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冷豬周期,拐點何時來?

作者: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記者 徐兵】豬價既關乎老百姓的“菜籃子”“錢袋子”,也關乎養殖主體的生存發展。自2021年生豬産能全面恢複以來,豬肉價格一直處于低迷狀态,無論是養豬散戶還是大型豬企,正經曆“最冷”豬周期。

這輪豬周期可以說是“曆史上最艱難、最漫長”的一次,下跌周期已經明顯“逾時”,已壓得行業擡不起頭來。虧損、清場、甩賣、重整……成為目前養豬企業最真實的寫照。究竟是何因素導緻豬價如此低迷?目前,生豬行業的現狀究竟如何,豬價又将何去何從?

便宜的豬肉

最冷豬周期,拐點何時來?

4月10日,鄭州,春暖花開。記者走訪了鄭州東區部分超市,豬肉攤位略顯冷清稀疏。

雙彙冷鮮肉肉攤老闆向記者透露:“自春節之後,豬肉價格經曆了一定幅度的回落,近期雖有微漲,但整體波動并不顯著。”他解釋說,近一年來市場上豬肉供應過剩,導緻了價格持續低迷,銷售情況也不盡人意。

記者注意到,為了吸引顧客,該店鋪挂上促銷牌。特價豬肉的價格低至每斤9.9元,大腿骨每斤隻需7元,而五花肉、腿肉和排骨的價格分别為15元/斤、13元/斤和20元/斤。盡管如此,時值中午時分,前來選購豬肉的顧客依然不多。

“這兩年豬肉便宜多了,這麼一大塊也不過十幾塊錢。”一位剛購買完豬肉的阿姨感歎道。

記者随後又走訪了大張超市,發現不同市場的豬肉價格雖存在差異,但價格普遍都不高。

大張超市員工表示:“與前幾天相比,豬肉價格确實有所上升,但漲幅并不明顯。”在該超市,精品帶皮前腿肉标價為11.8元/斤,純瘦肉絲和五花肉片的價格分别是14.8元/斤和13.8元/斤,而家常肉餡的售價更是低至9.8元/斤。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4月8日“農産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2.63,比前一日上升0.06個點,截至8日14:00時,全國農産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0.46元/公斤,比前一日上升0.1%。

清空豬場的散養戶

“過去五年,仿佛是一場夢。我的豬場經曆了四次非洲豬瘟的清洗,如今豬圈裡連一頭豬的影子都沒了。”

4月10日,記者再次聯系上駐馬店新蔡縣散養戶王榮山(化名),時間的流轉帶來了意料之外的變化,他的豬場已然不是昔日的模樣。

王榮山說,前幾年,豬價好的時候,一年能出欄4000多頭豬,賺個一兩百萬元。可現在,他歎了口氣,連續兩年的虧損像是一場夢魇:“現實總是殘酷的,不得不面對啊。現在選擇了種蕃薯,至少這個行當風險小點兒。”

盡管轉行,他的生活仍然離不開豬。每天,他還會不自覺地打開養豬群的消息,關注豬價的波動,偶爾與群友們閑聊幾句。

與王榮山相似,漯河養殖戶李年如也正飽受養豬之苦。他經營的養殖場曾頗具規模,但年前的一場非洲豬瘟讓他的豬場變得冷冷清清。現在,他隻能靜待養殖場恢複生機,然後重新開始。

“養豬這個行業,真是讓人膽戰心驚。”李年如歎息道。非洲豬瘟疫苗尚未問世,養殖場的防疫措施又難以周全,這使得許多養殖戶望而卻步。

“盡管豬價近期有所上漲,毛豬價格漲到了8.3元一斤,但市場行情卻并不樂觀。隻有體重超過300斤的大肥豬才能享受到這個價格,實際上毛豬價格仍在7.5元左右徘徊,成本都劃不來。而且市場上的炒作行為也讓人不勝其煩。”

據統計,2023年一季度全國豬價先揚後抑,整體在13~16.5元/公斤區間運作。具體來看,豬價從低點13.24元/公斤沖高至16.36元/公斤後,承壓回落至13.48元/公斤,後震蕩上行至季末15元/公斤。

“養豬就像賭博一樣。”李年如無奈地說,以前養豬是賺三個月賠三個月,現在可好,一直都在虧錢。好多養豬的人都快撐不住了,連本錢也賠了進去。“有些人甚至貸款養豬,這日子還怎麼過?”

