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三月三,俗語“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指啥菜?傳統别丢

作者:小談食刻

導讀:

三月三,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它原本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不過随着曆史的發展,如今很多的少數民族都在過這個節日,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壯族,在每年的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還會放假兩天,是以看到廣西的朋友曬他的假期時,很多的朋友都表示羨慕了,畢竟在三月三,漢族已經沒有太多的人,講究這個日子了。

今日三月三,俗語“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指啥菜?傳統别丢

農曆的三月三,也稱之為上巳節,巳,是地支的第六位,在幹支紀年法當中,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分别記錄年、月、日、時,在計日的過程當中,每十二天就有一個“巳”日,是以在一個月當中,會出現兩到三個巳日,一個月當中的第一個巳日,就是“上巳”,古人将農曆的三月第一個巳日看作是節日,後來在不斷的演變過程當中,人們已經不再看是不是巳日,隻要是三月三,就把它稱之為“上巳節”。

今日三月三,俗語“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指啥菜?傳統别丢

據《西京雜記》記載“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拔除登高”。一個是在暮春,一個是在暮秋,踏青和辭青随之也達到頂峰。在暮春的時候,人們做的更多自然還是踏青,也就是我們說的野外郊遊,在郊遊的過程,自然也會采摘一些野菜來吃。而且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的說法,那麼這個一菜指的是啥菜呢?傳統别丢。

三月三吃一菜,指啥菜?

答案是:荠菜

在很多地方,三月三,也被稱之為是“荠菜”的一個生日。人們在踏青時,男女竟采荠菜花,男子佩于胸,婦女戴于發。以為裝飾。另外荠菜花,據記載還有明目驅睡的一個作用。此時,正好是人們感覺到疲憊的時候,來上一點荠菜吃,也就相當應景了。

今日三月三,俗語“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指啥菜?傳統别丢

在清顧祿《清嘉錄·野菜花》中還有記載:“荠菜花俗呼野菜花”,(三月三日)“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粹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在江蘇一帶,三月初三婦女戴荠菜花曰“驅睡”。

今日三月三,俗語“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指啥菜?傳統别丢

民間傳說,唐代薛仁貴投軍,王寶獨守寒密10年之久。夫妻相會那天正是三月初三,王寶钏正在挖荠菜,頭上插着荠菜花,後相沿成俗。是以在三月三這天,戴荠菜花,吃荠菜俨然成為了一種風俗,而且民間人們樂此不疲。

荠菜的做法分享

一、推薦食譜:荠菜粥

所需食材:荠菜、大米、鹽

做法:1、把荠菜清洗幹淨,然後把它切成末,放入到一個碗中備用

2、鍋中放入大米,注入清水,熬煮成粥之後,倒入荠菜,不斷的進行攪拌,你也可以放上一點鹽,改變一下其口味

今日三月三,俗語“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指啥菜?傳統别丢

二、推薦食譜:荠菜煮雞蛋

所需食材:荠菜、雞蛋、姜片、鹽

做法:1、把雞蛋清洗幹淨,接着放入到一個大碗中,注入适量的清水。

2、把采摘回來的荠菜也清洗幹淨,同樣也放入到碗中,裡面再放入一點姜片,接着放入一點鹽。

3、注入清水,開始煮熟透,稍微焖一下,這樣就可以開吃了。

今日三月三,俗語“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指啥菜?傳統别丢

三、推薦食譜:荠菜餃子

所需食材:餃子皮、荠菜、豬肉餡、鹽、雞蛋、蚝油、醬油、五香粉、蔥姜水

1、把荠菜清洗幹淨之後,切成末,接着把它倒入到一個大碗中。

2、取出提前處理好的豬肉餡,接着放入鹽還有雞蛋,放入蚝油還有醬油以及五香粉,還有蔥姜水,加入荠菜把它拌勻。

3、取出餃子皮,包上餡料,接着放入沸水當中把它煮熟透,接着就可以撈出來開吃了。

今日三月三,俗語“一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指啥菜?傳統别丢

【食刻說】

三月三,老話還有荠菜當靈丹,如此美味的野菜,怎麼能夠錯過呢?老傳統提醒我們要在這天吃荠菜,也是希望可以福氣進家門,身體安康,是以,三月三的一菜,指的就是我們熟悉的荠菜。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