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中國MBA》專訪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楊治教授

作者:MBAChina

“登科”逐夢,“喻見”未來。華中科技大學在新中國的朝陽中誕生,在共和國的旗幟下成長,在改革開放中騰飛,在新時代邁向一流,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堅持以打造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管理學院為願景,在2022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工商管理”位居内地高校第一,“管理學”位居内地高校第三。MBA項目堅持以培養能推動社會進步與引領企業變革發展,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創新精神和職業品德的商界精英和企業領袖為使命,深耕商學教育30年,已經形成了“商工融合、道器兼修、胸懷天下、智領未來”的項目特色。

《對話中國MBA》專訪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楊治教授

本期《對話中國MBA》欄目,我們有幸邀請到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楊治教授,就目前中國MBA教育的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以及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創新探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挑戰與機遇并存理論和實踐共舞

MBAChina: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商科教育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楊治教授:

中國的商科教育,特别是MBA教育,自誕生以來便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連。90年代初期,我們急需管理人才來助推中國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打造現代管理的模闆标杆,商科教育在當時起到了輸送管理基因、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重要作用。随着時代的發展,技術、經濟、社會的變革以及國際關系的調整,不斷促使我們深思一個問題,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MBA教育究竟能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哪些新的貢獻,MBA教育又面臨着怎樣的挑戰。

首先,新技術的湧現,特别是人工智能、大資料以及大語言模型的發展,對目前的MBA教育産生了深遠影響,擷取知識的途徑和管道遠比過去豐富多樣,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MBA課堂教育的傳統需求。然而,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既充滿挑戰又蘊含機遇的契機。具體來說,商科教育的内容和呈現形式不能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内。相反,它必須更廣泛、更深入地嵌入到我們的社群之中,服務于整個社會的需求,讓更廣大的閱聽人能夠接觸到這些教育内容。其次,外在的一些新模式、新資源的品質相比以前有了顯著提升。跨年期間,各大社交平台的各位意見領袖的演講,都展現出了比過去更高的品質水準。這種變化反過來對商學院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能夠創作出與網絡主播或意見領袖不同,甚至更為深刻的内容,以滿足學生和社會對高品質教育資源的期待。最後,是大陸自身的大發展以及國家戰略的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商學院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技術創新、綠色低碳管理等領域,商科教育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推動技術轉型、能源轉型和社會轉型。是以,無論是從教育内容還是教育形勢來看,商學院都面臨着深刻的挑戰。

挑戰也意味着機遇,對于中國商學院而言,這種感受尤為深刻。然而,若将視野放寬至全球,我們會發現商科教育的變革問題大約在十年前便已被廣泛讨論,包括對新技術的應用、對管理理論的深入探讨,以及商科教育形式的創新,我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推動了一系列的變革。首先,以人工智能和大資料為例,它們并不僅僅局限于計算機學院的理論探索,在商學院中,我們也大量地運用這些技術,包括數理模型,将其應用于營銷、戰略和人力資源等領域,建立相應的管理模型,以預測其對我們的管理實踐可能産生的影響。這些改變正在逐漸從科研領域滲透到教學、教材和MBA培養過程中。其次,涉及商科教育的展現形式。過去,MBA課程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大多坐在課堂裡聽講。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學院開始注重體驗式學習,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以及科技項目,動手實踐,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通過實際操作來深化對知識的了解,這種體驗式學習的方式是網絡視訊無法替代的。是以,我認為商學院未來可能會更傾向于在體驗式學習方面做出更多的改變,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MBAChina: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是如何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呢?能否分享一下您在這方面的經驗和做法?

楊治教授: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一直以來都是商科教育的痛點和難點。目前,商科教育正面臨着第二次合法性危機,第一次危機則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當時,商科教育主要被視為一種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化教育,這導緻其在大學中的科學地位受到質疑,許多人認為與大學的其他科學學科相比,商學院缺乏足夠的科學性和合法性。為了應對這一危機,許多商學院開始引入數學、統計和計算機等更為嚴謹的科學元素。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商學院經曆了一段黃金發展期,誕生了許多重要的管理理論和範式。然而,這也導緻了另一個問題,即商科教育與現實實踐逐漸脫節。是以從2000年左右開始,商學院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将理論與現實結合。實際上我們能夠看到,業界的很多做法往往領先于學術的研究。是以,我們一直在強調,研究不僅要嚴謹,還要具有相關性。過去我們可能更多地強調了研究的嚴謹性,而相對忽視了其與現實的相關性。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現在正積極鼓勵教師走進企業,成立了不同層次的教師團隊并與企業建立結對合作關系,有助于教師深入了解企業最新的實踐。首先,教師可以将企業的實踐經驗總結成教學案例,豐富課堂教學内容。其次,從企業的實踐中提煉科學問題,推動教師在理論上取得進展,并将這些進展應用于課程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深刻的洞見。這一點是很多網紅所欠缺的,也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在目前商學院所面臨的挑戰中,AI和大資料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會推動我們更多地采用實驗式和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同時,各種新資源和新技術的湧現也要求我們商學院必須提供更深刻的洞見,而這些洞見主要來源于我們的理論研究。是以,我們期望在研究和教學之間打通通道,使理論研究成果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

在具體形式上,學院首先從教師角度入手,鼓勵他們走進企業,并通過撰寫案例來捕捉現實問題,提煉科學問題,申請國家基金等研究性項目,期望他們的産出能夠将理論轉化為實踐模型和方法,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其次,從學生角度出發,MBA學生需要撰寫論文,我們對此有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去年,我們組織編寫了《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業論文寫作指南》,幫助學生接受學術訓練,要求學生必須閱讀相關理論文章,并在分析過程中運用理論架構、邏輯、模型和方法,讓學生可以通過更嚴謹的邏輯分析得出更科學的結論。同時,學院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提出了更為明确和嚴格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僅局限于形式,而且導師們也将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論文指導。此外,學院還将為學生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指導課程,詳細講解每個闆塊和子產品的寫作方法,幫助他們梳理邏輯。通過培養,我們希望學生在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過程中融入更多科學性和理論,再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進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依托學校特色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MBAChina: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未來發展有着怎樣的規劃?

楊治教授:

正如剛才所言,MBA教育的誕生是符合當時中國社會和企業變革的需求的。如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以創新驅動為動力的新經濟形态,我們期望看到更多的中國的世界一流企業崛起。在這個過程中,高素質、創新型的企業管理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是以,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定位是培養能夠在未來帶領、創立或管理這些中國世界一流企業的科技型商業領袖。

這種定位要求學院能夠實作重要的結合。首先,我們要緊密結合國家的重大需求。是以,在十四五規劃中,我們設定了幾個關鍵領域,包括數字化轉型、雙碳、鄉村振興以及生命健康,這些都是國家目前迫切需要的領域,我們希望能夠讓學生們與這些領域深度結合,從中擷取實踐經驗,為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做出貢獻。其次,我們必須結合學校的特色。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是以理、工、醫為主的高校,是以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将MBA與學校的優勢學科相結合,如機械、光電、人工智能以及醫科生命健康等領域。為了實作這一目标,我們最近組織了一次醫工交叉的路演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帶領學生走進機械、光電、醫科等學院,親身接觸創新項目,并了解他們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同時,我們也積極對接相應的路演投資資源,打造全新的創新模式和平台。盡管許多學校都在開展實踐教育,但我們特别注重為學生提供平台,并鼓勵他們發揮自主性,進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例如,今年我們鼓勵學生自主拍攝短視訊,讓他們擔任導演、策劃和采訪者,自主提出方案并最終完成作品,并舉辦了短視訊PK大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