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航行8.1萬餘海裡 “雪龍”号完成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

作者:信網

原标題:航行8.1萬餘海裡,圓滿完成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

凱旋!“雪龍”号昨停靠奧帆基地碼頭

将舉辦為期3天的開放日,供社會公衆參觀

1984年11月,數百名勇士搭乘“向陽紅10”号、“J121”号船出征,踏上南極考察的征程。自此,一代代極地人逐漸深入南極大陸,讓南極洲上空飄揚起一面面五星紅旗。

在大陸極地考察40周年之際,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于4月10日圓滿完成任務。全體考察隊員經過艱苦奮戰,高标準建成秦嶺站并開站投入使用,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10日,“雪龍”号停靠青島,之後将舉辦為期3天的開放日,供社會公衆參觀。此次南極科考,“雪龍”号經曆了哪些故事?取得哪些突破和成就?晚報記者“登船”,探訪中國極地科考背後的榮光和奮鬥故事。

三船保障共探南極

5個多月航行8.1萬餘海裡

4月10日,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考察任務,全體考察隊員安全順利傳回國内。

4月8日,“雪龍2”号考察船停靠香港,“雪龍2”号訪港籌備委員會聯合香港特區政府多個部門,在尖沙咀海運碼頭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10日,“雪龍”号考察船停靠青島,自然資源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在青島奧帆基地碼頭舉行歡迎活動。“雪龍2”号和“雪龍”号考察船将分别舉辦為期5天和3天的開放日,供當地社會公衆參觀。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郭利偉介紹,此次考察是在大陸極地考察40周年之際開展的一次重要考察,建設南極秦嶺站是此次考察重要任務之一。全體考察隊員經過52天艱苦奮戰,高标準建成秦嶺站并開站投入使用。

此次考察首次由“雪龍”号、“雪龍2”号與“天惠”輪三船保障實施。“雪龍”号和“雪龍2”号主要執行科學考察、人員運送和後勤補給任務,“天惠”輪主要運送新考察站建設物資。考察隊于2023年11月1日從國内出發,曆時5個多月,總航程8.1萬餘海裡,在時間緊、任務重、惡劣環境頻發的情況下,圓滿完成各項考察任務。圍繞氣候變化對南極生态系統的影響與回報等前沿科學問題,完成對宇航員海、阿蒙森海、羅斯海、南極半島鄰近海域、普裡茲灣等海域的調查監測;開展了生态系統和近岸海洋、土壤、地質、大氣、雪冰、空間等環境的綜合調查監測,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此次考察自覺踐行“綠色考察”倡議。考察隊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完成冰—海—基岩互相作用和冰下地質兩個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完成與美國、英國、澳洲、意大利、南韓、俄羅斯、智利等國的人員物資運送國際合作。

踐行綠色理念

跨越半個地球“蓋房子”

今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2月7日,南極秦嶺站正式開站,這是繼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之後,大陸建設的第五座南極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主任劉順林告訴記者,秦嶺站主體建築的建設為本次考察的重點工作。主要包括主體建築鋼結構、功能子產品和外圍護系統的建設,建設物資總量約9500噸。“考察隊始終堅持品質和安全第一原則,堅守綠色施工理念,克服極晝、狂風、大雪、強紫外線輻射等極端自然環境的挑戰,曆時52天,于2024年2月7日建成并宣布開站。”劉順林說道。

秦嶺站的建成将為評估南極生态環境和氣候變化提供基礎支撐,為了解羅斯海區域自然特征提供重要保障,為更好地“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發揮重要作用。

“五大類”科研項目

數量提升五成多

本航次考察隊還順利完成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的站基度夏調查監測任務。在南極宇航員海、阿蒙森海、南極半島海域、普裡茲灣、羅斯海進行大洋調查及科學研究,通過開展營養級結構調查,為探究目标海域關鍵物種的基礎食物源及其營養結構關系提供重要科學支撐。首次在阿蒙森海布放國産生态潛标,逐漸建構潛标陣列,通過長期錨系潛标觀測手段,揭示南大洋海冰與環流等基礎環境變化對全球大洋物質循環、海—氣—冰互相作用格局的影響。同時,國内自主研發的近紅外望遠鏡、可移動太赫茲望遠鏡系統、南極無人值守智慧能源系統、“雪豹”2極地特種載具、無人智能載具等多種自主創新技術儀器裝備在南極現場開展應用和測試,提高了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的基礎水準。

本次考察期間,通過船、站運作保障支撐合計完成38個高校、科研院所承擔的國家“五大類”科研項目,數量較上一年度提升52%。研究内容涉及極地海洋、極地生物圈、極地土壤與岩石圈、極地冰凍圈、極地觀測探測等。

穿越西風帶

“像辦了一張海盜船的年卡”

此次科考曆時5個多月,總航程8.1萬餘海裡,考察隊需要克服重重困難。作為第一次跟随科考船前往南極進行考察的從業人員,“雪龍”号三副陳曉淩印象最深的就是穿越西風帶:“最大風力達到了12級、13級,浪高三四米,最高可能要達到5米多。”風大浪高,陳曉淩早有心理準備,但由于“雪龍”号需要在冰區航行,它的船體兩側沒有安裝普通貨船那種減搖鳍,無法幫助船舶在水中減輕橫搖,是以搖晃的幅度更大。“最大幅度到了30度,有的船員開玩笑說我們‘辦了一張海盜船的年卡’。”

南極的美景讓陳曉淩難以忘懷。一望無際的冰雪大地,沒有一絲雜質,這種純粹壯觀的美,令他動容。比美景更令他難忘的,是科考隊員們不畏艱險的精神。“就拿克服極晝、調整時區來說吧,在極晝裡,很多隊員會失眠,而到了南極地區,時區變化很大,走一兩天時差就差了一個小時,就得撥一次鐘,有時候一天甚至要撥四次鐘,生物鐘紊亂,加上深入南極大陸,嚴寒、大風,對隊員們是巨大的考驗。”科考隊員們沒有退縮,迎難而上,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高靜文 本版攝影 王帥 實習生 樊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