好的行情總是轉瞬即逝。他回憶道,養了大半輩子的豬,也有幸遇到一次,那一年賺了100多萬元,可那樣的日子就像昙花一現,再也回不去了。

倒下的大型豬企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不僅中小散養戶備受煎熬,大型上市豬企也正經曆前所未有的挑戰。

“本輪生豬市場的周期性波動,讓整個行業都感到壓力巨大。”一大型生豬企業的負責人曾如此描述。

豬肉價格的長期低迷,讓國内多家大型豬企陷入困境,進行重整,其中*ST正邦、傲農生物和天邦食品等知名企業也未能幸免。

3月19日,全國出欄量第四的天邦食品釋出公告,因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決定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和預重整,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

短短兩年内,3家上市豬企相繼陷入困境,這無疑是目前豬周期嚴峻性的一個縮影。

破産重整、豬場關停、子公司甩賣、母豬和育肥豬出售,以及降薪裁員,這些已成為不少大型豬企難以回避的現實。

*ST正邦在經曆2022年度淨資産的負值後,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幸運的是,通過2023年的破産重整,其财務狀況有望得到改善,退市風險也随之降低。但這一轉變也導緻了公司創始人林印孫的離任。

從曾經的“養殖黑馬”到全方位潰敗,傲農生物用了不到一個“豬周期”。在非洲豬瘟後的市場飙升中,傲農生物迅速擴張,但生豬行業的超長下行周期卻讓其措手不及。

資金緊張、飼料短缺、員工工資未足額發放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盡管傲農生物對此進行了否認,但市場疑慮依舊存在。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傲農生物将面臨巨額虧損,淨利潤預計虧損30億至36億元,淨資産可能為-7億至-10億元。

現金流困難幾乎是所有豬企的共同問題。天邦食品為了緩解資金壓力,不惜三次出售子公司股權,但所得資金也是杯水車薪。

從已公布的上市豬企财報預告來看,2023年無一家實作盈利,全行業扣非淨利累計虧損超過400億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司長雷劉功在今年1月的新聞釋出會上也指出,2023年是自2014年以來首個全年虧損的年份,養殖戶全年生豬養殖頭均虧損76元。

“這一系列的資料和事件不僅揭示了目前生豬行業的嚴峻形勢,也反映了市場周期的無情和企業經營的風險。”上述大型生豬企業負責人對大河财立方記者表示,對于上市豬企而言,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是未來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瘋狂擴張結下的“果”

自2019年非洲豬瘟席卷大陸生豬市場後,養豬行業便經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

非洲豬瘟的肆虐不僅造成市場供給的嚴重失衡,也讓那些嗅覺敏銳的資本方看到了投資機會。原本在養豬行業之外的大型企業和資本看到了這一空白,紛紛進軍養豬業,企圖在這片藍海中分得一杯羹。

比如,一些知名房地産企業以及網際網路大佬,看到養豬行業的巨大潛力後,果斷轉型,投資數十億元建設現代化養豬場,引進國外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而規模養豬企業也加速了擴張步伐,頭部豬企更是豪擲千金建設豬場,搶購仔豬和母豬的場景屢見不鮮。

一時間,養豬行業成為資本的寵兒,各路資金紛紛湧入,養豬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中州期貨所提供的資料分析顯示,2021年至2023年期間,上市豬企持續擴大産能規模。在生豬産能實作同比增長的上市企業中,溫氏股份表現尤為突出,其産能增加達到了835.36萬頭,高居榜首。緊随其後的是新希望和牧原股份,它們的産能也分别實作了306.85萬頭和261.5萬頭的顯著增長。

從2019年開始,A股上市的規模化養豬企業在資本開支上明顯加速。

在經曆了兩年約290億元的平穩期之後,2019年資本開支急劇增加至483億元,而到了2020年更是攀升至1437億元的曆史高點。盡管随後的2021年和2022年資本開支有所回落,但也達到了974億元和494億元,這4年間的總資本開支高達3388億元。

