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對曾經古代的大戶人家生出“羨慕”之意,因為不管是公子還是小姐,隻要家裡稍微有些錢,身邊就會有一些丫鬟來伺候生活起居。
在封建王朝時期,丫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她們既要照顧主家的起居,在必要時期還得共主家“取樂”,運氣好點,在“取樂”的生活還有機會翻身“做主人”。
那麼這些丫鬟究竟是哪裡來的呢?多少錢一個呢?給你一個機會買,你會讓她來幹啥?
丫鬟的由來
“亂世女人三鬥米,盛世女人萬兩金”
丫鬟就是在三鬥米時期出現的一種職業,丫鬟又名丫環,對于這個跟“奴隸”差不多的職業,最開始使用的富貴人家懶得起名字了,就以頭發的形式來命名,當時每個丫鬟的頭發綁起來像“樹丫”,于是就叫丫鬟。
在那個封建時代,戰火每天都在上演,許多的人都想坐上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就像有句順口溜叫“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但戰火的延續也就導緻有很多家庭飽受苦難,吃不飽穿不暖。
于是孩子多的人家,就想到把孩子賣給别人,換取一點錢财或者吃食來生存下去,但大多人都是把女兒往外面賣,因為在封建王朝時期,“重男輕女”的現象特别嚴重,重要不是大戶人家的女孩,基本沒有人權,是以女性被賣的次數更多。
亂世“發橫财”,在古代的時候就出現了,每當有大戰争出現,那些富商就是賺的盆滿缽滿,主要就是土地,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農以種為先”。
因為古代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這土地誰買是誰的,可經曆戰争後,好不容易擁有土地的農民為了活命隻能放棄家産逃跑,這就給富商很大的機會,他們會跟軍隊商談,以極低的價錢将這些土地買到手中,這就導緻農民用地越來越少,富商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沒有地的農民為了生活下去隻能将孩子賣給富商做丫鬟,進而換取一些錢财,在購買土地,富商在有錢後,肯定是要享受的呀,于是也會購買丫鬟來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甚至是滿足自己的一些生理需求。
這些一旦簽下那張賣身契後,自己就不再是自己了,她的一切都是主家的,如果遇到一個好人家,那麼她隻要老實本分,那将衣食無憂,甚至有就會為自己贖身,但要是遇到一個不好的人家,那将面臨的是慘無人道的身體精神雙重折磨。
其實丫鬟最開始的時候是叫“婢女”,在商朝的時候就出現了,當時的商少還是極為混亂的,在沒有滅掉夏朝建國時,商族還處于氏族社會,等級階梯十分嚴重,雖然在成國後,對于社會發展做出貢獻,但是因為當時分封制導緻許多諸侯國戰鬥不斷。
每當有戰敗過出現,就會出現“滅九族”的現象,男的全部殺掉,女的則是被抓取來當做奴隸當做商品,自己使用或者以高額的價格出售給富商,這就是丫鬟這一職業的主要來源之一,姿色好的會貴一點,姿色差的就很便宜。
有人吃肉就有人喝湯,看到這些丫鬟為了活命這麼努力,許多富商都生出羨慕之心,也都紛紛開始購買,是以當時還出現了一個職業叫“牙婆”,就是專門買賣丫鬟的,從農戶家中購買,在賣給富商賺一個辛苦錢。
丫鬟的買賣
但其實丫鬟和“奴隸”是有差別的,丫鬟的售價遠比“奴隸”的售價高許多,“奴隸”大多都是蠻夷女子或者犯錯的官員和戰敗人的家眷。
本來他們是要被處死的,隻不過為了折磨他們,讓他們嘗試一下“從高到低”的感覺,就将他們當做“奴隸”售賣,嘗盡屈辱,甚至有些還會被扔到青樓。
而丫鬟則是窮苦人家或者自願賣身的人,他們的生活相對于“奴隸”也會好一點,當時作為每一個大戶人家或者皇宮的必需品,她的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畢竟花小錢搞一個永久勞動力,何樂不為呢。
