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建強“主陣地”

盤活“軟資源”

打造“新模式”

家門口的學校

開啟黨建賦能基層治理

新格局

4月10日,民族街道黨工委黨校、東勝區老年大學民族街道分校正式揭牌。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按照“資源共享、陣地共用、開放運作、服務基層”的辦校方向,民族街道打造了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集中教學場地與永興社群教學實踐點,把講政治貫穿辦學治校各方面、全過程,在建強“主陣地”、盤活“軟資源”、打造“新模式”上下功夫,聚焦基層黨員幹部的實際需求和工作特點,開發具有地域特色、領域特色、群體特色的課程,努力把黨校建設成為宣講新思想新理論的平台、宣傳新政策新方針的講台、黨員幹部展示自我的舞台、比學趕超奮勇争先的擂台。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同時,積極探索新模式、新路徑、新載體,整合各方資源持續擴大老年教育覆寫面,在組織保障、陣地建設、教學改革、品質提升上不斷發力,多措并舉打造“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切實打通老年教育“最後一公裡”,更好地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讓“家門口”的精神文化家園具有更深厚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每天來家門口的學校上自己喜歡的課,還可以交到很多老年朋友,感覺生活很充實。”

——居民 郭翠英

家門口的學校+2!在東勝這個街道→

“我們引進了轄區内的黨員教育專家、知名校長、講師團團長等優質教師團隊,并開設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書法繪畫、合唱舞蹈等多門課程,初步形成了黨校與老年大學教學點互補、教學資源互通、教師隊伍互促的辦學格局。”

——民族街道副主任 康芝碩

(記者:孫佳暄 張甫丞)

編輯:任施瑤 稽核:韓改琴 朱少立 劉冬

校對:白慧敏

新聞熱線:0477—813931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東勝區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