“如此巨額的資本湧入,對原有的養殖格局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的、小規模的養豬戶在資金和技術的雙重壓力下,逐漸失去了市場競争力。而那些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的大型企業,則逐漸成了市場的主導者。”上述豬企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資料顯示,2019年8家主要養豬企業的合計出欄量僅占全國總量的8.27%,而到了2022年,前十大豬企的合計出欄量已占全國總量的20.28%。這一顯著變化正是資本大舉介入和市場競争加劇的直接結果。

産能去化難

本輪豬價長時間處于低位,主要是由于多重因素疊加,其中産能去化難是問題的關鍵。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從2021年7月開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已回歸到豬瘟前的水準,并且處于同期的高位,市場是以開始進行調整。

具體來看,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從4564萬頭下滑至4177萬頭,累計降幅達到8.5%。然而,這種縮減趨勢并未持續。從2022年5月到12月,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八個月實作環比增長。到2022年12月,全國的能繁母豬存欄量已達到4390萬頭,相比4月的4177萬頭增長了5.1%,處于階段性高位。但自2023年1月起,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再次開始下降,到2024年1月已減少至4067萬頭,降幅為6.8%。

盡管許多機構在2023年年初就對豬周期的底部布局表示樂觀,并多次提及産能去化的重要性,但一年過去了,預期的周期啟動和産能去化并未實作。

在目前行業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持續低迷的豬價對各大豬企構成了巨大壓力。這可能會對那些已經處于困境中的企業造成緻命打擊,進而推動市場完成預期的産能去化。

但一些豬企和散戶仍持有“賭”的心态,也是産能去化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仔豬補欄的積極性可以佐證這一點。自2024年以來,仔豬價格呈現上漲趨勢。目前,7公斤的仔豬價格約為450元/頭,15公斤的仔豬價格約為600元/頭,種豬場已實作小幅盈利或盈虧平衡。

上述養豬人李年如對記者表示,目前30斤的仔豬價格約為745元,比年前上漲了200多元。“養殖戶在賭下半年豬價反彈,也擔心紮堆出欄,延遲豬價的反彈。”

“雖然2023年能繁母豬存欄量小幅下降,但考慮到生産效率普遍提升,目前生豬産能仍高于正常保有量。”格林大華生豬期貨研究員張曉君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9月以來局部地區生豬疫病導緻産能被動去化加速,但目前集團場後備母豬充足,高淘對應高補,是以被動去化難以形成産能的實質去化,價格長周期拐點目前仍難以預見。

豬價何時反彈

豬價反彈的拐點何時出現?多位專家以及業内人士普遍認為會在下半年。

張曉君認為,考慮到被動淘汰到補欄之間的時間差或對應階段性供給相對減少,或推動豬價呈現小周期的上漲行情。2024年豬價整體或呈現前低後高,全年均價或略高于2023年。

“上半年供給壓力仍較明顯,春節前後豬價先揚後抑;下半年供給壓力同比減弱,豬價重心或有所擡升,但養殖成本預期下移将限制向上空間。”

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産業鍊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認為,今年二季度豬價将繼續好轉,下半年進入季節性上漲通道。目前,養殖戶市場看漲情緒漸濃,補欄積極性較高,後期商品豬供給仍較充裕。鑒于市場供需基本面并未反轉,下半年豬價總體季節性上漲,但以目前條件看,出現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此輪豬周期的拐點可能會在9月出現。”中州期貨農産品研究員李家文認為,從目前的期貨市場來看,9月的生豬期貨價格為17.7元/公斤,較7月而言明顯偏高。同時,結合現貨市場的發展趨勢,國慶假期的需求可能會迎來小幅上漲,育肥動作的積極性也會大幅提升,所有的利好都會集中在四季度兌現。

對于全年豬價走勢,頭部豬企牧原股份高管近期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大陸生豬養殖行業從業者衆多,生豬價格主要受市場供需關系影響,公司對今年的豬價保持謹慎樂觀态度,預計整體價格表現較去年更好一些。

“在供給端,目前能繁母豬仍處于較高水準,但整體為下降趨勢,2024年生豬供應量預計将低于去年,在需求端,随着經濟穩中向好,2024年需求量預計将有一定上升。”

責編:陳玉堯 | 審校:張翼鵬 | 稽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