介石的錯誤布置有關。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上海作為一個平原城市,其周邊河網密布,本來是不适宜作為大決戰場所的,但蔣介石一意孤行決定在這裡與日本人決戰。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外,還是為了表演給租界中的外國人看,希望借此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軍民抗日的決心和承受的代價,并主動出面調停中日之間的戰争。

淞滬會戰爆發時,布魯塞爾會議正在召開,蔣介石迫切希望西方國家能夠為自己說話,而這一切的前提是讓西方社會看到中國人民的抗戰意願和作戰能力。

為了加強宣傳效果,國民黨軍隊在淞滬戰場上采取了正面對抗的方法,用人海戰術布置起了超長防線,一個師被打光就換後備隊頂上。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這種作戰方法讓參戰的将士們盡數暴露在日軍的炮火之下,由于戰場周邊地下水豐富,士兵們沒有辦法建築堅固的工事,最終隻能葬身于炮火之下,此役國軍傷亡的二十餘萬将士中有不少都是這麼白白犧牲的。

在十月中下旬日本援軍陸續抵達後,蔣介石依然沒有改變政策,甚至最後到了不得不退的時候,他腦子裡想的還是西方官員對自己的看法。他說:

借此戰略關系而撤退,然于《九國公約》會議之影響,其不良必甚大,使此心痛苦不已。

直到此時,他心中想的還是那些不靠譜的救命稻草,而不是數十萬将士的性命,淞滬會戰的失利也就不難預見了。

烏煙瘴氣的政府高層

淞滬會戰的失利原因除了軍事原因外,也和蔣介石政府糟糕的管理不無關系。

首先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國内曾經發起了一場“航空救國”的募捐運動,共獲得捐款300億元,按照當時的價格,本可以購買一千多架戰機。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但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卻想着用“以錢生錢”的方式來賺更多的錢。

于是,她就挪用了這筆募捐款進行投資,直到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時,她也沒有拿出錢來購置飛機,這也是國民黨軍隊迅速丢掉制空權的原因之一。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另一方面在此前的幾年時間裡,蔣介石幾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與共産黨的戰鬥之中。

他的情報人員也都安插在蘇區附近,對于日本的情報搜集工作幾乎為零,甚至連日本間諜潛入中央決策機構也毫不知情。

這導緻淞滬會戰中,中方的情報總是能傳到日本人手中,這對戰争的走勢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而且當時蔣介石政府在軍隊體系建構中也存在問題,其對于非黃埔系将領極為不信任。

在淞滬會戰中他一開始任命馮玉祥與張治中将軍為主将,但卻不給予他們指揮權,很快又将兩人撤掉,這種臨陣換将的做法,也會對将士們的士氣造成打擊。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而且在戰鬥中蔣介石還喜歡進行越級指揮,這種罔顧軍事體制的做法,說明了國民黨軍隊距離現代軍隊還差的很遠,這也是他們無法将戰士們的抗日熱情,轉化為戰鬥力的重要原因。

寫在最後

淞滬會戰作為抗日戰争中第一場大型戰役,蔣介石在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希望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軍力和抗戰決心。

但他對于日本的軍力,以及野心估計不足,導緻中國主力軍隊陷入了大規模決戰的泥潭,而在火力不敵的情況下,也讓中國士兵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戰事進行過程中,蔣介石始終沒有放棄“作秀”的念頭,這讓他采取了最為落後的正面陣地戰戰術,令前線将士傷亡慘重。

這種視士兵生命為草芥,一心想着維護自己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的上司者,又怎麼能夠取得戰役的勝利呢?

隻可惜那些一心抗日的将士們白白丢了性命,實在令人惋惜。

淞滬會戰國民黨丢失制空權,宋美齡竟是罪魁禍首

參考資料

本文部分内容,參考自《淞滬抗戰曆史經驗教訓的現實反思》,刊登于《上海紀念抗日戰争勝利60周年研讨會論文集》2005年08月01日發表。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轉發,或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友善後續第一時間接收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