而丫鬟的價格也是漂浮不定的,每個朝代的價格差異都很大,年代越久遠,價錢越便宜,在當時的商朝,一個丫鬟的價格大約在一石米,長相不錯的會稍微貴一點點,年紀小的則是半石米就夠了。
等到漢朝的時候,國内局勢逐漸穩定,各國的戰争也歇息了下來,百姓們安居樂業,吃得飽穿得暖,自然沒有願意賣閨女了,丫鬟的價格也自然而然的歸來起來,一個丫鬟下來大約需要幾十石米,這些米對于一個貧苦人家來說可以吃上一兩年,而對于富商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到了大唐之後,丫鬟的價格就有了很大的提升,畢竟大唐盛世“萬國來朝”,極為太平的時期,富商也出現了許多,很多人都有像讓家裡的丫鬟多一些,這樣就能顯得自己更富有,當時一個丫鬟大約在6000文錢,換算到如今大約在3萬塊錢左右。
而到了明清時期,丫鬟的價格就到達的頂點,明朝的時候,價錢也就比唐朝稍微高一點點,等到清朝的時候,一個丫鬟就能賣到60兩銀子,隻不過差別還是有的。
像13歲以下的丫鬟,價錢就特别低,也就5兩銀子左右,因為這個時期的女孩還沒有發育完全,幹不了什麼活,還需要大量的營養來長身體,是以價錢就很低。
14歲到18歲的姑娘價錢最好,特别是長相美麗的,價錢更高,一般都在30兩左右,也即是漂亮的或者身材好的,能夠賣到60兩,這個年紀的女孩不僅有力氣幹活,還能滿足主家的一些生理需求,如果要是懷上孩子,還有機會做妾,這就是當時封建王朝丫鬟的命運。
當然這些都是賣身來做丫鬟的,還有一些是跟現在打工一樣的,就是請的,一個月多少錢,來家裡工作,隻不過這些人大多都是來幹體力活的,很少是來照顧主家起居的,當然打工的要比賣身的自由一些,不僅有工資主家高興了,還會賞賜一些錢,直到租期結束,在選擇是離開還是續約。
出去購買,一些富商太太還是會自己培養的,就像在路上遇到一些乞丐,要是看着有姿色就會将其帶回去培養,當做貼身丫鬟,還有就是女大十八變,如果在長大之後很好看,就會把她給自己的孩子當做童養媳,做妾,或者自己使用“洩欲”,這一類的丫鬟使命感就很強,基本不會離開。
既然花這麼多錢,買了一個丫鬟,那肯定是要使用的呀,根據能力會跟每個人配置設定适合他們的工作,隻不過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
丫鬟每天都要幹什麼
像長相一般的丫鬟,就是算是下等“婢女”了,每天早上等雞叫的時候就要起床,自己現将個人衛生和床鋪衛生打掃後,來到庭院和客廳打掃衛生。
等到主家睡醒後,開始照顧主家洗漱,一批人幫助洗漱,一批人去打掃主家的床鋪,一批人去做飯,等到主家洗漱好後,在為他們端來飯菜,等到他們吃完後,将其收拾完畢,自己才能吃飯。
吃完飯後,就是幹一些雜活了,像洗衣服、縫衣服、擦桌子等等,等到快中午的時候,專門做飯的丫鬟就會去做飯,等主家來吃,飯做好後,這些丫鬟就需要站在主家的身邊聽後他們差遣,直到吃完,他們才有機會吃,但丫鬟吃飯都是有時間的,如果主家耽誤一點時間導緻去晚了,那麼久要餓着。
吃完飯就要照顧主家午睡,等到睡着之後,自己則是在去幹一些雜活,一直到晚飯時間,這一天就差不多了,直到主家睡着,這忙碌的一天算是結束了,剩下的時間即使屬于自己的了,可以跟其他丫鬟坐在一起聊聊天,玩玩遊戲等等。
而長相優秀的,一般都會作為貼身丫鬟,主要就是照顧起居,睡覺時暖床,主家有需求時,能滿足他哪些無理的需求,如果無意懷上孩子了,就很有可能被納為妾,雖然地位不高,但比丫鬟強一些。
電視劇内,就可以看到有很多丫鬟因為懷上孩子被納位妾的,生活雖然不好,但衣食無憂,孩子出生後,如果優秀,自己還可以水漲船高,在皇宮也有這樣的現象,每個丫鬟都恨不得皇帝喝多了臨幸它們了,這樣地位就能大提升。
但這種現象很少,大多出現在電視劇中,絕大部分丫鬟一輩子都是丫鬟,這就是生活在封建王朝的悲哀。
文章信源:
曆史資料網:在古代丫鬟和妾有什麼差別?誰的地位更高一些?
國家人文曆史:在古代擁有滿院的丫鬟是什麼感受?丫鬟們每天都做什麼?