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死後國庫不足700萬兩,雍正死後超5000萬兩?你被電視劇騙了

作者:曉悅讀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最後的一個鏡頭是:

新帝繼位時,國庫存銀已超過五千萬兩...十三年前雍正皇帝繼位之初,大清國庫的全部存銀不足七百萬兩……

其實,上面這個說法有誤。

康熙死後國庫不足700萬兩,雍正死後超5000萬兩?你被電視劇騙了

康熙8歲登基,在位61年。

他在位期間,擒拿鳌拜,奪回朝廷大權。他平定三番之亂、打敗沙俄、三征噶爾丹,維護并擴大了清朝的版圖。

可是晚年時期,康熙因“九子奪嫡”之戰,耗費精力過大,再加上對T污問題持寬容态度,最終導緻國庫虧空嚴重。

不過,康熙是康乾盛世的開拓者,是以被後人尊稱為“千古一帝”。

康熙去世後,國庫剩下2716萬兩白銀。

康熙死後國庫不足700萬兩,雍正死後超5000萬兩?你被電視劇騙了

雍正接手的大清朝,其實是個爛攤子。吏治敗壞,國庫虧空,邊境戰事不斷,還有大量的社會沖突。是以,雍正身上的擔子很重。為此,他過上了“007”的生活。

雍正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頓财政,嚴查各地虧空的情況。凡虧空者,限3年内補齊,否則一律抄家處理。

此外,他實行“新政”:

攤丁入畝,将人頭稅攤入到土地裡,按土地納稅,減輕農民的負擔。

火耗歸公,由國家統一耗損比例,來征收賦稅,這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有利于整頓吏治。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官員、地主、做生意的都需要交稅、服徭役。

康熙死後國庫不足700萬兩,雍正死後超5000萬兩?你被電視劇騙了

這些政策,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也增加的國家的稅收。由于這些新政,損害了讀書人和官紳的利益,是以雍正落得一身的罵名。

但是,真實的雍正,一心為國為民。他在位13年,朱批的奏折有41600餘件,六部的奏本有192000件。

據史料記載,他寫下的朱批有一千多萬字,平均每天寫4千字左右,而且還是毛筆寫的。

雍正在位13年,完全是“夜以繼日”的工作,他配得上“以勤治天下”。可以說,他這13年的治理,為清朝走向巅峰奠定了基礎,對“康乾盛世”的連續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雍正去世後,為國庫積累了3452萬兩,給乾隆留下一個國庫充盈的江山。

康熙死後國庫不足700萬兩,雍正死後超5000萬兩?你被電視劇騙了

乾隆這位皇帝,命真的好。

他沒有經曆“九子奪嫡”之争,父親雍正給他掃除了一切障礙,替他背下了很多罵名。

乾隆中期以前,還是延續了雍正的遺風,勤儉持政。而且,他還會理财,最大化的使用金銀,國庫巅峰時期達到800萬兩。

可惜,他後來追求個人享樂,效仿祖父康熙南巡,6次南巡花費高達2000萬兩白銀。

為了能随時看到江南美景,他在圓明園修建江南四大園林,在承德避暑山莊仿建鎮江金山寺和嘉興煙雨樓。為了給母親祝壽,他還修建清漪園(頤和園)。

而且,他在官員選拔和任用上,也存在偏袒和縱容的現象。比如,和珅的T污行為就是乾隆縱容的。

康熙死後國庫不足700萬兩,雍正死後超5000萬兩?你被電視劇騙了

乾隆退位時,國庫有6939萬兩白銀,這個數字看着很多。但是,當時通貨膨脹嚴重,銀子購買力下降,這錢也不值錢了。而且,他退位後,依然過着奢靡的生活,揮霍無度。

嘉慶4年,乾隆去世後,國庫隻剩下2000多萬兩白銀,還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

難怪有人說,大清從盛世到衰敗,隻用了一個乾隆的時間。也就是從乾隆開始,大清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是以,“康乾盛世”實際上指的是,從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這段時期。

曆史的車滾滾滾向前,我們應該知古鑒今。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離不開經濟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