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王婆”,月老手下“銷冠”這樣“沖業績”

作者:紫牛新聞

近日,河南開封萬歲山武俠城景區的“王婆說媒”節目爆火,引得無數期待愛情的單身男女慕名而來,在社交媒體上也受到年輕人的熱議和追捧。武漢、西安、鄭州等地景區,也紛紛模仿推出類似節目,不少網友感歎“‘王婆’漸欲迷人眼”。記者采訪文化學者溯源“王婆”是怎麼來的,在重視媒妁之言的古代,他們又是怎麼靠一張嘴“盤活”愛情的。

古代“王婆”,月老手下“銷冠”這樣“沖業績”

《水浒傳》裡拉郎配,

比“戀綜”還精彩

青年文史作家侯印國告訴記者,大衆熟知的王婆這一形象來自古典小說《水浒傳》,在《金瓶梅》等小說中也有很大戲份。有趣的是,在《水浒傳》裡其實出場過不隻一個王婆,比如第六回裡高衙内設計誘騙豹子頭林沖的夫人,讓陸虞候把林沖請去喝酒,再找人跟林夫人說林沖喝酒時忽然倒地,請她快去檢視。林夫人聽到這一噩耗,急忙去請鄰居王婆看家,自己跟人匆匆出門,結果被一路帶到了陸虞候家,高衙内早早就在這裡等着。再如第二十回,宋江經人說媒娶了閻婆惜,做媒的媒婆也叫王婆,就有了後來“宋江怒殺閻婆惜”的著名橋段。

最有名的王婆則出場在第二十三回,在通行本中,這一回的标題便是“王婆貪賄說風情 郓哥不忿鬧茶肆”。王婆住在武大郎家隔壁,主業是開一家茶坊,也兼做媒。西門慶最初看上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便是在這個茶坊裡與王婆溝通。

古代“王婆”,月老手下“銷冠”這樣“沖業績”

《水浒傳》中的王婆形象

這個王婆做媒多年,不是一個簡單角色。《水浒傳》中專門有一首詩來寫她,正是說她最善花言巧語,欺左瞞右,“開言欺陸賈,出口勝隋何。隻憑說六國唇槍,全仗話三齊舌劍。隻鸾孤鳳,霎時間交仗成雙。寡婦鳏男,一席話搬唆捉對。解使三重門内女,遮麼九級殿中仙。玉皇殿下侍香金童,把臂拖來;王母宮中傳言玉女,攔腰抱住。略施妙計,使阿羅漢抱住比丘尼;稍用機關,教李天王摟定鬼子母。甜言說誘,男如封陟也生心;軟語調和,女似麻姑須動念。教唆得織女害相思,調弄得嫦娥尋配偶。”

經過王婆撮合,西門慶得以和潘金蓮在王婆家中通奸,後來被武大郎發現,又是王婆出計,西門慶找到砒霜交給王婆,再由王婆指點潘金蓮将武大郎毒死。武大郎死後,又是王婆前來處理屍體細節。王婆最後的結局,是因為武松的查證,被判剮刑。

實際上,在宋代話本中,不少媒婆都叫王婆。比如話本《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其中有個王婆“喚做王百會與人收生,做針線,做媒人,又會與人看脈”。在後代話本小說中,也經常有叫王婆的媒婆出場。比如明代話本《包公案》,清代小說《施公案》中,都有兼職說媒的王婆出場。

古代“王婆”,月老手下“銷冠”這樣“沖業績”

古人婚姻的重要角色,

媒婆還有公務員?

盤點來看,俗話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媒婆這個行當有着悠久曆史,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媒人這樣的職業。《周禮》中關于婚禮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以及迎親等程式,後人也稱之為“六禮”,在納采之前,一般還有“下達”之禮,即男方先遣媒人到女家提親,女家許之,而後男方才又遣媒人到女家納采,即贈送采禮。《孟子·滕文公下》中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可見當時媒人已經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古人也經常把媒人雅稱為“伐柯”,這一典故出自《詩經》。《詩經・豳風》中有一篇《伐柯》,其中說“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就像砍柴需要斧子一樣,娶妻就需要媒人。是以後人用“伐柯”作為媒人的典故。此外“冰人”“紅娘”也都用來指代媒人。西晉時期有位令狐策,做夢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冰層下面的人說話。出身敦煌的術數名家索紞跟他解夢說,冰上代表陽,冰下代表陰,在冰上向冰下說話就是為陽語陰,是媒介之事,是以這個夢寓意着你将要為人做媒。因為這段傳奇故事,後人也将媒人為冰人。

自唐以後,曆代封建統治者都把婚姻“必用媒”載入律法。媒人的身份有兩類:官媒及私媒。官媒,顧名思義是為官府充役的媒者。中國自周代起國家就專門設定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職官——媒氏。《周禮》中對媒氏的職責也做了規定:“媒氏,掌萬民之判”,也就是讓适齡男女結合的意思。具體來說,它的職責包括:根據出生文書,催促年滿30歲的男子和年滿20歲的女子成婚;仲春佳月,組織男女婚嫁;掌握聘禮的數量;禁止不合禮制的冥婚等。

官媒是為其所從屬的官府中人家說媒,而一般民間婚嫁的撮合任務,便主要由私媒承當。明清時期,職業化的私媒盛行于民間,平民百姓的婚嫁一般都通過私媒完成。不可否認,在封建時期,媒人對于維護婚姻制度、提高婚姻品質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古代“王婆”,月老手下“銷冠”這樣“沖業績”

蘇州昆劇院的昆劇《紅娘》

除了“三姑六婆”,

月老早就定下“前世姻緣”

侯印國說,紅娘最早出自唐代文學家元稹創作的傳奇《莺莺傳》,也稱之為《會真記》,講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莺莺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故事。金代董解元的在《莺莺傳》的基礎上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到了元代,王實甫又在前面兩部作品的基礎上創作了著名的雜劇《崔莺莺待月西廂記》,給故事以完美的結局,其中有“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著名台詞,紅娘這個角色也更加有影響。

宋元時期,還開始出現“三姑六婆”這一說法,陶宗儀《辍耕錄》卷十三中說“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也。”媒婆就是其中之一。三姑六婆出入女性内闱,往往傳播口舌是非,是以在明清小說中往往是負面形象。在著名的《朱子治家格言》中,就特别強調“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紅樓夢》中,便有“三姑六婆,大戶人家不應聽其走動”“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之類的句子。

其實衆所周知的“月老”一詞,就來源于唐代傳奇《定婚店》,指的是男性媒人。給唐代大齡單身男青年韋固,指點愛情方向的是一位老人,“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階上,向月檢書。” 原來老人并非世間之人,而是“主天下之婚牍”的幽冥之人。他的袋子裡有條紅繩子,“以系夫婦之足,及其坐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月下老人還語言說,你的老婆此刻才三歲,要等到她十七歲你們才會結婚,并且表示你和這個三歲孩子紅繩已經綁定了的。随後一番“殺妻”,兜兜轉轉仍逃不脫前世緣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